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等于延迟发放退休金,减缓养老压力?那你少发乃至不发退休金,不就完了吗

【本文由“guan_16076065381947”推荐,来自《延迟退休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五月石榴
  • 理论数据的选择很重要,只算经济账也不符合我国制度及国情。

          文章所列数据有个点(数据)没提到,只是按退休年龄到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算账。但是,没给出还未达到退休年龄就去世及没到达文章中计算的去世年龄的比列人口是多少?比如:老年人口平均年龄90,退休年龄60。在这30年期间去世的人口占未去世人口比例;还有就是未达到退休年龄而去世人员(缴纳社保人员)的比例。所以,即便算经济账,也要拿出完整的数据来,不能选择性或遗漏掉关键数据,这样才有说服力。

           即便按文章所说,65岁,75岁退休。我国国情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远远没达到大家都在办公室、空调房内办公,具体的工作还需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建筑、装卸、搬运及快递、外卖等等)。请问,这些体力劳动者能坚持到65~75岁?答案是:大部分不能。即使能坚持到这个年龄,请问,他们能领几年的退休金?

          不要拿发达国家的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

    延迟退休可不可以?完全可以。可不可行?完全可行。但是,关键点还是要根据我国国情及实际情况来制定。        比如:现在的60岁退休不变,女性可提高到55岁(女性朋友别喷哈,这就事论事)。这个年龄针对的是非公务员。公务员退休年龄65岁,女60岁退休。无论公务员还是非公务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到退休年龄后可以选择继续在岗,不退休,不领退休金。当然,继续在岗的年龄上限及继续在岗去世的退休金如何处理等等。需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不按年龄退休,按社保缴纳年限来制定退休制度也是可行的。比如:高中毕业18岁工作开始缴纳社保,暂定缴纳够男42年,女37年社保即可选择退休与否(这种情况,大概率是体力劳动者居多)。那些读书深造到28岁甚至30多岁的学霸、人才也是这样的退休方式(这种情况,在实验室、办公室的人员居多)。当然,这个缴纳年限可以综合大数据,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确定,这里仅仅是举例的缴纳年限。

    以上两种列举方式各有利弊,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思路。即,到退休年龄是否退休,选择权在本人,而不是现在所讨论的一刀切式的“延迟退休”。

    结束语:延迟退休话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修改、完善退休制度是必需。但是,必需要符合我国国情,不能只算经济账。西方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将来,我们又何尝不是走在一条创新之路上!所有的经验教训都值得认真总结,从而走一条前无古人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康庄大道!!!

文章作者的论证逻辑就存在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假设存在),养老金不够了,老人的平均年龄提高了,所以就应该实行延迟退休?

作者的目地很明确:延迟退休等于延迟发放退休金!减缓养老压力。

那你就少发不发退休金就完了啊。

但是延迟退休可不仅仅同退休金相联系,现在退休时间更多的是影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里的高级职位和领导们的在职年龄,影响政策由谁来制定,决策由谁来拍板!

而且延迟退休还要发放比养老金更多的工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