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国产古装吹“高级”

  •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没听说过么?基本的认识都没!你能想明白有鬼了!
    文化的意思你自己去查下字典!民俗,艺术,知识和伦理,价值观,思维方式,历史记忆的异同点自己仔细捋捋!什么玩意不知道?
    根据历史进程来看?那来的56种伦理,价值观,思维方式,历史记忆!有差别那是自然,但融合同化改变莫非不存在!说话需要依据知道不?
    再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自古以来朝堂上都争吵不断?但不都在事天下?
    天真又无知!没有冲突那是白日做梦?你和你爹都得吵架!不代表你们不是一家人!
    56个民族都是中国,有差别又如何?承认是中国的一份子,那就可以开展合作了!

回复1

  • 冰山上的来客 大王叫我来巡山
    朝廷的党争源自方法论的差异,更多的时候是争夺权力,是次要的内部矛盾,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有本质区别。
    不认可天子的权威,不接受基于儒家伦理的强制归化,就会被讨伐,没有例外,除非中国处于衰落时期,不具备讨伐的硬性条件。
    这让我想起了某个历史画面,秦汉之际时的岭南福建还未开发,各个部族开心地生活在山野与丘陵之间,突然来了披坚执锐的陌生军队,王命在身的军队根本不会考虑土著的想法,而是自顾自地选址筑造城池,开辟道路,以将新的土地纳入朝廷的治下。
    等站稳脚跟,他们接下来就会要求土著的头领承认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土著头领不服王化,那就武力解决。战争过后,新纳入治下的臣民必须缴税并且服徭役。土著们世居在此,根本没有缴税的观念,更没有必须服徭役的概念。
    双方你来我往,直到一方彻底臣服,接受王化,接受征服者的伦理纲常,学习主流的文化习俗,直到差异消失,融合到此才算完成。
    以海南岛为例,汉廷首次征服这个岛屿后驻扎军队较少,土著时常叛乱,攻打新移民筑造的城池。朝廷为是否放弃这个岛屿而争论不休(古汉人没有现代的领土主权意识,只有天下概念)。其中一方认为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坚决主张撤军,最终导致朝廷撤军。
    汉军后来再一次征服海南岛之后,通过大批量的移民才最终把它改造为汉地。想搞清楚中国每一块领土的由来很简单,看城市的建城史一目了然。
    遍览二十四史,主体民族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因此,从古至今,中国仍然还是中国。基于马列历史观编写的历史教材内容太过片面。即使有融合也是单向的融合,双向的融合绝不存在。
    无论您出于什么立场试图混淆历史的本来面目,我劝您认清实力差距,不要妄想蚍蜉撼大树。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