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军训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让学生最爱?
近日,贵州一所大学开展实战式军训,格斗、射击、红蓝对抗、医疗救治,现场堪比大片,让不少网友直呼“羡慕”。有网友评价道:“这才是军训该有的样子,给孩子最真实的感受,让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爱国情怀。”
无独有偶,浙江海洋大学有关海上排雷、海上救生、抢滩登陆等实践活动让参训学生直呼“过瘾”。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引进激光仿真枪等模拟训练器材,进行轻武器模拟射击训练,利用校内地形、地物开展CS实战对抗演练。学生们通过军味、兵味浓厚的“战场体验”,大大提高了参训热情,对军营生活也有了更多向往,纷纷表示,“这样的军训有意义也有意思”。
众所周知,在培养青少年国防意识、培塑广大学生崇军尚武精神的同时,军训也是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早在百年之前,毛泽东同志就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并且提倡在《新青年》的创刊词中加上“强健的而非体弱的”,由此可见身体素质对于青年的重要性。1955年,他又亲自决策批准将学生军训工作写入我国第一部《兵役法》,并一直沿袭至今。
此外,军训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军队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的重要途经。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短期军事训练,是根据我国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作出的安排,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激发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热情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涉及的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前所未有的严峻。境内外敌对势力把青少年作为渗透腐蚀的重点对象,在互联网上实施“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企图拉拢一群人、争夺一批人、影响一代人。而青少年正值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还不成熟,容易被假象迷惑,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时候。可以说,有效地开展军训活动,是一个向青少年肌体内注入活力的过程,也是往其意识里输入责任和担当的过程,能够极大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
那么如何让军训富有成效,让学生们不是被动地完成训练任务,而是主动参与,激发其积极性,这是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的军训组织形式及内容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的情况,除了熬和晒,训练手段也比较单一,难免给人留下“死板、枯燥、模式化、走过场”的印象,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参训热情,也影响了军训的综合效益,有流于形式之嫌。
军训搞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化,军训的内容和形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及时同受训群体的需求相匹配、同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变化相契合。当军训课目不再局限于站军姿、齐步走、踢正步,而是向实战化、实用性靠拢,充满军味、战味、兵味,变得有意义又有意思,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国防军事知识的热情,从而磨练意志,锻炼体魄。
军训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场意志力和战斗力的洗礼。对青年而言,这是一次直接与国防和军队产生交集的重要窗口和机会。军训不只是求学之路的新开始,也是改变书生稚气、练就刚毅果敢军人气质的新开始,是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新开始,更是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如何增加军训的吸引力,激发大家参训的热情?正如文章开头提及的各个学校开展的贴近实战化训练,不单是淌淌汗、吃吃苦、简单地锻炼身体,浅尝摸爬滚打、汗流浃背的滋味,而是要通过军训,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维系在一起,使其发自肺腑地热爱国防、崇尚军人,让军人成为青年学子心中最尊崇、最向往、最热爱的职业。让学生爱上军训,让军训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是军地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