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花1.7亿美元翻拍的电影,还不如八十年前的原版

本文章转自微信平台虹膜 文:闵思嘉

《小飞象》在前几天上映了,投资1.7亿美金,成本比1.52亿的《惊奇队长》还高,是迪士尼投资最高的真人电影之一。

影片的阵容也特别豪华,就算真正的主角是一只象,但是依然找来了科林·法瑞尔+伊娃·格林+迈克尔·基顿这样的大片卡司来给它做配,导演更是以暗黑奇诡风格著名的蒂姆·波顿,这个组合听起来就很适合原作那有一丝丝诡异的马戏团故事……

但是,《小飞象》却扑街了。

500

目前影片在烂番茄仅有50%的新鲜度,观众爆米花指数也只有60%,豆瓣6.8分。

典型观众和影评人们都不痛不痒的水平。

500

对于蒂姆·波顿和这个IP的经典程度而言,这毫无疑问是次极其失败的翻拍。

失败的原因,还要从差不多在八十年前诞生的原版动画说起。

500

成功的动画电影有两种途径,最顶级的那种可以做到兼备。一种途径是,影片并不靠动画本身的技法来吸引人,而是纯粹靠故事的表现力。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的画面不美,而是其主题深度已经远远盖过了视觉层面的冲击力,类似的比如《红辣椒》,比如《疯狂动物城》。

另一种是故事本身并不出彩,只在平均线水准,但我们却能通过它的画面感受到动画作为一种影像艺术形式,所能展现的爆棚的想象力、一种艺术层面的终极幻想,最近的例子大概是《蜘蛛侠:平行宇宙》。

500

《蜘蛛侠:平行宇宙》

而于1941年上映的迪士尼动画《小飞象》显然是后者。

原版《小飞象》是迪士尼比较特殊的一部作品,长度只有64分钟,是迪士尼动画长片中时长最短的一部。在这之前,迪士尼已经因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等影片接连失利,然而正是这样一部非人类主角、时长最短的动画,让迪士尼重新赢得了胜利。

要说起来,《小飞象》的故事并不特别,长着大耳朵的小飞象在马戏团中被嘲笑,最终它在老鼠帝莫的鼓励之下发现了自己会飞的技能,找回自信成为了明星,也与母亲团聚。

500

一个「怪人」在充满恶意的世界中找回自我的故事。

对应下影片诞生的二战背景,片中不同角色的身份、口音特征,你不能不说这是一部充满了影射的动画,当然也充满温情,但放在迪士尼的动画序列里,故事水准其实并算不上出挑。

500

它的成功有时代因素,而根本原因,是它在「大象会飞」这个充满幻想的故事的基础上,也用动画的形式让这个天马行空的设定完美呈现在了银幕上。

尤其是小飞象呆宝在喝醉了酒以后,用鼻子吹泡泡,幻想泡泡变成了大象的那几分钟场景,堪称神来之笔,其中「粉象游行」的部分,甚至深受达利的影响。影片在当时也被《新闻周刊》称作「真正的迪士尼影片」。别忘了,那可是1941年。

500

B站上的这一段cut有很多弹幕说是童年阴影

这就是动画所能做到的,将艺术层面的终极幻想实体化。

而到了真人版的《小飞象》这里,这种幻想完全沦为了一种毫无惊奇的复刻。

创作者们或许忘了,这是一个CG特效甚至能模拟出真人一般的瞳孔的年代,超级英雄上天下海到宇宙走几圈跟玩儿一样。所以,不管呆宝再绕场飞几圈,都不会再产生八十年前的那种惊艳感了。

500

真人版《小飞象》对原作做了不少改编,完全拿掉了启蒙小飞象的老鼠帝莫的角色,加入了科林·法瑞尔饰演的马术表演明星霍特一家人的故事。


这可以说是一大败笔了。原作选择老鼠作为启蒙者是有原因的,代表非主流群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关键在于,老鼠帝莫其实是米老鼠形象的变体,迪士尼是在借此传播自己经典形象的正面意义。

500

老鼠帝莫

拿掉这个角色,可以说拿掉了原作中最精华的一部分。

毕竟,这次是真人电影嘛,谁叫原作中的真人角色太少,当然要鸠占鹊巢秀一下存在感了。

500

成年人显然是不适合作为最先和小飞象建立起联系的角色,于是霍特的两个孩子,女儿米莉和儿子乔,就接过了启蒙小飞象的任务。

不同于原版中小飞象一步步发现自己会飞的循序渐进,真人版的小飞象差不多在一开始就解锁了这个技能。

在这之后,影片仅仅靠着小飞象的进阶表演:和伊娃·格林饰演的空中飞人柯莱特同时演出,作为找回妈妈的矛盾推动力,就显得特别乏善可陈。

500

柯莱特的这个角色比较有意思,在原版中,是一群乌鸦指点了小飞象飞行,并用自己拔下的羽毛指引它,而柯莱特空中飞人的身份,很显然就是乌鸦的变体,同时因为霍特的妻子早逝、小飞象的母亲被夺走,她还充当了代理母亲和代理妻子的角色。

这些设定都非常标准和程式化,你不能说它错,但是,由于小飞象一开始就获得了能飞的技能,跨过了最难的一关,不管是和孩子们还是和成人霍特、柯莱特之间的情感关系,就都缺乏了「成长」这个关键通道。

500

反正我们都知道小飞象已经会飞了,飞得好那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电影中的一句话很好地解答了这个设定的失败之处。

那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是说,要想马戏成功,关键就是要保持「神秘感」。

如此急躁地就把小飞象会飞的题眼亮出来,又没能在后续设定更多矛盾,早早地就戳破了观众的期待。

500

让神秘感丧失殆尽,就是真人版《小飞象》失败最关键的原因。

《小飞象》的故事其实是有暗黑潜质的,比如呆宝在马戏团中被排挤欺负的待遇,又或者是它们被转到大型游乐场之后遭到的资本剥削。

500

但可能是因为要面对儿童观众,这部分暗黑气质都被削减了,对于这样一部低龄受众电影而言,弱化暗黑部分倒也不是坏事。

加一句题外话的吐槽,蒂姆·波顿自从和海伦娜离婚之后,拍的东西好像就再也不那么暗黑了,不信你看看这几年来他的作品,也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里的眼珠带点劲,但跟以前比那都是小儿科。

500

神秘感的丧失和暗黑面的缺乏,为电影带来了一些列的连锁反应问题,比如最直接的,那种蒂姆·波顿最擅长的奇观和幻想的部分,几乎空白。

唯一有点震撼力的场景,都还是复刻原版的肥皂泡桥段。

整个马戏团的表演,以小飞象的飞行作为唯一高潮,当这种高潮提前太早到来,所有的表演都黯然失色了。更不用说,影片几乎没有用什么笔墨来描绘这个马戏团世界,只有标签式的几个角色诸如美人鱼、大力士点缀其间。

500

这里的马戏团,这个缔造小飞象的空间,不仅缺乏世界观,更谈不上想象力。

就对马戏团的展现而言,《小飞象》比起去年同一时间段的《马戏之王》差了老远。

它甚至给你一种感觉,它压根就没有想要好好讲这个马戏团的故事,你更完全无法感受到那种「异世界」质感。

500

原版的《小飞象》是一个关于「怪人」的故事,呆宝、帝莫,都是不被世界接受的怪人,再泛化一点,大多数马戏团的故事都是关于怪人。这是个被世界抛弃,只有取乐时才会想到的地方。

而在《小飞象》里,这世界和别处没有什么不同,它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和普通人也太过一致。马戏没有提供异色,小飞象也没能展现幻想。

当一部奇幻电影失去想象力,它就失去了灵魂。这差不多等于一部动画失去了童真,都是致命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