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去世疑云与一组数据

4月23日,一个名为“吴昌奇”的个人公众号发布一则《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或许欠顺德人民一个交代》文章,曝广东一医院3新生儿疑似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致死。涉事医院对医院感染一事不置可否,目前,中央、省、市、区健康部门已介入调查。2019年4月26日,笔者获悉,涉事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在新生儿死亡事件中存在重大责任。尽管患儿家属关于“交叉感染”的猜疑尚在查证之中,但是一些迹象已经揭示了这家医院存在种种风险隐患。

在网络空间关于此事的讨论中,一位自称顺德当地医务人员的网友的发言让人辗转难安。这位顺德产科医生说,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不堪重负。病人激增的同时,医院管理考核要求控制成本。医护人员原本使用消毒剂冲洗病人外阴,现在改用棉棒蘸消毒剂擦拭,一瓶消毒液可以供四倍数量的病人使用。虽然这种消毒方式在技术上可行,但是,就像淋浴可以清洁身体,温水打湿毛巾擦拭也可以清洁身体那样,清洁的程度大不相同。看到这则发言,笔者登陆了顺德的有关网站,发现了一组令人寻味的数据。

佛山市顺德区前身是县级市顺德市。得益于珠三角地区蓬勃的经济发展,近年顺德区人口激增,目前当地常住人口260万人,远远超过139万人的户籍人口。顺德区主要新增人口是青壮年,正值育龄。2010年,顺德区新生儿出生人数13475人。2014年,这一数字增至15109人。2015年,17435人。2016年,18898人。2017年,33205人。2018年,26183人。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涌入珠三角及开放二胎,顺德每年的新生儿出生人数迅速膨胀,近十年间涨了一倍,给当地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接诊压力。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接生量接近当地三分之一,2017年全年分娩一万胎以上,超过了许多省级医院的接生数量。产科的下游科室小儿内科也“水涨船高”,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内科2017年全年门诊量36万人次,同样超过了许多省级医院。

500

为了应对就诊压力,2018年1月,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迁入新院区,开放病床规模从此前的1600张增至2100张。然而,根据医院网站公布的数据,2017年医院员工人数2407人,2018年医院员工2625人。换句话说,医院的接诊能量在2018年跃升了3成,但是员工人数仅增长了一成左右。其中,医院在编人数从2016年的646人增长至2017年的1879人。入职排队等编制的往往是新员工,这说明医院的人才队伍相对年轻,一些医务人员的经验或许并不丰富。

具体到新生儿科,根据医院文件《(顺一医[2016]02号)关于调整临床科室编制床位数的通知》,2016年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编制床位30张。医院新生儿科目前的科室介绍宣称,医院新生儿科现已开放50张床位。我国公立医院的人手配置均按照编制床位进行安排。开放床位远大于编制床位,意味着人手可能存在不足。同时,医院规模的迅速扩张,均提示了人员培训、管理能力存在种种短板和隐患。

在我国,编制床位数量小于开放床位数量许多公立医院的常态。公立医院根据编制配置人手,编制跟不上,医院就要考虑雇佣非在编人员,但是人手不足仍然困扰着许多医院。有的人手不足是客观条件制约,有的则是医院管理层的刻意为之。“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人手不足可以拉高医院职工的人均绩效收入,让医院经营者显得面上有光。民营医院的老板可以通过精简劳动力赚取利润,体会不到临床一线工作压力的公立医院管理层,他们的绩效核算基础是该院职工的人均绩效水平 。

新生儿科在医院系统内属于业务素质比较高的团队。根据医院网站的介绍,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组建于1990年,在我国新生儿医学专业属于“老资历”,历史上曾经拥有许多疑难危重病人抢救成功实例。理论上讲,这样的团队必然规范管理、严格各项医疗操作规章,不会发生医院感染故事。这样的医疗团队无法保证基本的操作规范,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但愿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的新生儿连续死亡事件不是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的缩影:过劳,医疗质量下降、院内感染失控、医护疲劳作战,儿科成为第一个倒下的薄弱环节。

本文涉及数据信息来自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官方网站。数据未必真实可靠,因为录入可能存在笔误。比如2014年、2015年的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财政卫生医疗事业经费投入明明大幅增长,一年增加了几个亿,但是公告上一本正经的列出一个大幅下降的数值。

500

顺德2015统计公报

500

顺德2014统计公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