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大选:黑马能否一黑到底?
2019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将于3月31日进行第一轮投票,2月9日,乌克兰选举委员会宣布,本届大选共有创纪录的90人报名参选,经过资格遴选后,最终有44名候选人被确认有资格参选,其中40名男性,4名女性。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本届乌克兰总统大选,候选人之多创下了欧洲战后的纪录。
尽管通过筛选,已剔除了那些过于“夸张”的另类候选人,但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确认有资格参选的候选人中同样有许多看上去根本没机会当选的“酱油众”:其中有些是来自分裂地区的亲俄分子,他们的支持者正被当地武装首领要求“不得投票”;有些被公认是所谓“技术候选人”,即被热门候选人刻意抛出来分散对手选票的牺牲品;还有个别是正面临刑事指控的嫌犯,他们“搏一把”的目的是想借此获得选举豁免权,以免现在就锒铛入狱,“认真来选总统”的候选人恐怕还不到20。
撇开这一众“酱油众”不谈,剩下的、有望“拼一下”的候选人屈指可数。
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当然首推现任总统波罗申科(Petro Poroshenko),虽然直到最后一刻才正式宣布参选,但他的竞选造势其实早在去年底就已悄然拉开序幕。作为现任总统,他享有种种调动行政资源的便利,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千方百计取悦军方、乌克兰东正教会和自己所仰赖的西部选民,并提出了一个所谓“三位一体”的竞选纲领——军队、信仰、乌克兰语。所谓“军队”,指满足军方要求,对俄罗斯和亲俄分裂势力采取高压政策;所谓“信仰”,指支持和推动乌克兰东正教会脱离圣彼得堡“单干”(这已经开始着手做了);所谓“乌克兰语”,则指在国民教育和社会生活中进一步消除俄语的习惯性影响。很显然,2014年靠民族主义和民粹上台的他,仍然把连选连任的期望寄托在这两大“法宝”身上。
名声响亮、政治命运跌宕起伏的资深政治家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同样熬到最后一刻才宣布参选。曾经同样大打民粹、民族主义牌的季莫申科此番竭力表现出务实、灵活的身段,她在电视上大声疾呼“我是季莫申科,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确定乌克兰的新方向,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为了和波罗申科拉开距离,她竭力淡化“民族主义”和“强硬”的色彩,强调“系统性地改革”,仅仅在选举政纲中保留了“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国家”这一经典的乌克兰右翼口号,且将之列入“远景目标”。
选战开幕之初,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本届选举的主要竞争将在季莫申科和波罗申科间展开,且两者势均力敌,而能给他们稍稍造成一些威胁的,是亲俄派候选人博依科(Iouri Boïko)、中间派候选人赫里斯腾科(Anatoliy Hrytsenko)和右翼候选人利亚岑科(Oleh Liachko),但2月9日“入围”名单宣布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泽伦斯基(Volodimir Zelenski)异军突起,截止2月22日,所有相关民调结果都显示,泽伦斯基超越季莫申科和波罗申科高居榜首。其中Socis民调显示,泽伦斯基的支持率为19.1%,波罗申科14.9%,季莫申科12.3%。
泽伦斯基在乌克兰家喻户晓,却并非以政治家著称——他是一名活跃在乌克兰“1+1”电视台的喜剧丑角明星,今年41岁。他最出名的代表作是喜剧肥皂剧《人民公仆》,剧中他扮演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在一系列戏剧性冲突后变成了乌克兰总统——“人民公仆”也成为他的新政党名称和竞选主题词。
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指出的,泽伦斯基并没有什么明晰的政治立场和口号,也没有成体系的施政纲领,乌克兰政治分析专家费申科(Volodymyr Fesenko)指出,泽伦斯基避免在竞选纲领里谈及任何成体系的东西,而只是强调“新鲜感”、“年轻人”、“为大众服务”等空洞的东西,“既然乌克兰当前的社会气氛主流,是对现有政治家和政党普遍不信任,那么他表现得越‘菜鸟’越讨巧”。正因如此,在西部城市利沃夫,当一些反对泽伦斯基者在竞选造势大会上高呼“泽伦斯基,你是个小丑”时,后者大声回敬“我就是个小丑,我为此感到自豪”。
作为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最大的优势自然是行政资源的便利,而最大的“硬伤”则是其政绩:当初打着“乌克兰统一、强大、繁荣、加入欧洲”的口号当选,如今5年过去,克里米亚仍然在俄罗斯控制下,东乌的分裂势力继续割据,“文武”两手都收效甚微,经济上欲振乏力,天然气价格因俄乌矛盾激化而居高不下,“加入欧洲”则几乎一事无成,至今乌克兰付出惨痛代价,却仍被关在北约、欧盟等一系列渴望加入的国际组织之外。不仅如此,身为“巧克力大王”的他还受到贪腐和权力寻租的指责。
好在季莫申科在这些方面也并无太多“法宝”:身为前总理的她同样有许多“提不起来”的执政败笔,想借此攻讦对手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在贪腐等方面,季莫申科家族当年闹出的丑闻即便不必“巧克力大王”更多,却也不见得少多少。“变革”固然诱人,但如果听众追问“变革后我们能得到什么”,恐怕老到如季莫申科也无从回答。
然而泽伦斯基也同样缺乏着力点:身为演员、以前从未当过“官”的他固然在政治层面没有“黑历史”,经济上却并非理直气壮——许多人都指出,他实际上是追随“1+1”老板、乌克兰著名金融寡头科洛莫伊斯基(Igor Kolomoïsky)的“跟盘手”和“小弟”,人们普遍担心一旦他当选,经济上受制于人、政治上一张白纸的他很可能成为科洛莫伊斯基的“提线木偶”,届时乌克兰将从一个“被寡头大亨直接治理的国家”,变成一个“被寡头大亨操纵控制的国家”,社会情态将更趋微妙。一些批评家讽刺泽伦斯基“不论政治或经济上都无法向对手发难,因为政治上他问不出个所以然,经济上对方固然是寡头,他则不过是寡头的‘白手套’罢了”。
正因为三大热门在乌克兰民众最关心的经济、反贪腐、反寡头等方面都有“硬伤”,因此本届大选最大的特点,就是候选人“避实就虚”,对上述选民关注热点避而不谈,却热衷于在枝节末梢咬文嚼字、纠缠不休。
从目前形势看,鉴于44位候选人中仅3人支持率过两位数,第一轮选举直接产生一位得票率过半的候选人几乎不可能,得票率最高的前两名候选人将进入4月21日的第二轮选举。如果在未来不到一个月内不发生重大意外,泽伦斯基将肯定入围第二轮,而季莫申科和波罗申科两人则选情胶着,难分高下。
倘进入决选的是季莫申科,她更趋“中性化”的竞选纲领可能会在与“新鲜感已过”的泽伦斯基对决时占一些上风;倘若入围的是波罗申科,后者“劣迹斑斑”的执政五年将被善于调动媒体和公众情绪的泽伦斯基集火攻击,《人民公仆》里戏剧性的一幕很可能变成现实。
至于那些中派、尤其亲俄派候选人,鉴于目前乌克兰严峻的国内形势,和公众对俄罗斯普遍的警惕、憎恶,他们入围第二轮的概率几可忽略不计。如果此时此刻莫斯科试图像以前扶持亚努科维奇(Viktor F. Yanukovych)那样施加影响,很可能反倒帮了这些亲俄派的倒忙——一言以蔽之,在克里米亚和东乌剧变后,乌克兰的选举游戏规则注定不同于既往。
一些分析家相信,如果进入决选的是泽伦斯基和季莫申科/波罗申科中的一位,后两者中的落选者会采用“弃保原则”,呼吁自己的支持者投票给政治色彩相近的昔日对手,以确保“稳赢”泽伦斯基这个“小丑”。但这种做法固然在欧美选举社会司空见惯,却未必符合当前乌克兰的政治游戏规则——别人不说,当年季莫申科不就因为和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 )“死磕”,才让亚努科维奇渔翁得利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