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 提供所有人用的信息安全手段,那是远景畅想,显然、明显、毫无疑问、确切无疑地可以看出不是当前量子通讯工程的目标,这个说法是有心人士转移辩论焦点的产物,可焦点转移得又不怎么成功,因为就“提供所有人用的信息安全手段”的目标展开论述,不对称密码体系的“完美解决方案”就真相了:互联网的用户绝大部分不懂也不可能让他们取懂得密码学并有自主实现能力,CA中心和开发商的代理职能无法取消,“可信措施”无法取消,“维护成本低”也就是空中楼阁。

回复3

  • 已有的体系,彼此有好的互操作性,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量子通讯”怎么样?
    而且你讲认证中心,涉及到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这些正是目前的“量子通讯”不能提供的,你怼它有意思吗?
  • 请你查一下两会上那位院士的谈话吧。谁在说量子通信十年内走进千家万户?
    事实上,正是量通人士把互联网和企业网应用环境混为一体,制造虚假应用前景。量通人士的逻辑是公钥系统有问题,所以要建量子通信工程。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弄明白,公钥系统主要用在互联网环境,而量子通信最不适合互联网的硬体环境。量子通信在企业网环境的困境略好一些,但是这些企业网的特殊用户又根本不在乎公钥密码,量子通信的应用前景真的十分尴尬。
    时间一天天过去,京沪量子通信干线的用户体验和经济效益放在那里,比这个作者的文章更为深刻有力。多说也无用,让我们一起看时光的最后裁决吧。不会等很久的。
    “维护成本”这几个字量通人士是最没有资格谈论的,除非你是量通工程的高级黑。
  • 说到底,量子通信的地位真的十分尴尬,它想要代替的是公钥密码中的密钥分发功能。密钥分发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互联网环境中,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组网的能力、密钥分发的速度、系统的稳定可靠、环境的兼容程度和工程成本绝对是首要考量,而对安全性的追求不会太过苛刻。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中,使用传统公钥密码是最合适的选择,没有任何理由弃优择劣去接受一种与互联网环境格格不入的量子通信的。而在特殊行业的企业网环境中,公钥密码从来不是一种非有不可的关键技术,就算量子通信能把公钥密码中的一项功能——对称密钥分发——做得再好,那又能怎么样?一个本不需要公钥密码的系统也就根本不会在意量子通信的有无。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