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的问题,并非在于不懂研发,而是研发出来的产品和/或技术完全没有应用

【本文来自《为什么在我国个人搞发明这么“难”?》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给你提个醒:

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发明、也包括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作品著作权等等,通称“知识产权”,简写IP。

您有眼光,早在1991年,迄今三十余年前就已经要自己研发实用新型专利——一般被认为是“小发明”的IP类型,真是不简单!在此基础上,数十年搞技术之心不改,而且一直“斗志昂扬”,一直为技术进步事业而努力,实在令人敬佩!

对您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我无从至喙,也不给您添乱了。不过我下面要说的一些情况,也许您知道,也许您没有注意过,正好也让众位网友同时也注意一下可否?

您可以注意到了,我前面说的是把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著作权等,都合在一起统称为“IP”,请注意,这个“IP”,咱们中国话发音就是“挨批”,为什么会“挨批”,因为知识产权,也就是IP,不是创作、创造、创意出来就准备贴在墙上让人看看就完事儿的,是要拿来赚钱的——如何赚钱?知识产权,就是获得了发明权、实用新型权、外观设计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的可以成为知识产权之后,把它/它们充分利用起来给自己挣钱!利用IP挣钱,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是从别人口袋里掏钱,所以知识产权“挨批”就挨批吧。

您可别不注意,IP可不等于研发本身,IP其实本身是研发到生产的中间环节,实际上是一种更接近于法律工作、或者说实际上就是在特定领域的法律工作。

您的问题,并非在于不懂研发,而是研发出来的产品和/或技术完全没有应用。

最近新能源车比较“时兴”,有一个美国品牌名为“特斯拉”,据说某型号季销量大有超越丰田某大品牌季销量的势头。跟您说,无论“特斯拉”车还是Toyota,他们生产的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旧能源车”,其中所包含的IP都是数不清的,可能不少于成千上万件。

再回来说“特斯拉”,说起来,这个“特斯拉”得名于一位名人特斯拉,他是一名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196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磁感应强度的单位被命名为特斯拉,以纪念在电磁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美籍塞尔维亚发明家、电气工程师,当然,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参与的“电流之战”直接把我们引导到了现在的“有电的工业世界”,拥有交流电专利,却又放弃了此项专利权,却让我们现在全球都可以用上便宜的电能……

当然,说到“电流之战”,还不得不说与特斯拉等人对战的发明家、企业家爱迪生,他一贯重视IP,一生获得了一千多件美国专利,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爱迪生一生有超过2000项发明,也曾经奇怪为什么他的发明数量与专利数量不对等——这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爱迪生还只是一个发明家,年纪大了,他更多的是一位企业家,如果一件发明不能产生效益,那为什么还要申请并“花冤钱”呢?实际上,爱迪生很高寿,他有很多时间都是用来维护他的IP的,也就是拿出他的或者他公司的IP,让人花钱,如果“不从”,那么就法庭上见——法庭的管辖地不止在美国、也包括欧洲各地,您要知道,这才是IP的用途

综合来看,您虽然有发明的“斗智”,但似乎并没有把发明投入生产或者作为投资入股企业,IP不是用来贴在墙上的,您的专利,国知局发给您专利证书,可这专利证书不是不是投资证书,更不是定期或者活期存折,没有利息,没有 “活用”,您连被谁应用了都不知道——顺便告诉大家一句,调查也是需要花钱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