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96的一点思考
这里,我们且不谈996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人道的问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过去快一个世纪了,那时候全球各国的工人可连996都没有,而且工资极其微薄。造出来的产品呢,老板及其家属数目有限,生活水平再高,他们的消费始终就只有那么点;而工人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微薄的工资仅能支撑生存,消费能力更有限,于是,产能远远大于消费,怎么办? 倾销到其他国家啊,但随着殖民地被瓜分殆尽,过多的产能再也没办法消化了,卖不出去的产品就是废物,留着还增加仓储成本。于是企业大规模减产、裁员甚至破产,大规模的失业进一步使得市场萎缩,陷入恶性循环,经济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大萧条,各地都爆发失业者的骚乱,社会毫无秩序可言。当时美国富可敌国的老肯尼迪甚至都说出“我宁愿放弃一半自己财产,如果有法律和秩序能够确保我能留下另一半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展了新政:确立8小时工作制、设立最低工资、增加企业税和富人税、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来制造工作岗位等等一系列措施才使得美国走出危机,重新繁荣起来。 试想,这种激进的改革,如果没有得到资产阶级普遍的认同,是绝对是没办法搞成功的,欧美的资本家又不是傻子。很多人以为8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制保护的是劳动者,实际上保护的也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美欧完善的劳工保护体系和福利社会不仅仅是资产阶级屈服于劳工的斗争,实际上更多的是向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屈服。
今天的中国,情况不也这样吗?普通劳动者普遍超负荷加班、工资微薄,内需不振,以往依靠的出口也已经趋于饱和,同时世界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川普这样的领导人越来越多,试图通过国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这条路差不多也到了极限。
另外,如果在一个经济体中,能通过权健、房地产、小罐茶、制售假冒伪劣和过分压榨劳工就能轻松赚大钱、赚快钱,又有哪个企业愿意在基础科学技术上进行投资呢?
996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996提前透支劳工的健康和创造力,40岁左右精力不济了,就被公司当做药渣一样扫地出门,对企业来说这不是什么事,在所谓的“人口红利”还没用完的现在,显然再招应届毕业生最合算了。但这是一个房贷还没还完、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上学的年龄,是一个长年加班留下一身病需要治疗的年龄,一旦这个群体进一步扩大会发生什么?如今人口危机的隐忧逐步显现,“单独二胎”、“全面二胎”的政策开放,依然没有提高生育率,普遍的996又让年轻人缺少社交、婚恋的时间,生了孩子又没时间自己抚养,只能找老人、保姆或者是普遍糊弄人的“天价幼儿园”。这是对国家未来的透支行为,想着“反正到时候可以通过引进移民来解决问题”的人们,大可以看看现在的欧洲,这些移民可不是中国人民这样愿意吃苦、顺从的,也不是崇尚教育、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适应高科技含量岗位的。
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寄希望于马云们的自觉,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自我增殖。你要去评价这些人的个人道德和操守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个行业内,如果有一家企业通过996这样的违法用工降低了人力成本,获得更多利润和竞争优势,如果其他企业不跟进,就面临着竞争失败、乃至被资本抛弃。所以在互联网行业,逐步从个别企业的“高薪996”演变为了现在的全行业的“平薪996”,而这种现象一旦蔓延到了全社会,那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这显然是一个“囚徒困境”。如果只想着通过批判个别明星企业家,让他们放弃“996”,其结果也只能是“劣币驱除良币”,淘宝、京东的假货基本得到了控制,拼多多不就崛起了吗?所以这只能通过政府强力保障《劳动法》的有效实施来解决,所有企业都不能过法律的红线,这才能走出“囚徒困境”,找到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