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不缺投资,也不缺便宜工人,但就是发展出不高级的制造业
【本文由“惘筌”推荐,来自《“山河四省”还有前途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一直在批评作者眼界过于狭隘,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丰富的多。
山西自然禀赋是差了些,但你跟80年代的温州比比? 一样被大山锁死在几个非常小的盆地里,温州的高速公路是2000年后才通的,更没有铁路,而且当年温州没有啥好的港口,做不了大进大出的制造业,那大家都穷着不想办法了?
区别恰恰在于温州的政府和老百姓不一样,当地政府带着老百姓闯出一条路来。
做低端的玩具咱们是没竞争力,那就做一些有点技术含量的,所以温州北部乐清地区就是以做管道阀门起家,直到今天,整个地区在政府的带领下非常的团结,每家每户分工有致,经过几年一下子就把产业给做起来了。
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不是靠你有多好的自然禀赋,有多便宜的原料和多便宜的工人。制造业考验的是社会的组织能力、分工协作能力,越是高级的制造业,因为产业链很长,越是考验组织能力的高低。
所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并不缺投资,也不缺便宜工人,更不缺便宜的原料,但就是发展出不高级的制造业,原因就这么简单,组织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跟文化和教育深度绑定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印度成不了中国,山西成不了浙江,给再多机会都没用。
再多说几句,去过20个国家,我的结论是所有M型社会的现象背后都是因为阶级割裂或者阶级对立。在M型社会中,上层的阶级已经跟下面的不再是一体的,生活在不同的泡泡之中,下层的疾苦跟上层的收入没有关系,上层的生意也不依赖下层如何。比如尼日利亚,整个国家有一批巨富,靠石油发财,但整个社会中没有中产阶级,只有赤贫的底层,上层根本不需要底层的存在,他们的财富根本不建立在底层之上。所以上层包括依附于上层的社会公共服务阶层(泛指公务员)从心底里就没有把底层放在眼里,他们只是需要底层老老实实别造反即可,然后提供一些廉价的劳工,造造房子修修路。由于阶层割裂,所以不可避免就出现家族化,尼日利亚的巨富阶层就是只进行互相通婚,肥水不流外人田。天底下无新鲜事。这种社会结构了,你说的再多都没法让当地官员们有啥动力前进的,只会两手一摊,说无解,然后躺平,因为他们的薪水就是靠那个巨富阶层养的(国内就是基本靠转移支付),这点就是山西和东北与南方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