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条
-
您终于发现问题的核心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现有技术手段最多只能锁定终端,并不能锁定人。而终端并不等于人,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熊孩子拿着父母手机给自己游戏充值的事情了。
你的室友有可能在你睡觉时用你的电脑,而那时候你的qq说不定忘了下线。更别提很多人手机密码都对另一半公开的,很多不习惯用手机的中老年人也会让自己的后辈去帮自己搞社交账号这些东西,更别提我之前提到的名人,他们多半会有一个工作手机,平常就是助理管理,但是你又不能确定没有他们自己用的时候,而助理会跟在当事人身边,你也很难通过地点来判断。
说的更明确点,微博以及聊天记录这些,可以看作一种电子书信。而传统书信能够作为证据,是有一个什么前提呢?前提是刑侦开发出了笔迹鉴定这门技术,可以通过笔迹直接锁定人。而‘电子书信’想作为证据,却缺乏一个电子版的‘笔迹鉴定’。
我还用传统书信作为例子,如果传统书信我们无法做笔迹鉴定,只能判断出书信是在哪写的,什么时候写的,用哪只笔写的,你觉得这个传统书信还会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么?恐怕不太可能。
热点
- 1 从两件事看穷台应早点做 14.8万
- 2 郑丽文:我是中国人! 10.5万
- 3 这轮制裁连马桶都用上了 13.2万
- 4 澎湖海战发了首支预告 7.2万
- 5 光复台湾不只要统一 6.4万
- 6 高志凯老师带货 7.8万
- 7 兰德公司 渐进式统一 8.8万
- 8 人形机器人为啥注定失败 5.8万
- 9 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10.4万
- 10 同时掉水里先救谁的问题 4.1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干得漂亮,德国又炸发电厂! 评论 339 赞 173 -
2数万名乌军被俄军包围,这个事靠谱吗? 评论 155 赞 41 -
3一名新疆基层工作人员写给郑智化的公开信:... 评论 137 赞 186 -
4中美两天的谈判结束后,乐观情绪迅速在全球... 评论 95 赞 4 -
5中国工厂接到美国急活:开始生产大量印有“... 评论 94 赞 32 -
6前绿媒主持人彭文正说,他不是那种死硬的“... 评论 87 赞 1 -
7对台积电进行稀土管制名正言顺 评论 61 赞 117 -
8从郑智化的连滚带爬看台湾人毫无感恩之心 评论 58 赞 132







只要法院承认微博上的违法信息可做为证据,警方就可以立案,先把两者都列入嫌疑人,然后通过技术手段查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终端设备上操作的,就可以确定实际操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