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已经走入歧途

抛开车身和动力系统,为什么吃喝拉撒都恨不得搬到车子上,这不符合尊贵的车主人设,尤其是在车子里睡觉也是卖点?

对五菱宏光或者解放重卡确实可以宣传这个卖点,但都买四五十万的车了,睡车里是想体验什么呢?没钱住酒店吗?

尤其是最爱吹配置顶级,配置不是简单的有和无。吹按摩,商场里六七千的国产按摩椅都足够吊打,去免费体验一下很难吗,新能源汽车那松垮的力度和手法确定不是来搞笑的?就这么个东西,买了的车主都可以炫耀一番。

一说音响又开始高潮了动辄十几二十个喇叭,数量多就是牛吗?其实买那些的车主大部分也没多少音乐细胞,听酷我或者QQ音乐,开个会员都不愿意,就这配车上十几二十个喇叭,十分喜感

你说声场浑浊定位涣散,他觉得放口水歌声音很轰就很不错,你说好点的同轴2个箱子就可以出氛围,他说那不是立体声。

至于底盘悬挂这些太遥远了,他们体会不到的,过个减速带车身可以晃两三轮悬挂都拉不住,在他们眼里也是”柔和高级有韧劲”,那还说啥呢,买了开心就好。

就说电车,特斯拉一体压铸成型,而且加速刹车都十分线性,也就是1.7吨。买国产动不动2吨车重往上走,开车像开船一样,到底图啥呢?

中国人其实也不懂什么好车,美系车和日韩系车各有所长,不过都不如欧系,欧系里面,德系其实也不如法系

买车都得去4S店,买之前都得试驾。试驾怎么试?围着4S店转一圈,开个三五分钟,时速30公里,大部分试驾的又都是小白。往某某车里面一坐,稳,舒服,大沙发名不虚传。

再往某底盘牛逼的车里一坐,30公里时速一过减速带,这都是什么玩意儿?颠死我了。可真上了高速,开两个小时某某车你会非常累。因为底盘几乎不能把路面的信息传递给你,你必须紧紧握着方向盘,就这你还要担心车子会随时飘到另一个车道。而一辆底盘扎实的车你开五个小时都不会累。因为好的底盘即能把路面信息反馈给你,哪怕轧过一枚硬币你也能清楚的感觉到轧到东西了,但又不会让你五脏六腑觉得难受,有种说法叫做震动止于皮肤。开这样的车你会觉得车子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开多久都不会累。但这些东西,一个小白,仅靠在4S店周围开三五分钟,时速30公里,完全感受不到。

其实,从电车的应用环境来说,只有美国这样住宅模式大多是独立房屋,屋顶上配光伏板,楼下有自有充电桩,才是电车最好的应用环境。

而中国呢?包括欧洲,其实住房模式更多属于公寓模式,停车位都不够,本身就不是一个对于电车应用友好的住房模式。最多也就是是乡村自建房比较合适

收8/h的停车费,卖二十万一个的车位,把人收拢进三四十层的鸽子楼里,城市普遍建成区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封闭式的小区和单位又多,老城区道路狭窄、停车位严重不足,就这还能指望新能源汽车?

小区停车位都很紧张了,再做新能源改造会遇到更多问题。部分一层用户实现了车位新能源改造,因为好拉线。但二层及以上用户,就不太方便。有能力的物业可以在地下停车位改造,或提供专用充电停车位。但更多用户连停车位都拿不到,更甭提新能源车位了。

虽然新能源车车险,本来就要比同年份同价格的油车贵很多,而且难买,但还是要尽力多买。因为万一你停在一个大型商场地下车库,车子烧了,那引起的损失一两千万打不住,地下车库,消防车高度进不去的,而很多商场等公共场所的消防喷淋那个水量,是灭不了电车着火的,消防车都灭不了,只能控制火势不蔓延,最后车子烧光拉倒。

地下车库烧起来,大概率几辆甚至几十辆车跟着一起烧,因为旁边不单有油车还有其他电车,这些车子的钱就是一大笔,商场地库要重新装修,重新装修期间有可能部分地方要停止营业,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是扛不住长时间火烧的,因为混凝土里有钢筋,钢筋遇热会膨胀,会把混凝土涨开,所以建筑大火过后都要重新评估安全等级的。

这些钱,法律上都是要着火车主赔的,车的第三者保险,覆盖不了的,就是车主自己承担补充责任。

帮忙去救火肯定没几人了,都见过电车着火,而且电池着火本身放出的烟雾就有毒,应当避免吸入。很多人在看到电动车起火后,第一时间不是离开,而是围拢掏出手机来拍短视频,这就很离谱了,锂电池燃烧热失控,散发出的气体,比燃油车燃烧,对人体危害更大,在无风状态下,半径一百米内都是危险区域

还有一点,即使不懂这些,如果开一辆已经车龄老的电车,看到旁边一辆电车冒烟马上要自燃了,就在跟前,上去马上把车开走,不会有损失,但大概率也不会开,就等着旁边的车烧起来把这辆车也烧了。因为电车保值率本来就极差,但保险费贵,老车二手车根本卖不出价钱,现在被旁边的车一烧,自己的车走全损报废,拿到的远比自己卖二手车多。找着火车主要钱,如果说没有,那么就让自己的保险公司垫付,剩下保险公司,去和着火车主打官司,和被殃及的车主就不搭界了。

其他钱不算,光烧掉一片车,算算要多少钱,所以电车即使买了三百万三者险,哪怕买1000万元三者险的(现在保险公司提供的能买的最高额度),最好也别停地下车库,否则轮到了,倾家荡产搞不定,这个比撞劳斯莱斯、宾利贵多了,撞劳斯莱斯好歹有个价,这个电车着火引起的损失,价钱没底的。

这个锅,车企不会背的,因为但凡赔一起着火,以后所有电车着火都要赔,车企就马上倒闭了,全国所有车企会团结一致花再多钱打官司也不会赔钱,车子生产出来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最多最多把你买的车险全部赔出来,三者买一百万赔一百万,买三百万赔三百万,剩下多一分保险公司也不会赔。

所以,最后就是车主自己兜进,卖房子都恐怕远远不够。开电车的认为这种事情轮不到自己?随着以后电车车龄的增加,日常维护不够,电车越卖越多,轮到谁,谁倒霉,倾家荡产,一辈子翻不了身,中几次双色球都不够赔的那种倒霉。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大力发展所谓的新能源后,行业利润率成功在十年时间里腰斩了一半,而且这还是在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扶持补贴后的结果。而且如今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了,欧美市场基本被宣判了死刑,国内财政吃紧补贴越来越少,一大批还没来得及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还要面临十分激烈的价格战。

其实外资在中国设厂,国企要拿走50%以上的利润。买本田,会被东风、广汽集团分走一半利润。买日产也会被东风集团拿走一半利润。买丰田,会被广汽、一汽拿走一半以上利润。买大众,上汽和一汽也要分走一半以上利润

买国产,长安 上汽 广汽 奇瑞,一汽,东风,都没有拿出上量的新能源产品,销量高的比亚迪 吉利 长城 理想 蔚来 零跑 哪吒 小鹏 等大部分销量都是私有企业占主体。

可以预见中国汽车产业的将来必是一地鸡毛:首先会有一大批的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在价格战中破产倒闭,这将直接留下无数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被拖欠工资的员工和维权的车主。

即使现在,车企的这种成本竞争看起来减少了汽车价格,实际上主要还是压低员工工资而成就的,社会普通职业,工资已经几乎十年都没怎么涨过了,而同期是货币总量的巨幅增加。

有人说成本低,车的价格就低,那可以争夺境外市场份额?

在初期的贸易中,成本低确实有用,确实能成功开发当地市场。但是销量一起来,就必然要在当地投资建厂,在当地生产。

除非是一些穷国的小市场,比如中美洲/非洲一些小国,这些地方根本卖不了多少。

大一点的市场,比如东南亚/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等,必然会在当地建厂。

第一,这些国家一样会学中国搞什么市场换技术/给进口车设置关税,销量大了,市场份额一高,这都是避免不了的。

第二,所有的本国企业主,都谋求把财产国际化,这是更根本的内生动力

只要是在外国建厂当地生产了,本国出口销量就会减少。

而且最关键的是,本国人工价格恐怕还会比当地人工价格低,——哪怕是个经济不如中国的国家,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多种原因,比如他国法规,工会,等等有很大不同,或者企业为了避免文化的不适,顺利生产,只能用高薪吸引当地最优秀的劳动力。

但这实际上可以认为在用中国工人养外国工人。

比如车型设计,中国雇员累死累活搞出的成果,境外投资工厂直接使用。

再比如,中国工人累死累活生产的零部件便宜出口到投资地,境外企业雇员组装后高价出口他国。

卷,卷有什么用呢。卷到没边,也只是去供养本国企业的外国雇员,或者他国消费者,或者帮助他国控制通货膨胀

为中国国产汽车的低价格,抢占越来越多市场欢呼,可是自己的劳动,又得到了什么?

越南人均GDP只有中国1/3,但是某国产车厂在那里投资工厂的时薪,已经和国内自有车厂的时薪相差无几。

电动汽车这种商业模式,现在都还在靠着政策补贴存活,产业逻辑都还没有经过市场验证

有人抬杠说国家补贴面板厂商不也是补贴吗?那不一样,国家扶持国内面板厂,打破了国外面板垄断的局面,把屏幕价格打下来,国内上游面板厂能供应价格低廉合适的屏幕,所以我们国内老百姓都能使用到廉价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和电视等。

但是电车不一样,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一定必须的,也没有人在这个东西上收割了我们

代表科技进步的好东西,一定是人们求着买,而不是担心卖不出去。会有国家拒绝进口智能手机,保护本国的功能机产业吗?英伟达的高算力芯片会担心不能打开海外市场吗?荷兰的光刻机会担心卖不出去吗?英特尔的芯片和处理器会担心没人要吗?

掐脖子问题一直担心的是别人有好东西,但怕他不卖给我,而不是怕我有好东西但卖不出去吧?

既然别人有好东西不卖给我,掐了我的脖子,那我的好东西卖不出去,他不要,也成了掐我的脖子了?

如果我的东西真是个好东西,不应该是我掐对方脖子吗?

电动车真是好东西,那就应该去掐欧美的脖子,应该是他们拼命求我们卖才对。

现在海外对我们出口的电动车要求是将来必须回收电池,他们不处理废旧电池,谁卖的谁处理。

欧洲已经对此立法,不管是自己造,还是进口,都这样。

这至少说明废旧电池在国外当地按他们的环保标准处理不能产生利润。

收回到国内来处理,就能行吗?

几千万辆电车,一辆电车按五百斤算,五到八年后就会产生几百万吨废旧电池,有些还会胡乱丢弃,这对环境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有人会讲电池处理这个买卖能赚钱,所以愿意干的人多。这个能赚钱的前提是不讲环保,电池拆开了只要自己需要的,利润大的一部分。其他想办法处理了,这个想办法处理其实就是污染环境。

有些人会说电池里的一些重金属能反复利用,反复利用的前提是要把以前废旧电池里的重金属提炼出来,这个过程就有严重的污染,并且提炼出来多少,流出去多少,其他没什么用的重金属怎么处理。X光片和CT片里能提取白银的,4吨X光片提取10斤白银,这个是违法的,但还有很多人冒险干。白银现在一公斤也就6000不到,5公斤就是3万,搞4吨X光片,去掉人工和违法成本,赚不到3万块,还一堆人愿意干。为啥?因为不用考虑环保,提取到白银剩下的就扔了。国家为啥规定这种行为违法,因为污染环境太厉害了,4吨废料要无害化处理的钱,3万人民币搞不定,远远搞不定。

这就好比以前回收洋垃圾,回收洋垃圾的利润来自于对环境的污染。电池回收利用如果真的按照欧洲那个制定的环保标准来处理废电池,成本可能极高。

如果要车企拿出一定比例的钱去投入后期处理电池的费用,如果把这个费用加到汽车上,电动车就要贵很多。现在车企能大幅度降价卖车,前提是基本不考虑以后环保问题,等于赚的也是破坏环境的钱。

如果有人说处理电池不叫事,分分钟能搞定环保,那么到时候中国处理废电池的厂,开在你所在的城市,希望你举手欢迎。甚至可以主动邀请,开到你城市来,为你的城市GDP做贡献。

电动车和燃油车相比,很难说就一定更加环保。电池处理污染的问题目前还是解决不了,要解决成本极高。

有的人谈起新能源车就说石油给卡脖子,石油不是主要出汽油,提炼石油可以出一系列的化工产品,顺带出汽油,所以只要加工石油,汽油就是附属品带出来的,就好比猪肝猪腰子,杀一头猪必然会带出来。石油生产的一系列产品,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避免不了的。如果真没石油了,也别考虑车不车,人就要茹毛饮血了,还开什么车。

如果石油没了,可以代替石油的多着呢,液化煤,可燃冰,天然气,乙醇,这些东西,随便改动一下发动机,就可以使用。

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很奇怪,他们认为内燃机国内怎么搞也搞不过欧美日韩了,但处理废电池能有飞跃性的突破,环保处理废电池实际上比搞一台内燃机难多了。他们认为内燃机搞不过国外,但搞环保处理废电池能有飞跃性的突破,搞飞机发动机能有飞跃性的突破,搞芯片能有飞跃性的突破。。。

都很喜欢弯道超车这个词,但有些人信的弯道超车和实际不一样,他们认为找个弯道超过去就行了,实际弯道超车,对车子要求很高,对驾驶员要求也很高,但凡能很顺利弯道超车的人和车,正常跑速度也是第一第二的。

对于移动动力来说,只有液体燃料是最方便运输和储存的,液体燃料也是最适合当动力燃料,因为液体能量密度最高。既然买车,图的就是方便,就是随用随走。

电池能量密度低,想增加续航就得要更多的电池,继而增加尺寸和重量还有成本,尤其是重量增加,对于车而言,毕竟是一个可以快速发生位移的机器,重量是“天敌”。总量增加会影响可靠性、强度、操控性、能耗、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

电车的一些优势也就是起步速度快,安静,其实对大多数工况并无必要,行驶时太过安静,并非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有的车还专门配模拟声浪。行驶过程太安静容易造成速度感缺失,而且也失去了判断发动机和车辆状态的依据,有些电车事故会踩错踏板而没有察觉,可能和缺乏这种反馈有关。而且起步太快反而容易造成危险,而且起步快,动能回收减速也强,再加上电机声音低频共振,容易造成晕车。新能源车更容易造成晕车,哪怕是坐网约车,相当一部分人以前不晕车,坐上网约电车却晕车。

穷国,大家可以骑自行车,骑摩托。

富国和穷国的富人不差加油那点钱。不想风吹日晒,又舍不得油钱,又愿意多花时间的群体,不是非常大。多数国家政府不会兜底投入。

而且像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这些关系好的国家,本身都是产油大国,油价就便宜,有多大可能为了环保去推动电车?

甚至美国也可以看作产油大国,就是特斯拉也一样被看空,马斯克要奋斗的目标也从来不是造更好的电车,而是要争取使投资人不要产生“特斯拉是个车企”的印象,特斯拉估值高,是马斯克这个人的估值高,是他这个人的想象空间足够大,才把一个车企给拉高成为科技企业

很多人以为用电之后,就可以变得很智能,好像可以想象什么智能驾驶、什么更高科技的东西,想象空间可以很大

实际用不用电力驱动,跟智不智能,没有多大关系

苹果为什么不造车了,其实道理一样,苹果是个科技企业,所以它有相应的高估值,如果它发现造车没有若干年前那种预期、没有足够的科技属性,那它根本就没有动力去造,造车只会把它拉低成制造业,它的估值有大幅缩水的风险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电价不像中国这么低,中国实行的是工商业用电与民用电分开计价的方式,用工商业用电补贴居民用电,居民用电本质上是赔钱卖的,按说提供公共充电桩服务本质上也是商业用电,但为了刺激使用电动车,还是放在了居民用电的领域。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油不像中国这么贵,因为中国是养路费进油,换句话说,不收费道路的维护和修建费用都在油价里,中石油和中石化2023年出口成品油的均价在4块多,这是油不含养路费的价格。更甚的还有海南,高速的费用也摊在油里,所以海南油价全国最高。

以前养路费没进油,就是年检时候收,不交不给检车,其实那时候养路费也没多少,就算养路费进油,油价也不应该这么高,两桶油为什么价格这么高还总说亏损? 

如果充电价格翻倍,加油价格减半,都在在年检时候交养路费,还有多少人会选择电车呢?

这就是国产电车在海外的尴尬。丰田混动就不受这个的限制,可以实实在在的省油又省钱

海军一直在常规动力潜艇动力系统的能效、电池上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都有巨大投入,例如AIP、高效能蓄电池等等,其实都是想解决里程焦虑问题。但是发展比较缓慢,如果超级混动之类的电池以及切换控制技术成熟,那为什么不用在常规动力潜艇上?

2d电影也很落后,但这两年院线却在去3d化,大量特效大片重新采用2d播放,4d5d时代没到来,2d时代反倒重新流行了。

传统能源的复苏,和预期的持续扭转,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全世界的传统能源股都大涨了三四年了,沙特等产油国现在很硬气,也是因此。

欧美车企放弃电车,这没有任何值得意外的,它们早就应该放弃了

可以预见中国汽车产业的将来必是一地鸡毛:首先会有一大批的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在价格战中破产倒闭,这将直接留下无数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被拖欠工资的员工和维权的车主。

即使能够幸存的车企也会面临利润严重降低,融资困难等问题,从而不得不降薪裁员。最后破产后的国产车企意味着前期的亿万投资打了水漂,而闲置下来的厂房设备如果不想彻底血本无归,那唯一的出路就是只有低价贱卖给外国汽车商。在国内的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企内卷的两败俱伤后,外国汽车商不但可以大量捡漏,还能在新政策下一脚踢开国产车企独资经营,外国汽车商将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曾经的计生、基建、商品房还是教育医疗的市场化改革,亦或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有人这样捞的盆满钵满,却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当然,大家消费自由,但为什么这些买了四五十万的新能源车主这么招人厌呢,因为他们特别像零几年买国产手机的一些人,对一些劣质新奇的杀马特功能爱不释手,而且最喜欢抨击别人,逢人就炫耀:你还买什么NOKIA啊,这不智商税吗,你看看我的AIKON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