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计划大家谈 | 《守护华南虎》:虎年之尾,来聊聊他们与中国华南虎的光影奇遇
农历壬寅虎年即将收尾,老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威风凛凛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征。
华南虎是中国独有的虎亚种,所以华南虎也称“中国虎”,为我国特有虎亚种,属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出的全球十大濒临灭绝生物种中,华南虎居首位,濒危程度非常高。华南虎的繁育与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亟需更大的关注与支持。
△华南虎
入选“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社会价值单元最佳提案的《守护华南虎》,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这次拍摄,我们看到各具性格和故事的华南虎——有同年出生的‘四姐妹’,有即将‘相亲恋爱’的成年虎,以及背后那些不善言辞但饱含深情的‘虎爸’们……”这是日本导演盐滨雅之对他眼中的华南虎的描述。
本期“创作计划大家谈”,解读中国工作室邀请《守护华南虎》的制片人张云晖和导演盐滨雅之,讲述他们与中国华南虎的光影奇遇。
立足中国主题,追求多元表达
问:这次选择与日本导演盐滨雅之合作是出于什么考量呢?
张云晖:我与盐滨雅之已经合作了十多年,我们共同完成了多部纪录片的创作,在合作上很有默契。近年来,盐滨雅之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他非常注重故事细节的挖掘以及人与动物情感、情绪的表达。
例如我们之前合作的《大熊猫五一的故事》,就是讲述一只出生仅有51克的超级熊猫早产儿五一的故事,五一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与妈妈、饲养员的关系都是故事打动人的亮点;我们此前还合作过另外一部纪录片《天边的黑颈鹤》,围绕黑颈鹤在中国云贵川三地800多公里的迁徙路线,串联起不同地区、民族的人们与黑颈鹤之间的情感连接。盐滨雅之通过挖掘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来与观众达成共鸣。我相信他能为《守护华南虎》带来不一样的视角,能寻找到中国人与“中国虎”之间的情感线索。
△《守护华南虎》制片人张云晖
问:您觉得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和以往的创作有什么不同?
张云晖:如何在动物和生态主题上讲好中国故事,是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践行的方向。这次我们邀请国外导演参与,也是想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当然,除了国外导演,我们也有许多有动物或人文纪录片制作经验的现场导演、摄影等加入到团队中,与导演一起展开创作,结合国内外不同视角,立足中国主题,通过更加多元的表达,多角度的阐释故事主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和以往的创作最大的不同之处。
△《守护华南虎》拍摄现场
问:团队合作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呢?
张云晖:首先拍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本身就是比较难的。动物的不确定性,无法语言沟通等,都会增加团队拍摄的难度。好在我们的团队成员,无论国内外,都有动物纪录片摄制的经验,大家进入项目后,很快就能达成默契——观察、了解、等待、预判,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华南虎的不同状态,甚至不同个体性格,进行差别化记录。
其次,对于故事线索和主题的把握,也是大家纠结比较多或者说在不断讨论的地方。纪录片的摄制具有不确定性,整个团队进入项目后,也是张开毛孔不断获取信息、抽丝剥茧寻找最佳线索的过程。
因为团队中成员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时候也会有冲突和矛盾。这是纪录片的困难之处,也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这需要时间,需要团队更多地去探讨,需要从纪录片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取舍和选择。
盐滨雅之:我想向世界讲述这些故事
△《守护华南虎》导演盐滨雅之
问:2022年是虎年,拍摄《守护华南虎》也是一个特别的缘分,您对于中国和中国华南虎有什么印象?
盐滨雅之:是的,确实是虎年开始了与华南虎的缘分。可能因为我在动物和自然生态纪录片领域的经验,我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一方面就是中国的自然山水。参与大熊猫纪录片项目,让我有机会在四川有过很多次拍摄。除了海洋和沙漠,中国其他地区的主要地理形态四川基本都有。从自然的角度上讲,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这一点,从拍摄大熊猫开始,就能感受到自然生态的特色。
除此之外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中国人的情感。还是以大熊猫保护为例,我拍摄过熊猫基地负责繁育的饲养员,也拍摄过保护区(现在是国家公园)里的巡护工作者和大熊猫野化放归科研人员,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坚守,以及含蓄但坚韧的那股精神。
对华南虎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拍摄前比较少,因为华南虎是中国特有虎种,而且基本已经在野外灭绝了,所以较少看到相关故事。这次参与到《守护华南虎》的项目中,才了解到中国华南虎圈养繁育研究的情况。尤其是未来,让华南虎回归野外山林的设想,从我对大熊猫野化放归的了解来看,我可以想象这背后有多少努力和故事,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内容,我想向世界讲述这些故事。
△粤北华南虎驯养繁殖研究中心
问:您觉得《守护华南虎》这个项目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个片子希望向大家传递什么价值?
盐滨雅之:近年来,在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度明显在增加,在中国也能感受到,大家对动物不只是感官上的视觉关注,而是逐渐了解,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保护中去。
老虎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存在着种群繁衍生存的危险,而华南虎更是因为野外灭绝,在公众视野中处于“缺席”状态。参与《守护华南虎》项目,我希望能通过挖掘和讲述中国华南虎与人类之间发生的故事,引起世界对中国华南虎的关注,我相信,这将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这次拍摄,来到中国最早建立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广东韶关,看到这里为数不多但各具性格的华南虎,看到这里不仅有中国华南虎的保护故事,也有人类与华南虎的共同努力、相互信任,中国人的自然观以及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我相信这也是值得向世界展示的绝佳内容。
问:您之前参与过大熊猫项目的拍摄,是什么契机让您一直致力于动物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呢?
盐滨雅之: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汶川地震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拍摄四川大熊猫的纪录片。其实,在这之前我没有接触过动物题材的纪录片。但当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一只真正的大熊猫时,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它们仿佛生活在自己的时空里,脱离了我们所处的现实时间轴,它们对眼前的人不感兴趣。后来我了解到它们是独居动物。但我被它们“笨拙”的生活方式迷住了。随着深入了解,我也看到了中国在动物保护方面的努力,几代人的坚持,其实是很孤独的,但铸造了大熊猫保护的成就。
从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人和动物有种生命相通的感觉,就是我们说的“生命共同体”。所以,我相信有一种叙事,可以在动物纪录片中发生。最初的缘分应该是从这里开始。
问:现在片子正在拍摄中,有没有趣事或印象深刻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盐滨雅之:我认为老虎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可怕又很酷的生物。我拍了很多年大熊猫,觉得大熊猫的可爱代表着现代人所缺少的一种纯真。反观老虎,我感觉老虎能包含现代人内心的某种恐惧,或者说对“霸气”的向往。
在开始拍摄时,我们非常重视拍摄的“距离”,从观察华南虎的花纹、表情、眼神、行为,到了解每只华南虎的故事,是一个不断“靠近”的体验。现在团队成员对于韶关每一只华南虎的基本情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了如指掌,俨然自动生成一个“韶关华南虎家谱”。
在拍摄饲养员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不自觉流露出的“虎性”,能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影响和生命情感的相通。发现这些细节,是非常有趣且惊喜的过程,也是我们想在纪录片中与大家分享的。
+
作者:
解读中国工作室实习生陈晨
特别鸣谢制片人张云晖、导演盐滨雅之及其团队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