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敬畏市场”是一种幼稚而错误的思维

        近来屡屡听到要“敬畏市场”的说法。我就不明白了,市场有什么可敬畏的?       

         什么是市场?人们出于财富目的,依照价格指向进行资源交换的场所,就是市场。

        这样的交换,因为是以财富增值为目的,正确的应该被称为交易。而不依照价格指向,只依照人的直接需要进行的资源交换,就只能叫做交换。

        比如你想吃苹果,我想吃梨,刚好我有苹果,你有梨,于是互相交换资源,并不考虑苹果与梨的价格差异问题,彼此都不存在通过交换实现财富增值的想法,就只是交换,不是交易。这样行为的场所也不是市场。

        没有人会把家人之间的物品交换行为当做交易,也不会把这样的行为场所叫做市场。在人类进入经济社会之前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中,人们之间也会有资源交换,那就不是交易。也就不存在市场。

        市场是与经济同时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核心就是市场交易。  经济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市场行为。因为只有通过在市场上,根据价格指向进行资源交易,才能够实现财富目的。

        当人类因为生产力极度发达,资源充分丰富以后,资源的稀缺性趋于零,人们需要的资源随手可得的时候,资源交换都不需要了,交易也就不复存在。那时候市场,就会消失了。

        由此可见,市场不过是人类在一定社会阶段产生、并将在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会要消失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对于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消失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有必要敬畏吗?

         等等,我查一下“敬畏”的定义或者解释再说。360百科是这么说的: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指"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是根本。】

        大家都看清楚了,【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上面分析过了,市场不过是人类在一定社会阶段产生、并将在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会要消失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有必要创造一个神圣的权威,来作为敬畏的对象吗?

        是,西方人这么做了,他们创造出了基督作为敬畏的对象。我们有必要学他们吗?

         如果这种关系对人类只有正面作用——确实有正面作用,那就是作为通过实现财富激励机制的资源分配方式的行为平台,有助于促进人们积极进取,努力提高生产力——的话,对它表示敬畏也不是不应该的。

        可是作为经济活动的平台,市场同时又是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环境,或者说条件。如果人们一切服从市场的要求,社会的贫富分化就会不可遏制。

        而极度的贫富分化,又是经济崩溃的原因。如果经济崩溃了,市场也就崩溃了,事实上,人们往往把经济崩溃与市场崩溃混同了说。

        也就是说,市场本身就存在着导致自己崩溃的内在矛盾。人们如果敬畏它,就等于在听任它按照自身规律走向崩溃。        

        世人都误以为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同时把财富与人类所需要的资源给混淆了。也就是把经济与社会再生产混淆了。于是产生了大量的错误观念,以为经济是人类永恒的活动形态。

        把资本家赚钱当做了财富的创造行为,又因为把资源与财富混淆了,就以为依靠资源生存的人类,是在靠财富得以生存。然后形成资本家养活人类的观念。

        其实人类生存靠的是资源。对于资源的生产就是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才是人类永恒的活动。

        经济不过是在社会再生产活动基础上产生的财富竞争行为。

        财富是对于资源的控制权。谁的资源控制权大,谁就有更多的资源消费能力。谁的资源控制权小,他的资源消费能力就越小。也就是说,经济活动的结果,就是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在原始社会里,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不存在为了财富目的而进行资源交易的活动。也就不存在市场这个东西。

        那时候因为生产出来的资源只够勉强维持社会成员生存需求,如果不公平分配资源,会导致一些成员死亡,从而导致社会成员减少。当与外部社会争夺生存条件的时候,成员较少的部落当然会处于不利境地,从而被消灭或者被吞并。

        但是到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一些有能力的人就要求能够获得比别人跟多一些的资源分配。不满足这个要求,他们就不愿意多生产资源。

        而为了让社会资源拥有量更多一些,增强与外部社会竞争的能力,社会必须用表面上公平的资源交易行为,让有能力的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当人们都开始为了获得比别人更多的资源,而进行生产与交易活动之后,社会再生产就表现为经济活动了。这时候市场就产生了。

        社会再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

        经济是为了获得比别人更多的资源控制权而进行的活动。

        人类生活需要的是资源的丰富,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符合人类伦理要求的行为。

        在资源不够充沛的环境下,人们必须有财富激励机制,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能力,是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

        也就是说,人类在一定阶段下的不公平现象,是人类社会进步必须适应的客观规律要求。 这个分析证明了,经济是给人类带来不公平现象的必需行为。而经济是必须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进行的。

        有人会说了,既然人类社会再生产必须在经济形态下进行,说明只有经济才能给人类带来公平,那么市场也同样是人类公平的必要手段。

        错了,事实上,如果没有人类社会不同群体间的竞争,原始社会的公平分配并不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  

        在没有经济形态的环境下,人类的生产力进步到了可以实行经济形态的社会状况,就证明了生产力进步与经济之间,不是直接正相关关系。是不同社会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人类只好在一定阶段实行经济形态的。

        等到生产力水平达到极高程度,人类需要的资源稀缺性趋于零,经济形态也就会完结了。经济形态完结,当然也就意味着市场消失。

        而且,经济行为的结果是人们之间对于资源控制权的分配不公平,资源控制权的分配不公平又导致了人们之间消费权力的不平等。

        一些人消费已经饱和,于是不再把财富用于消费;

        另一些人没有消费权力,连基本的消费需求也满足不了。

        于是不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扩大,而且因为财富总量是资源生产总量与单位资源价格的乘积,当一部分财富不被用于已生产出来的资源的消费时,就会出现一部分资源的生产成本得不到必须的价值补偿。经济危机就因这样的生产过剩而必然发生。

        也就是说,经济和市场不但是导致分配不公平的原因,也是导致自身无法解决的危机的原因。

        市场的最终要消失,就是因为经济的这个内在矛盾。

        如果没有生产力持续进步来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个矛盾,不但社会的不公平会越来越严重,经济本身的崩溃也将不可避免——当然市场的崩溃也不可避免。又怎么可能会成为社会公平的原因或者条件?

        没错,经济越发达,社会公平程度越高。但这不是因为经济和市场导致的,而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缓解了经济的内在矛盾的结果。

        敬畏基督是为了让基督维护世界秩序;

        敬畏市场,是要让市场崩溃吗?        

        我们要敬畏大自然,是因为我们产生于大自然;要永远依赖于大自然;并且对大自然的规律永远不可能全面了解,只能在对于自然规律的不断探索中,逐渐与之融合。

        即使是敬畏大自然,也不是敬畏任何一种具体的自然现象或者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现象或者规律对于人类的需要都存在正负两方面,而且是能够被全面了解与利用的。

        因此我们不会敬畏水、火等等任何具体自然现象。而是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遏制其不利的一面。

        同样的,对于市场,我们也只应该利用其对发展社会再生产有利的一面,遏制其对社会进步不利的一面。

        所以说,“敬畏市场”是一种幼稚而错误的思维。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