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报:三八妇女节的前世今生

500

来源:《中国信息报》

女性,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是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女娲“抟黄土作人”;世界各国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中,有不少和女性相关。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女性却一直受到不应有的性别歧视或者权利限制,西方最初所谓的“人权”中并不包含女性的权利。18世纪末以来,世界妇女解放运动不断兴起,从女权宣言诞生到三八国际妇女节设立,到联合国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妇女事业的每一点进步都充满曲折和艰难。

在中国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妇女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饱受权贵之压、卑贱之轻和乱离之痛。“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飞一晌间”是遭到休弃女子的长恨;“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是苦待征夫女子的悲叹;“夜冷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是深冬夜织女子的无助;“蛾眉二八绝堪怜,闭却深宫不见天”是幽禁宫院女子的怨艾;“自从遭点污,抛掷到如今”是沦落为妓女子的控诉。中国妇女这种从属、屈辱、不平的地位,使追求独立和解放、自由和平等成为广大妇女从心底发出的呐喊。

进入20世纪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拉开序幕,妇女报刊问世,女学兴办,天然足成为潮流,金天翮所著《女界钟》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向警予出任第一任妇女部长,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从此,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妇女的利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运动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是每一个和新中国一同成长的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妇女被赋予了和男性一样的受教育、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生活、恋爱婚姻自由等权利,在经济和政治上有了独立的地位。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我们涌现了多少“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一定要人人树雄心,个个立大志,争取成为红、勤、巧、俭的社会主义劳动妇女。”党的号召就是妇女的行动,医者仁心的金学曙、送儿上朝鲜战场的虞小玉成为全国首批“三八红旗手”的优秀代表。郝建秀、赵梦桃、吕玉兰、李素丽……她们用自己建功本职的生动实践,诠释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在革故鼎新的改革年代,我们涌现了多少“巾帼英雄”!于漪、王瑛、申纪兰、李谷一、余留芬、张月姣、陈冯富珍、郎平、胡小燕、屠呦呦、樊锦诗,100名受表彰的“改革先锋”中,这11名女性用自己勇于探索的闪光足迹,讲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故事。1955年,毛泽东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响亮口号,传遍大江南北;1961年,毛泽东为女民兵写下“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豪迈诗篇。这口号是新中国妇女崇高地位的真实概括,这诗篇是新中国妇女精神面貌的形象写照。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妇女寄予殷切期望。一方面,他要求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使我国亿万妇女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他要求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广大妇女的责任更加重大,舞台更加广阔,人生更加精彩。

放眼世界,总书记不无忧虑地指出:“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仍然不平等,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然不充分。”环顾国内,总书记饱含深情地指出:“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1908年3月8日,纽约一万多名妇女罢工游行,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虽然妇女之地位已今非昔比,但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依然任重道远。男女共有共建一个世界,世界应真心实意扫除“她歧视”,竭尽所能发挥“她力量”,让人间绽放妇女高质量生活更加美丽的玫瑰,迎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灿烂前景!(张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