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小视频没继续刷屏,我们都有责任

现在居然还有这种网红——

拍摄从来不考虑流量和点击,剪辑上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还有些“土味”。

即便这样,粉丝依然相当捧场。

要求也甚是“刁钻”。

三天两头催更,还点名要拍谁。

你别说,这位网红博主还真能想拍谁就能拍谁。

到底是谁,这么神通广大?

她叫乔秀玲,已经53岁了。

500

她镜头下的被拍摄者,也是跟她年龄相仿甚至更大的老人——

他们来自山西太原张拔(bǔ)村,是这里最后一批村民。

随着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里的留守老人逐渐呈出负增长的趋势。

他们和他们身后的村子,正在慢慢“隐入尘烟”。

01

乔秀玲其实只是个小网红。

拿着女儿不用的智能机,开了个短视频账号。

她早就离开了村子,在县城住着,只是每周会回村看老爹老娘。

一次老爹在院子里收枣树,大晴天阳光贼好,她忍不住拍了下来。

这之后,她就把看到的爹娘生活,用视频记录了下来。

于是,她每天发发老娘做菜,老爹收拾院子,配上一大段当天感受,仿佛日记。

“我爸快九十岁了,身体倒是还好,就是记性不好了,前一分钟的事情有时候也想不起来,可好像还是可关心爱护他的破家……现在的社会物质极大地丰富,谁会稀罕他那用了快百年的‘古董’,从小家穷靠自己打拼下的东西确实有些敝帚自珍的感觉,天天就惦记着个收拾锁大门,成天说的个自己家住的官道上,可得把门户锁好了,一到晚上就打上电棒四处巡查,把他最宝贝的、最得用的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也用坏了@今天拍点啥#快手记录生活点点滴滴#记录我渐渐老去的父母和慢慢消逝的村庄”

500

500

乔秀玲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回到从小长大的村子,难免不会跟村里人打招呼。

她动态里的人物,也不再只是父母。

2年,778条状态,记录的都是村子里的人。准确地说,都是留守老人。(最年轻的也五十多,算中老年了)

慢慢的,粉丝多了起来,破百、破千……

别看人家粉丝少,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活粉。

乔秀玲甚至能知道,那些网友家住哪里。

比如@平凡91863家条件不错,大门气派,还做了烫金的门牌,就是门上的福,不知道啥时候掉了点。

平凡是我的好朋友

经常在我的视频里看她父母近况

跟她说戒烟的老父亲在我的视频里漏了馅

500

@雨中百合家里木门前的双喜已经褪色不少,两边的春联也默契地垂向一边,但依然整洁干净。

500

那些粉丝,大部分都是在外漂泊的年轻人。

有些是本村的熟人,有些则是偶尔刷到觉得有趣的外乡人。

这个账号,也就成为了关联家乡和在外游子的一个窗口。

说实话,肉叔没啥机会能刷到乔姐的视频。

没有剪辑技巧,没有解说,也无所谓构图,一些生活碎片+当下时兴的bgm,就是一条视频。

这样的视频,在花活遍地的短视频,太难出头。

11月中,因为一个12分钟的短纪录片《张拔村最后的导演》,她彻底出圈。

媒体采访、热搜刷屏、各大平台出文……

小网红摇身一变,成了记录乡村的最后一个导演。


02

乔姐视频有一帮制胜法宝,一群有趣的“留守老人”。

先别觉得留守苦。

这帮村子曾经的主力,哪怕老了也活得有声有色。

卖货婶子,一个被称为“风一样的女子”。

别看这老奶奶已经70多岁高龄了,身体健朗,骑着贼拉风的电动三轮驰骋在大街小巷之中,回头率极高。

500

到了集市,她从车上把货物搬下来,拖到自己的摊位上。

将东西都摆好,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这利索劲,恐怕现在很多爬几层楼梯就大喘气的年轻人都得自愧不如。

500

奶奶不仅体力在线,脑子也转得快。

想用假钞蒙混过关?不可能。

客户要的数量刁钻?给你塞上几块凑个整数500

你一斤两块半我找不开

两块多呢

添上个三块的

500

真是个奇女子。

但她最让村里人称道的传说,是她靠自己的本事,置办了村里的第一台收音机和电视。

从改革开放那时候起

她就把能卖的东西都变了现

连掉在地上的落架果子

磨荞麦剩下的荞麦皮,也能卖个好价钱

500

插兜的姿态让人自动脑补“叱咤风云我任意闯~”的bgm

传奇老奶奶的故事还在继续。

她迎着风,驶向更远的地方。

还有乔姐镜头里最爱笑的爷爷,人称万能·哆啦A梦·叔,是张拔村版“二舅”。

500

没有万能叔解决不了的问题。

哆啦A梦有百宝袋,万能叔也有他的百宝箱。

他每天骑着自己的小三轮,往返于村里的各家各户。

一己之力承担大半个村子的维修工作。

用乔姐的话说“村里各家各户的电箱、水井的编号,万能叔记的比自己的电话号码还要准。”

不光如此,他既能“飞檐走壁”,还能“遁地”。

甭管你是电线坏了,油烟机不通,还是水井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能搞定。

不信你看:

500

乔姐跟踪拍摄,化身夸夸群群长在旁边喊话:

哪家都离不了你。

万能叔口硬心软,还谦虚地回话:再老我就不能干了。

500

虽说自己老了干不动,但他却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万能叔的儿女给乔姐打电话,让她帮忙看看万能叔,别让他爬高爬低,要注意身体。

可万能叔自己从来没想这么多。

哪家人给他打电话需要帮忙,他提上百宝箱,开着电动小三轮,又往别人家里赶。

最近他又干了件大事,买了全村唯一一台打谷机。

500

这稀罕的大家伙,让隔壁村的老人们都馋哭了。

“在城里,都是安享晚年的人了,可在这留守村里,七八十岁了还能当后生用。”

这是乔姐在纪录片里说的一段话。

更是太原张拔村的留守老人们的现状。

每个人摘出来,都有故事。

每一个故事,说出来都带点理想主义的美好和恬静。

可那又是他们最寻常的日子里,真的会做的事。

手作大师梅婶。

冬天凳子凉,她竟然给唯一进村的公交车,缝了一车的坐垫。

500

二哥是放羊高手,村里头的羊都乖乖听他的。

二毛则带着一群猪请求出战。

500

500

乔姐的老妈。

她曾是地主家女儿,吃过西餐,见过世面,年轻时也没怎么做过饭。

如今却是张拔公认的第一面点师,最会做饭的人。

500

欢迎来到舌尖上的张拔村

除了在自己家做饭,她还给邻家生病的叔叔做饭。

……

在这条村子里,一切都靠用人情和时间关联着。

他们彼此守望,彼此扶持。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残酷的问题一定会出现。

等他们再老一点,更老一点,生活怎么办?村子怎么办?


03

乔姐家所在的村子,叫张拔村。

村子里,有白路乔三个大姓,最繁荣时加起来有五六百人,“走到哪个犄角旮旯里都是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张拔村可是方圆十里最好的大村落。

村里啥都有:供销社、卫生所还有学校……外村人看病、上学、赶集都得来张拔村。

如果不是乔姐的回忆,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曾是个繁荣的大村落。

在视频里,村子里人少得可怜。

时不时镜头里,就能扫到几家明显没人住的废宅。

500

500

2000年前后,连乔姐都被分到县里参加工作,更别提那些想要走得更远的年轻人。

年轻人外出,到县里、市里甚至更远的地方求学、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不只是张拔村的现状,也是中国无数乡村的现状。

据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2021年公布的数字,过去30年,中国共损失了120多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就有100个自然村落消失。

面对这样的消失,最着急的,依然是这些身在其中的当事人。

焦波,一位同样关注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导演。

豆瓣9.3的《乡村里的中国》,出自他之手。

纪录片记录了山东淄博的几户农村人家,其中就有一户果农,杜深忠。

对着镜头,他有过失望。

苹果收成了,却被采购商压价。

两块三毛五,再高了,我接受不了

500

种一年苹果,总收入才一万五六千块,还得刨去投入的七千块。

“太贱了”。

他还是答应了,边看着称边跟采购商嘟囔着价格。这“贱”,又何尝不是在自伤。

花十分代价以后得不到三分收入

我觉得熬这个时间

我都熬得很心疼

500

在村子里务农赚不到钱,出门务工也是一身病。

实际上农民工80%以上的

都是被逼出去的

出去是一把辛酸泪

500

500

杜深忠私下跟焦波说过,“我对土地一点感情也没有”。

可焦波纠正了他。

你不是不喜欢土地,而是太喜欢土地了,是爱之深,恨之切。

他对土地的感情非常复杂,有一种很深的痛感。

当这片土地变得萧条、不再可爱时,要怎么留住这些消逝?

焦波的纪录片,没能给出答案。

可在乔秀玲的视频和生活里,可能有了。

乔秀玲给70多岁的妈妈也配了一台智能手机,乔妈妈不仅会刷短视频,还会给她点赞。

自从乔姐拍视频的事情在村子传开后,不少村民都成了她的粉丝。

有的甚至还主动承担起宣传和帮忙找素材的工作。

每次我更新总有“磨坊师傅牛小货”替我转到发微信群宣传:咱们秀玲快手又更新啦!快去给人家点赞。紧接着对话框里输出了一堆大拇指,我哭笑不得……有时候更是一看见我拿手机主动凑过来找镜头,甚至给我提供题材“xx家今天下大红(苹果的一种),快去拍吧!”我得到消息之后赶紧行动。

——人间后视镜:《1000多个漂子们,在邻居的短视频里偷看父母》

他们乐于让自己成为素材,也乐于向外界提供素材。

他们渴望与世界产生连接,渴望能被世界看到。

一些好消息。

曾急剧消失的,在停下了。

500

图源央广网

乔姐这边,在老领导的指点下,已经开始着手在村子里拓碑、出书,并计划收集阳曲民歌……短视频的粉丝也从一开始的堪堪破千,涨了30倍(3万对乔姐来说,已经是一个很惊喜的数字)。

张拔村的转机,不是因为这次大火,是因为还有乔秀玲和她的亲朋在乎。

更多的张拔村,也一样。

只要还有人在乎。

一定还有人在乎。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