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ICU的套路,你看得清吗?

500

Metoo,指的是美国反性骚扰运动,最早于2017年10月,由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揭露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性侵多名女星的丑闻,呼吁那些曾经遭受过性骚扰或性侵的女性们,都勇敢的挺身而出说出自己的惨痛经历,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加上#METOO的标签,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借由网络的力量,Metoo的反性侵运动,迅速的从美国传遍全球各地,就如关注渐冻人症的冰水大挑战运动一样。

Metoo运动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2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Metoo运动“非常危险”,因为其不公平地威胁到整个有权势阶层的男性们。

500

和Metoo套路一样,在前段时间,国内的一名程序员,由于不满公司996的工作制度,把对996工作制的吐槽转变成github(程序代码托管网站)上的一个开源项目,并创立了一个网站主页来宣扬996工作制的不合法,和对程序员所带来的困扰和伤害。

996,指的是每天9点上班一直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简而言之就是那些加班成性的公司工作制。打着“996工作,生病ICU”旗号的996icu运动,由于其戳中了国内广大程序员群体的痛点,尤其是对那些工作于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们,并成功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共鸣。github上面的那个996ICU开源项目,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其star数(可以理解为收藏数或者在看、好看数)到现在也超过了17万之多。

500

其更多只是一个吐槽项目,没有实际用处,在之前的issues里列出来的,都是对国内各个有996嫌疑公司的“点名道姓”和吐槽,由于“失去控制”到现在项目的作者主动关闭issues,以免引起更大“波动”。

500

和Metoo一个套路的996.ICU运动,都是戳中了大家的痛点,借由互联网迅速传播的优势,试图去形成影响力,引起社会关注,并达到“破案”之目的。前者的对象是那些受性骚扰困扰的女性们,后者的对象是那些受996工作制困扰的程序员工程师们。

1

隐性共同点

Metoo运动在中国国内引起轰动效应的典型案例,是由华裔女博士罗茜茜在网络上实名举报北航陈小武教授性骚扰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多名女学生的Metoo事件。

500

陈小武性侵事件曝光后,北航迅速做出回应、调查、处理,撤销了陈小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和教师职务,取消了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和教师资格。

500

14天后的208年1月14日,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至此,罗茜茜举报陈小武的性骚扰案,被称为在亚洲首宗引发广泛回响的Metoo运动事件。

和Metoo一样,同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996icu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包括那些外国人和外国(西方)媒体。其网站主页更是提供了到目前为止8个国家的,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版本供观众了解什么是中国部分公司的996工作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事件报道。

500

加班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放在哪个国家其实都一样差不太多。你所看到的来自西方欧美等国家上班族们的悠哉和制度人性化,也只不过是媒体们过度渲染的结果。当然既然是外企,相对来说,对于加班等敏感制度,肯定是要规范些的。

随着中国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淡去,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那样,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寒冬来临,这些被996的上班族们终于是不能再忍受,至少在精神上是这样觉得的,集体的借由996icu所提供的平台,发泄愤怒,一吐为快。

互联网的发展在如今的中国,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靠你加班就能也很难再出现一个如BAT那样的互联网大公司,所有在互联网领域能被挖掘出来的新东西已经很少,更多的还是要创新,不然也不会有那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于国家,于公司都如此,在从市场的厮杀中,拼搏出的一片天,没有过去的加班加点,很难说得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大家不是不懂,而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在现有条件下,身处其中的人,自我意识的不断崛起,和对个体的尊重程度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需要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并在法律范围内,期待获得合理的同等待遇。

西方媒体们,就“顺藤摸瓜”的也趁着996icu的这股热度,来开始“批判”和“审视”所谓的那些中国大(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制度和中国人权问题,这也是他们最“号”的一口。

事实是,骨鸽、压马训等国际巨头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被加班你看不到,又何止是996? 当然,他们的媒体朋友们,不会去报道这有违他们人权的破事儿。但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等这些发展中国家,这些西方媒体们就很“绅士”的来关注和关心你们,而且希望事情闹得越大越好,以体现出他们的“优越感”和“公平正义”。

Metoo运动的反性骚扰,和996icu的被加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不平等的地位或权力关系;二、社会的歧视或重视程度。

不论是性骚扰还是被加班,他们中间的两方,地位和权力关系肯定是不平等的,基于这点,属于弱方的很多人迫于各种压力,羞于或害怕开口去捅破那层纸。同样,鉴于来自社会的歧视或者对该事情的重视程度问题,被迫一方还是觉得会无处申诉或无果而终,所以就默默忍受。

但是,当我们都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下,Metoo运动和996icu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前者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为健全反性骚扰法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后者在强调要尊重个体、同工同酬,以及公司要遵守劳动法方面提了个醒,或对那些想依托996、唯快不破而爆发式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思路来说也敲了警钟。中国的软件业发展和开发模式,之后是不是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同步,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2

悲哀从何而来

无论是对那些公司还是对身处其中的上班族个人来说,悲哀的开始,都在于把法律先晾在了一边不说。

Metoo运动兴起的背后,根本就不是没有现成的法律可以支持他们,美国的反性骚扰反性侵法早已有,甚至于你摸别人家小孩儿的头都要注意几分,生怕会被别人误认为“恋童癖”或“虐童癖”,如果你还记得曾经迈克尔杰克逊的“恋童虐童”风波的话。

Metoo的迅速传播,本质上就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试图去冲破那种碍于各种不平等的关系或可能存在的纠葛和博弈,从走可能会更加漫长的正常法律诉讼外,通过互联网,达成影响力,从而曝光对方,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简而言之,就是试图通过“抱团取暖”,靠集体的力量来给自己的“不确定”的一己之力助力。

同样对于996icu的加班问题,我们也是早已有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约束,但是,当公司把996当成了一种公司文化、习惯,甚至于把其当作工作制度本身来施行,很显然会激起部分不赞同其公司价值观的员工的强烈反抗,至少他们觉得,在要遵守法律层面上,他们心里就过不去。

公司因为发展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初创公司来说),或者由于项目交付、重要优先程度等各种原因,加加班本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前提是给大家加班费或补助,公司和员工之间,彼此都能理解,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试想一下,没有公司的存在发展,哪来你的有班可上?

之前有家互联网公司领导(说实话要不是其年会上闹出的996事件,真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干嘛的),就在其公司年会上对全体员工公然宣布要实行996工作制,并鼓励员工实在不行可以离婚为公司效劳做贡献。这显然就是违背法律,和人情道德,还有借机炒作并营销其公司名号的嫌疑。

当一个员工因为被加班问题,决定要和公司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开始角逐的时候,可想而知,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显得多么的薄弱。在这么一个被加班的群体,被各种压力包围,我想,才最终导致了这么一出不按常理出牌的996icu“剧情”。

公司因业务需要恰当的加班,并给员工提供一些补偿性措施(比如补助或倒休等),这无可厚非,头痛的是,有些公司,为了加班而加班,都不再是996的问题,而是成了变了味的加班。

员工消极的应对加班,磨到晚上9点、10点或者更晚,老板们也陪着员工们呆在那时候,虽然大家都没有干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反正就是要大家晚上或周末都坐在公司,待在一起就好,你就是不能提前走,要走也得等大家一起下班再走。

这种公司被加班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不说,早晚淘汰你的不是你就爱加班,而是市场。

可悲的是,公司领导方和员工方,同时的把由加班引起的法律问题束之高阁、晾在一边。不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996icu、Metoo这样的,借由网络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力,给相关利益者形成压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初衷是好,但通过利用互联网传播这种方式,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也不得忽视。

3

可能的陷阱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对于操控狂,你不得不防。当类似于Metoo、996icu这种互联网事件爆发后,聚集起来,在他们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相反一面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媒体,会“借题发挥”,引导所谓的“互联网舆论”,以这些Metoo、996icu中所谓的“受害者”对象为目标,操控他们,以达到“不可告人”之秘密和利益。

所以,你看到很多的西方媒体们,对于会影响中国发展的一些普遍引发热议的事件,他们总是那么的“迫切”和“关心”,唯恐天下不乱。

我们应当看到,Metoo、996icu这种通过互联网传播,达到集体“声援”力量的运动,本质上的深远意义在于,是想让身陷其中每一个个弱小的个体,在将来遭遇到同样困扰的时候,背后能有一个坚实的依靠或平台支撑。

但是,这种曝光和传播,同时很容易被人操控,伤及到无辜。比如,它就很容易被变成造谣、传谣、报复、欺诈的“温床”。尤其是对于那些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来说,由于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渠道等优势,别有用心之人会利用他们不成,却要造谣反咬报复也不是没有可能。

往小了说是“煤油灯式操控术”的“声东击西”,往大了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对决”(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深入剖析)。

当大家一股脑的冲进这波被操控的互联网舆论和头顶Metoo、996icu运动帽子,而大发抱怨和发泄时,别忘记那些可能借此运动“大做文章”而试图“浑水摸鱼”的人或媒体的存在。

或许正如开篇时提到,特朗普所说到的那样,Metoo对于某些有钱权势的人来说“非常危险”,同样,996icu事件对于中国互联网及软件业的发展,到底是真正带来正面的推动作用,还是被用来“阻碍”其发展,同样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写在最后:

对公司对个人,遵纪守法是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同时我们要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996”?

正常上班族一般是朝九晚六,中间还要一个小时的吃午饭时间,其它时间,你还可以小睡一会,公司也不会强制性要求你不能休息一会或干点别的“杂事”吧,所以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你真正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能有个5到6小时,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按照996icu的描述和算法,很明显可以看出有些极端了。从早9点到晚九点,一周6天:996工作制的每周工作时间最低为12*6=72小时。试问一下,难道这些都是机器人吗?不用或不可吃喝拉撒睡的吗?这些在公司的上班族们,难道对自己每天真正到底工作了几个小时,心里没有点B数吗?还是从上至下只是在公司耗着、拖着、陪着,就为满足达到加班了的小时数快感?

现在的工作早已是可双向的选择,员工对于公司的各种不合理要求,不爽一走了之便可,能力过硬,在哪里不能过的更好?这本来就是一个优胜劣汰、残酷现实的世界,不是吗?

当然,996的超时工作,公司还不给任何补偿性措施,这显然是在打擦边球。还是希望法律越来越完善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同,最重要的是去遵守和践行法律。无论公司还是个人,法律的“武器”,你本就可以拿来保护自己。

但愿,这最后都不只是一场“闹剧”而已。

-END-

温馨提示: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李罗伯,所有热文都会同步更新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李罗伯专栏文章这里,所以还请您,同时关注风闻社区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李罗伯。

去做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有趣、有料的人,再次感谢你的关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