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什么让一些人喜欢不起来?
这是个不小的话题,本系列会陆续推出文章来解析,力求客观真实深层次,多维度。
如果说是对制度性不同社会的评价和对比,还真不是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是如果说个人的经历以及甚至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那么其中的每个人又都有发言权了。
香港是个西方社会制度下的社会和环境,生活在其中的人自然也是深受其制度的影响,换句话说香港人和内地不是一个大类——在大多数方面,这里可以套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港人的生活方式很复杂,很多元,或者说很杂——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在这里生活工作,又因为被英国殖民了150多年,自然是和内地不一样——甚至即使我们内地认为他们大多数是中国人,人家未必认为——这和很长时间的身份认同,国家认同出现断层和矛盾有很大关系。因此,实际上我们不能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路和现在国内的生活方式,做事方式去理解,甚至是去要求他们去怎么对待我们。
就拿语言上,最近有一个网红的视频——在香港说普通话的遭遇,其实,我也是深有同感,尤其是前往香港几次的体验。当地人对说普通话的外地人确实没有我们预期的“友好”——不仅仅因为对方就是个说粤语的社会,里面掺杂的少数人(这是相比较于说粤语的人群,并不代表真实的比例)才说普通话,才说英语。也就是说,不怎么说普通话不仅不好回复说普通话人的问题,再加上香港社会的那种高节奏和“人情方面不如内地人情社会那么浓厚——我只能这么说,因为不可能否定香港也存在人情的”。这就像从一个南方的城市去北方——哪怕稍微不走那么远,也会感觉到天气在变冷。
而且,实际上从香港开埠到如今即使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大都市,其当地还是在很多方面很闭塞的——粤语就是其一,为什么一个地方的方言能够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分布较广泛的受众,这也可以解释粤语会被当地人“引以为傲”——因为再不说普通话的时代,香港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这当然会给当地人带来很多“优越感”——即使到如今。相当一部分港人还幻想着活在过去的短暂的黄金年代——一是当年确实够辉煌,尤其是一方面自己地方小但是成就大,另一方面和祖国大陆相比更是“优越感爆棚”——即使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就像现在,香港离开祖国是很够呛的。但是,思想就是这样,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与生俱来的盲目傲慢和闭塞自大。
就拿说英语,其实从一开始,香港人也未必觉得英语就高贵,但是奈何来殖民的,来洗脑的,带来“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等”的是说英语的,因此,时间一长,事情就这样开始转变了。再加上本身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各国人员在这里进行贸易和生活,英语作为一个国际通用语言自然也被用得更广泛,无形中人们就认为英语确实够“高级”了——即使英语本身根本没什么特殊和高级的。
就像我上面说到的,香港人看似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但是由于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特殊产物,香港实际上自认为和国际联系更多——而说普通话的内地人,自然不在他们的“向往之列”。但是资本主义又那么闭塞和盲目,时间长了,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香港人自然更盲目地认为自己会英语就够厉害了,根本不需要走出这个“在家,平常说粤语方言”,“在工作和生意中说英语”的环境里说普通话了。但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香港人的高效和现实来说,这却是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这种东西就像是一种群体性的无知,他们认为说普通话——这个全国都要说的的国语——反而在他们那里不是主流,也不该得到推广,这就可以说是“一国两制”给香港带来的“消极后果”了——他们会更加闭塞,对祖国更加疏远,对西方鬼佬更亲近了——毕竟,连句话都沟通不了,还谈什么心灵契合呢?
至于香港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由于在西方社会生活过,其实我倒有些自己的真实感受。西方社会下的人们也会有人情和温情,但是确实比我们少太多,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给我们感觉很冷漠,人与人之间算的很清的主要原因。即使这不仅仅和制度有关。
香港社会说到底就是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高度“阶级分明,不同阶级流动受阻”的社会?香港当然不可能像内地那么有人情(但是香港人有自己的一套人情世故),不同的阶层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为什么香港人都很忙碌,社会节奏很快,人与人之间比较冷淡——凡事都讲究利益,大家几乎都在搞钱(实际上,这也可以从很多人对深圳的节奏不认同的原因——内地其他城市对深圳的评价之一就是深圳人只知道搞钱),但是深圳实行的经济领域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确实带动了深圳的腾飞,甚至是整个广东省。也就是说,只搞人情,不搞发展绝对不行;不搞人情,只搞发展同样行不通。这也是深圳和香港的最本质的区别之一——香港过度关注搞钱和发展,人情方面在内地人看来比较冷漠,尤其是内地人去香港之后——短暂一段时间的个人感受当然本身也不全面;而深圳实际上还是起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过渡作用——搞人情和搞发展实际上不冲突,因此单从这一点来看,香港和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代表不了真正的未来,因为香港不够包容,也搞不清楚真正的国际发展方向。
是不是就可以单从“港人说粤语回答内地人的普通话”就可以说香港人傲慢呢?这只是一方面,香港人自然是傲慢的,但是这个很正常;误解带来的不适感只是其一。毕竟在英国期间,我也有无数次问路的经历,哪怕对方听不懂我的英文或者我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味道的英文(比如威尔士和苏格兰等地),人家也不会直接就像香港人一样的“反应”——虽未必是厌恶,但是不得不说香港社会下的很多人确实是很不耐烦,这是对待游客的态度吗?更不奢求什么把内地人当同胞来对待。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很晦涩,但是也大量存在——一些内地人因为种种原因去到香港后竟然产生了“皈依者狂热”——很反感内地人,即使内地去的很多也是有钱人,但是就是不会粤语(说实话,语言这个东西不仅不应该成为沟通的障碍,实际上更应该成为考验香港人为游客服务的态度,提供的质量)——为什么说英语,甚至是拗口的日式英文等就可以“笑脸相迎”呢?这本身就是相当部分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根本都没有狡辩的机会。
说回到内地人也自然有自己的问题——这其实是人性在作祟。比如一些国人去日韩等国,去欧洲遭受到歧视还真不敢随意发声等等,因为做好了心理准备去一个环境和制度,人文都差异很大的地方;但是到了香港,却自认为可以和香港人按照中国人自己那一套交往——忽略了那是一个被西方统治了150多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内地根本就不同。
当然,在改革开放初期,内地把香港人捧得也确实太高了,一个个回到内地哪个不是趾高气昂?感觉自己比内地人高级等等,这些和西方社会的那一套心理完全一样——但是问题是,现在祖国大陆发展和香港还在一个级别上吗?香港到底还是在严重依赖祖国大陆在发展自己,这一点更要提醒香港人不要忘本。西方的那一套制度如今在香港当地怎么样了呢?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节奏和趋势,不要依赖祖国大陆,香港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呢?
去香港,实际上更应该像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去西方国家一样,要自信和团结,不卑不亢,西方对中国人的态度都成什么样了,但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还是生活的很好。我们不该奢求香港人怎么做出主动的改变,但是不得不说,香港人必须要做好改变,真正和祖国心灵契合,时代不一样了,中国才能真正代表着世界和未来的趋势。香港人必须摆脱自己的闭塞和无知,比起内地游客的“自我疏导和对香港人的理解”——香港人自己要做的还很多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意识到西方那一套现在已经不行了,真正二次回归祖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才是硬道理——不然,要不了多久,内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随便甩香港的发展几条街。如今,香港不是被抹黑了,香港人和香港社会需要好好反思自己,如何不脱节。正如西方人反思自己制度的缺陷和未来的暗淡是一样的。
香港,必须把眼光放远些,方向放对了,不然怎么努力也是不行的。
香港,没有傲慢的资本,尤其是对待自己的祖国和同胞这件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