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国遭遇“新冠疫情斩首事件”

500

2020年3月27日对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言注定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一举击倒了该国主持防疫的3名最高主官: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卫生大臣汉考克(Matt Hancock),以及首席医学官惠蒂(Chris Whitty)。

连同3月25日宣布确诊的王储查尔斯王子(Charles, Prince of Wales),短短3天内,坐拥海洋天堑、拥有引以为自豪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的英国,竟被其此前一度蔑视的新冠疫情来了个“斩首行动”,“秒杀”了近乎整个防疫“指挥部”,其行政团队的“折损率”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

就在疫情初呈“国际化”趋势、欧陆意大利等国开始出现确诊数“爆炸”现象的3月初,英国也是“风景这边独好”:直到3月4日,英国累计确诊数尚不过百(85例);直到3月5日,才出现第一例死亡。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以“防控措施不到位”为由单方面宣布实行限制欧洲旅客入境措施之初,还曾特意把英国、爱尔兰两国排除在外。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驱使下,直至3月初,英国朝野仍有许多人沉浸在对中国、意大利等疫情先发国家的审视、挑剔,以及对自身“风景这边独好”的自信和陶醉情绪中,“马照跑、舞照跳、英超照踢”,仿佛已造成全球数万人感染、千百人死亡,“兵锋”已直指欧陆的新冠疫情,于“我大英”无关痛痒一般。

直到3月4日,英国卫生部还做出被许多地方防疫部门、卫生专家诟病至今的“改逐日公布新增确诊数为每周五公布一次”决策(16日恢复为每日一次)。3月12日,英国累计确诊数已达590例(其中死亡8例),英国内阁一方面被迫承认防疫从第一阶段“防堵”进入第二阶段“迟滞”,另一方面却又表现出趋于另一个极端的“不作为”:当天约翰逊首相称“坦率说将有更多家庭出现亲人死亡”,却拒绝宣布采取进一步应对措施;翌日,内阁首席科学顾问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在BBC作出至今令全球许多人震惊不已的“群体免疫”表态(翻译成大家容易懂的语言,就是任由疫情传播扩散,让英国社会付出“一定牺牲和代价”后换取幸存者获得免疫力)。

在这种摇摆、错乱、扭曲,从过度自负到“自暴自弃”的混乱中,疫情先发国用汗水、金钱乃至生命换来的宝贵防疫经验、尤其至关重要的防疫预警时间,被英国白白浪费,原本防疫形式不错、防疫态势相当主动和有利的英国,直到3月16日才开始在伦敦等地取消部分公共演出,并由约翰逊本人出面“呼吁”国民减少不必要外出,直到3月18日才开始学校停课,直到3月20日才开始着手关闭全国公共场所。尽管此时王室、内阁已开始紧张,但正如医学专业杂志《柳叶刀》总编霍顿(Richard Horton)所言,尽管早在1月24日该刊就发表了有关新冠疫情的论文,提出明确警告,但“内阁却在混乱中浪费了足足七周时间”。

当疫情汹汹而来、“群体防疫”光环不攻自破之际,英国王室、内阁的确转变态度,开始表现出姗姗来迟的重视,但这种重视仍然“虚多实少”:自逐步实行防疫限制措施起,不断有媒体和知情者披露,在防疫网络中处于承上启下关键地位的社区诊所、急诊室个人防护装备数量奇缺,质量欠佳(部分口罩过期,3月中旬内阁还指示各医院降级防疫装备,“按照季节性防流感标准即可”)。上述做法加上女王避往温莎,导致公众情绪不稳,对内阁信心下降,王室、内阁为挽回影响又采取了“典型英伦式的”危机公关措施,查尔斯王子等王室成员不顾疫情密集出席公共活动,约翰逊则频频“公示”其“带头战疫”的“大无畏行为”,包括“和定点医院每个人都握手”,等等。

然而“乱作为”并不会比“不作为”的效果更好:“御驾亲征”的查尔斯王子也好,从“佛系”迅速摇摆到“裸衣战马超”状态的约翰逊等“英国防疫三巨头”也罢,都未能摆脱被新冠病毒“冷箭”射伤的严重后果。于此同时,英国连续两日出现单日死亡破百的纪录(这意味着高峰时每八分钟死一人),截止发稿时,累计确诊数已达14579例(单日新增2921),更糟糕的是,疫情不仅迅速蔓延至英伦三岛全境,且英国已成为又一个新冠疫情“国际化传播”的重要输出源。

所有这一切表明,继莫名其妙推出、莫名其妙被国内外许多名人推崇叫好、又莫名其妙不旋踵收回的“群体防疫”政策导致英国防疫错失“时间之窗”并引狼入室后,急于“补台”的英国政治头面人物们又在一番吃力不讨好的蛮干下,被完成“登陆计划”的疫情打了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尽管大局尚未到“不可为”地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英国势必为上述“忽冷忽热”,付出加倍的代价。

成都武侯祠一幅名联有云,“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防疫:如果把疫情比作“势”,那么“审势”则意味着用科学、务实的态度正视、重视、研究疫情,在此基础上拿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随时根据疫情(即“势”)的变化加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如今英国“防疫领导团队”用沉重的代价又一次为世人提了个醒,希望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节点”珍惜这次代价沉重的预警,不要成为下一个“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