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讨厌不了周芷若,是因为高圆圆太美了吗?
(预警:此文极为主观)
1、
有个读者在我的文章下评论过:“因为高圆圆,所以一直没法讨厌周芷若。”
也许吧,长得美的人就是有豁免权。他们跟别人犯了一样的罪,都会获得轻一些的刑法。丑的人当了恶人是猥琐,美的人当反派却是邪魅狂狷。这世界对美的人就是那么偏心。
迪丽热巴获得金鹰奖的时候,我以为我会怒而脱粉。这实在太冲击人底线了,跟总决赛直接把冠军发给败落一方有什么区别?
但目睹了如此挑衅观众的一幕,我居然一点都没有讨厌热巴,情感完全出卖了理智,让我极为羞耻。
没办法,谁叫热巴就是美呢?
同样的,当年在03版《倚天》看到高圆圆扮演的周芷若,感觉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
十余年后重温,高圆圆穿着一袭飘飘欲仙的粉白衣服出场,眉间一点殷红的朱砂,一颦一笑,娇羞与哀愁的神态,都美的让人窒息。那一瞬间,宛如初见,依旧有当年宛如初恋的脸红心跳的感觉。
不仅仅是扮演者高圆圆美不可方物,连周芷若这个名字都是那么美。若芷幽兰,寂静无言。不得不感叹,金庸和导演,对周芷若真的太偏爱了。
话说回来,当年的高圆圆比现在明显青涩,眉宇嘴角间总带着苦相,远没有现在那种大气爽朗的清澈感。但她早期那种气质,却非常适合文艺片的要求。
大概是这个原因,高圆圆非常受文艺片导演青睐。在26岁以前,高圆圆接连演过张杨的《爱情麻辣烫》,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等多部经典的文艺片。
《爱情麻辣烫》剧照
在《爱情麻辣烫》里,高圆圆还只有17岁,一头土味的短发,让她看起来就像好看的灰姑娘。但这种不完满,正是观众心底青春的感觉。
而在03版《倚天》里,前期的周芷若也是一脸哀愁,顾盼回眸间宛如弱柳扶风,惹人怜惜,让人感觉做再多错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后来,高圆圆走上了时尚大咖的路线,美地精致无瑕疵,爽朗地人心底明媚,但却没了《倚天》里那种带着古典美的忧伤。
我看完《倚天》,就去搜索高圆圆本人,然后便感觉到一丝丝失落。
大概,喜欢就是一件这么私人、主观的事情。她变得更完美了,但你念念不忘的,却是初见她时被一瞬间集中的感觉。
所以,我跟那位读者一样,因为高圆圆而一直不讨厌周芷若。03版是我人生看的第一部《倚天》,以后翻开小说,脑海里就会浮现高圆圆眉眼与嘴角间惹人怜惜的哀愁。
2、
不得不说,高圆圆当时演技虽然青涩,但却非常适合演周芷若。同样的,最近上演的19版《倚天》,演周芷若的祝绪丹也是满脸娇怯,虽然没有高圆圆年轻时那种弱柳扶风的古典美。
在金庸的小说里,周芷若这个女性角色刻画地非常成功。在宏大的时代背景里,观众通过上帝视角,了解到周芷若的成长轨迹,知道她是怎样从一个善良的小姑娘一步步身不由己地黑化。
正因如此,周芷若做了可恨的事,却不讨人厌,反而让人同情。
周芷若出场时,是单纯善良的船家之女,在汉口遇见了中玄冥神掌的张无忌,给他喂饭喂水。
观众对她的第一印象,是美好的。
但在乱世中父母双亡的她无依无靠,只能任张三丰决定她的命运,以至于黑化后她依旧在想着:如果当初张三丰做了不一样的决定,不是带她上峨眉,人生是否大不一样?
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走错的人生路都可以得到修复,这大概是在人生分岔路口,或者已经在分岔路上追悔莫及的人美好的期望。
再一次出场时,金庸巧妙地设置了周芷若与纪晓芙的平行对照。纪晓芙因为性情刚烈,死在灭绝师太的手下。相比之下,周芷若则是善良中带着圆滑,知道如何保护张无忌和殷离的同时,又不得罪灭绝师太和丁敏君。
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子,为了适应环境,只能选择圆滑处事。寥寥几笔,读者就已经自行想象周芷若这些年是如何被环境潜移默化的。
但这种撕裂,正是周芷若一生命运悲剧的根源。纪晓芙和赵敏都勇敢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都求仁得仁,前者义无反顾地为杨逍死,后者则抛弃了民族和家庭,奔随心爱的人去了。
而周芷若却一辈子都承受着爱情与强加的担当之间的撕扯之痛。
3、
人在压力下做出的抉择,更能揭示深层次的,连自己的察觉不到的本能。周芷若不断地面临灭绝or张无忌的二选一,但每一次,她都选择了站在张无忌的对立面。
在光明顶,灭绝命令周芷若杀了张无忌。周芷若犹豫了一会,一剑刺向了张无忌,只是一念之间刺偏,才得以保全张无忌的性命。
在万安寺,灭绝逼周芷若发毒誓,不得与张无忌结婚生子,否则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代代为娼。周芷若在万般无奈下,又答应了灭绝的要求。这也为后来她在灵蛇岛下毒夺走倚天剑和屠龙刀埋下伏笔。
对周芷若来说,峨眉就是她的社族,灭绝则是她的家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对社族有着一种复杂的感情,既厌倦但又不得不依附于它。
本质上,子女与长辈是通过等级,而非情感进行联结。因此,任何存在于这套体系里的人都被规定好了位置,没有独立人格可言。你对自我的认同,也是通过所处的位置实现的。
这就是你厌倦它,但又害怕脱离它的根本原因。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艺作品乐此不彼地描述爱情与家庭的冲突。爱情代表着自我实现的浪漫激情,而父母之命的婚姻则是一个人在家族体系里必须承担的义务。最终,自我实现都会被强加的义务所击败。因为,被宗族体系束缚的人没有独立人格,也就没有胆量脱离这个窒息生命的体系。
周芷若不过就是这个吃人的体系的牺牲品而已。也正因为需要依附于这种环境生存,她必须步步为营,才一直没有安全感。
赵敏会问张无忌:“是我美,还是周姑娘美?”会拿情敌调戏张无忌:“叫我一声好姐姐,我就去救你的周姑娘。”她知道无论有多少情敌,张无忌都在她的掌控之内。
而周芷若跟张无忌有婚约后,说不到三句就逼张无忌发毒誓,像极了现在动不动就问男朋友“我老了\胖了你还会爱我吗”的女孩子。
至于像赵敏一样,大方地约张无忌去小酒馆,缠着他去灵蛇岛,上婚礼堂抢亲,那更是天方夜谭。大多数时候,她只敢守株待兔。
4、
正因如此,我们对周芷若产生了代入感,从而有了同理之心。
看到濠州婚礼时,我心里居然有个声音在轻声祈祷:“赵敏不要来,那该有多好。”
原来,我内心是更希望张无忌娶的是周芷若,而不是赵敏。
大概,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赵敏那么优越的条件,却都像周芷若版身不由己,所以内心天平便不由自主地偏向周芷若。
我们也曾像她一样善良,像她一样,遇到喜欢的人就只想奋不顾身和他在一起。比起心爱的人,一派掌门算什么?扬眉武林又算什么?
我们也曾想热烈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过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而不是走上别人为我们铺好的康庄大道,过着养尊处优但又了无生趣的日子。
但大多数时候,强加的义务迫使你放弃自我实现。你必须去考不想考的公务员,必须背上房贷压力,按时结婚生子,过着别人眼里光鲜但冷暖自知的人生。正如周芷若必须去夺倚天剑和屠龙刀,必须去承担起一派之尊的义务。
赵敏的那句“我偏要勉强”,让人感觉痛快,忍不住赞叹、喝彩。
周芷若的“倘若我问心有愧呢”,却让人默然,忍不住惋惜、哀叹。
有独立人格的人当然可以我行我素,身不由己的人却必须因言不由衷的选择,而终日受到内心的折磨。
某种程度而言,赵敏代表着通俗作品造梦的一面,而周芷若则更为现实,是大多数人的写照。我们都想活成赵敏那样,但却没那样的勇气和先天条件,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顺着周芷若脚印的分岔路口前行。
好人变坏,让人同情,甚至让观众为她投入了远多于好人的感情。
毕竟可恨之人多有可怜之处,更何况,周芷若可恨又可怜的地方,又恰恰是我们不得不背负着前行的重担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大多数人是没这样的勇气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曾不才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