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有人口统计的,虽不准确,却只会少不会多

【本文来自《世界历史各阶段的最大城市,西安、开封、杭州、南京、北京上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国外部分不知道。国内那些部分城市人口有点鬼扯!

1. 中国古代是有人口统计的。虽不准确,却只会少不会多。古代统计人口的重要目的在于统计税源、兵源、徭役来源。古代人口统计并不准确,因为存在藏匿人口以逃税和逃役的情况。所以统计只会少,不会多!毕竟多出来人口税谁来缴?徭役兵役谁来服?著名美籍史学家何炳棣在《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一书中,也各种引证和数据,说明古代中国藏匿人口之严重。

2. 唐代杜佑在《通典》记载,京兆府领23县,有334670户,人口为1920031。《旧唐书》载:唐玄宗天宝年间,京兆府领包括长安、万年、咸阳、泾阳等23县,有362921户,人口1967100。当然这190万人口是囊括长安周边的。但唐长安城人口百万已基本为国内史学界所公认。

3. 唐代长安城2市108坊,占地87.27平方公里,城墙内面积是明清北京城的1.45倍,是同时期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29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的2.87倍,是罗马城的6.39倍。是现存明清西安城的8倍。

我不知道你引述表格中的国外人口是否准确。我有个疑问。“59万”人口的唐长安城,有什么必要性把都城建的比同时期40万人口的君士坦丁堡和110人口的巴格达城大几倍??长安有四关拱卫,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当年亦无外患。除了因为人口巨大,我完全看不出长安有建巨城的必要性。

4. 唐代皇帝和整套官员班子经常离开长安,东去洛阳“就食”办公。后梁篡唐以后,也放弃长安城建都于洛阳。其根本原因,就是长安人口巨大,受限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关中的土地载荷和粮食产量已经无法满足长安巨大的人口。而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枢,南方和关东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路快捷的运抵洛阳。所以遇到粮食不足的年景,皇帝经常东去洛阳就食。这也侧面反映了唐代长安人口的巨大压力。都城人口巨大,消耗也巨大。这也是为何唐以后的都城选址都要临水临江的缘由。水运快捷方便省钱哈。“59万“人的城池就能造成这样的结果?我是不信的。

5. 至于南宋杭州的人口数量,那就更不准确了。据《宋史》记录,杭州在北宋徽宗崇宁年间,有户二十万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万六千六百一十五。但为啥20万户才29万人?平均一户人家才1.4个人? 你再看看我第2条引述的长安人口“有334670户,人口为1920031”。平均一户6口人。这是因为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有诏令——“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所以,整个宋代的人口统计是只计算成年和老年男子的,孩子和女人压根不统计。那29万人只是成年男子而已。按汉唐的标准来推算,临安在崇宁年间至少有近百万人。

然后到了咸淳年间(1265~1274年),《咸淳临安志》记载,临安户口已增至“户三十九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一百二十四万七百六十”。当然这是包括整个临安府的人口统计。

所以,我就不知道公元1200年杭州这43万人是怎么弄出来的了。毕竟同一年的宋宁宗和其户部尚书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