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二十条丨美政府考虑对华实施新的芯片制裁;北京启动大模型图谱梳理工作

#产业观察二十条

   为您总览元宇宙一周资讯#

01

重点关注

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 2023 年十大新兴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入选

6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评选出目前最有潜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十大技术。据了解,这些新兴技术主要包括:柔性电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可穿戴植物传感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等。这十大新兴技术在评选过程中,专家团队评估了技术在人类、地球、繁荣、产业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影响。专家认为,这些技术除了能对社会和经济带来重大利益外,还具有颠覆性、对投资者和研究人员有吸引力,并且预计能在五年内得到大规模应用。

500

人工智能服务器需求骤增,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或达561亿美元

6 月 27 日报道,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掀起了新一轮行业热潮。今年以来,多家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受此影响,作为算力基础的人工智能服务器近来需求骤增。记者了解到,全球各大科技企业都在加速布局 AI 大模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10 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 79 个,位居全球第二。相较于通用服务器,AI 服务器尤其是训练型服务器能够快速准确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市场需求骤增。机构预测,全球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未来 3 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2023-2025 年,中国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34 亿、307 亿、56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01%、128%、83%。

北京: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其中提出,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攻关和工程化,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人形机器人小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目标,打造通用智能底层软件及接口、通用硬件开发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动开源控制系统、开源芯片、开源仿真软件等研制和应用。

美媒曝拜登政府考虑对华实施新的芯片制裁

“知情人士”消息称,由于担心中国可能使用英伟达和其他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进行武器开发和黑客攻击”,拜登政府正考虑就对华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实施新制裁。美国商务部最早将于7月要求停止向中国客户提供英伟达(Nvidia)和其他芯片公司生产的芯片产品。报道还称,英伟达、美光(Micron)和超威半导体(AMD)等美国芯片制造商都会受到美媒爆料拜登政府新措施的影响,英伟达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超过 2%,而超威半导体股价下跌约 1.5%。

500

日本总务省与经产省将合并 AI 相关指导方针,或首次提及生成式 AI

日本政府 6 月 26 日召开对制定人工智能(AI)运用相关规则等展开讨论的“AI 战略会议”,确认将合并迄今总务省与经济产业省个别制定的指导方针。鉴于聊天软件“ChatGPT”等生成式 AI 飞速普及,日本寻求打造普通用户也容易参考的形式。日本政府力争年内汇总。围绕AI,日本总务省 2017 年至 2019 年制定面向开发者与普通用户的 2 份指导方针,经产省 2021 年制定面向企业的指针,但均没有关于生成式 AI 的表述。据悉,合并后的指导方针将首次提及生成式 AI 运用方法以及留意要点。

02

企业动态

中国移动元宇宙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华为、科大讯飞、小米等为首批成员

6月28日,中国移动元宇宙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首批共 24 家成员,包括中国移动咪咕、科大讯飞、华为、小米、芒果 TV 等。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表示,对于联盟成员,未来中国移动将聚焦版权投入、营销扶持、研发经费、能力容量进行专项扶持,资源投入三年翻一番。

中国联通发布图文大模型,可实现以文生图、视频剪辑

6月28日,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联通发布图文大模型“鸿湖图文大模型 1.0”。中国联通称,鸿湖图文大模型是首个面向运营商增值业务的大模型。鸿湖图文大模型目前拥有 8 亿训练参数和 20 亿训练参数两个版本,可以实现以文生图、视频剪辑、以图生图等功能。

丨京东将推出言犀AI大模型,参数达到千亿级

6 月 27 日,在京东云城市大会上海站上,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介绍,即将推出的言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是参数达到千亿级的新一代模型。京东大模型将面向多模态,深入零售、物流、工业等产业场景。曹鹏强调,在产业智能时代,也需要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能广泛支持各类芯片架构,并兼容各类异构基础设施。

500

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百度文心一言开展技术合作探讨

近日,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与百度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共同探索文心一言在新闻领域落地。据了解,这是继双方共建文心行业大模型后开展地又一项合作,将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全链路的应用落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OpenAI 计划将 ChatGPT 打造成“超级智能个人工作助理”,与微软竞争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私下告诉投资者,计划将 ChatGPT 打造成“超级智能个人工作助理”,该助理可以根据个人风格和最新的商业信息,为用户草拟电子邮件或文档。

但该助理可能会与微软和 Salesforce 等客户发生利益冲突,其中微软还是 OpenAI 的主要合作伙伴、投资者和云服务提供商,它们也希望利用 OpenAI 的软件构建人工智能“副驾驶”(Copilots)来辅助工作。但根据 Altman和另外两名知情人士透露,构建新的 ChatGPT 功能将成为 OpenAI 商业化努力的重点。

500

英伟达联手 Snowflake:卖出更多芯片,帮助企业客户建立自己的 AI 模型

英伟达宣布,与云数据分析公司 Snowflake 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各行业的企业客户利用自有数据建立 AI 模型。黄仁勋表示,“像是 Snowflake 这样的大数据分析离不开云计算。”英伟达帮助 Snowflake 把用于训练与运行生成式 AI 的 NeMo 平台嵌入 Snowflake 的 Data Cloud 中。

谷歌 DeepMind 正开发新 AI 模型 Gemini,号称“比 GPT-4 强”

6 月 28 日消息,在上个月的谷歌 I/O 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公司首次透露了其正在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 Gemini。现据 Wired 报道,DeepMind 联合创始人兼 Google DeepMind 首席执行官 Demis Hassabis 最近在采访中进一步透露了 Gemini 的细节:该系统将 AlphaGo 背后的技术与大语言模型相结合,目标是让系统具有新的能力,如规划或解决问题,比 OpenAI 的 GPT-4 能力更强。

03

行业数据

数据:大模型创业吸引人才,AI 相关人才供给增长超 40%

6 月 28 日,脉脉高聘数据显示,2023 年 1-5 月,AI 相关岗位人才供给量增长 40%。相比 2022 年春招,人工智能行业出现人才释出现象,人才流向纯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服务、电子商务 & 新零售、新能源汽车行业。脉脉创始人兼 CEO 林凡表示,未来职场人与 AI 适配的程度决定了其薪资水平。

500

丨报告:近12年由AI造成的事故暴涨15倍,Facebook、特斯拉、OpenAI 位居总量前三

6 月 29 日,日前网络安全公司 Surfshark 发布关于“AI incident”(AI 事故)的一份报告。报告列举了 2010 年以来由 AI 所导致的事故情况,并对 AI 事故的详细内容作出分析。数据显示,2010-2013 年的最初阶段,出现了 18 起 AI 事故。2014-2019 年间,即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总共发生了 207 起 AI 事故。当人工智能发展到 2020-2023 年时,来到“应用阶段”,数据已经记录了 293 起 AI 事故,相较 2010-2013 年增长了大约 15 倍。

调查:50% 的受访者愿意付费 ChatGPT 高阶服务

美国银行分析师 Justin Post 日前发表的研报指出,在调查超 1100 名年龄介于 18 至 55 岁的美国网友后发现,59% 的受访者会使用 ChatGPT、51% 用 Bing、34% 用 Bard。其中,约 30% 的受访者每天使用 Bing 及 Bard,比例高于 ChatGPT 的 23%,40% 的受访者每周会数次使用以上三种聊天机器人。此外,有 50% 的受访者说愿意付费订阅 ChatGPT 高阶服务,愿意付费订阅 Bard、Bing 的受访者比例则为 43%、36%。

04

政策趋势

北京市启动大模型技术产业创新图谱梳理工作

6 月 27 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征集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应用案例和应用场景需求的通知》。通知表示,为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面向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主体和行业用户,征集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应用案例、行业应用场景需求,同时启动北京市大模型技术产业创新图谱梳理工作。北京市将充分结合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区域特点,聚焦大模型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推动相关技术及产品熟化落地,不断拓展行业大模型应用广度和深度,形成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产业生态。

丨上海:主动跟踪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借助区块链等技术完善行业数据资源流通机制

6 月 26 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指出,要主动跟踪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提“效能”,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在产品供给、场景应用、数商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强“赋能”,大力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共治。重中之重是加快数据红利释放,要完善分级分类指南,鼓励企业参与开放应用;要借助区块链等技术,完善行业数据资源流通机制。要增“潜能”,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强化数据标准规范建设,深入推进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上海将进一步加大 AI 开源开放的力度,建设国际化开发者生态

6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行业的开源开放日趋活跃。上海积极打造开源环境,形成开放者生态。其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为开发者探索前沿技术平台载体,始终服务于开发者群体,满足开发者需求。面向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开源开放的力度,为开发者创造最优质的创新环境,与国内外知名开源社区深度合作,形成推广开源、利用开源、贡献开源的良性循环,汇聚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和力量,打造高水平的开源项目,建设国际化的上海开发者生态。

500

成都:力争到 2023 年底元宇宙产业规模达 1000 亿元

6 月 28 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印发《2023 年成都市元宇宙场景建设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提到,2023 年,围绕元宇宙相关技术、产品在工业、消费、文旅、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应用,成都将打造一批融合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推出一批元宇宙场景标杆,初步构建城市元宇宙场景体系。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释放产业资源,引育一批元宇宙领域优质企业落地,开展元宇宙场景集群创新,力争到 2023 年底,元宇宙产业规模达 1000 亿元。《工作计划》指出,今年将重点推进四大领域 35 个场景建设项目。

韩国政府拟与 AI 芯片、云计算企业联合组建团队并研发 NPU 芯片

6 月 26 日报道,韩国政府与 AI 芯片和云计算企业联合,组成一个团队,研发高算力、低能耗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推理芯片。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与英伟达竞争,但避开其擅长的 GPU。该 NPU 芯片研发第一期项目将斥资 1000 亿韩元,目标到 2025 年完成神经网络处理器验证;第二期目标 2028 年研制出低功耗存内处理(PIM)芯片;第三期目标 2030 年研制出超低功耗存内处理芯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