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继请回答1988之后的另一部人生剧!
如果你恰好点开这篇文章,或许你正期待着一场解放。
韩剧《我的解放日志》是一部以廉家三姐弟为主轴,细腻描写小人物心声的电视剧。它像一本书一样娓娓道来,丧而治愈,不动声色地打动了许多生活沉闷的人们,引起共鸣。
家住农村,工作在首尔,每天来回三小时的通勤时间,夺去了他们的傍晚和社交生活,回到家又是死一般的沉寂……然而编剧绕开了主角们原生家庭所产生影响的探讨,而是直击个体当下的挣扎,网友们打出了豆瓣9.1的高分。
从致郁到治愈,它像是平静海面下的暗涌,随时等待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内向者困境:爱情还不够,我要崇拜
美贞是家里的老幺,她的困境,我总结为内向者困境。“这种心情就像我被困住了,却不知道该如何挣脱。”对于敏感、内心世界丰富并喜欢独处的内向者来说,社交是一种消耗,提醒着他们与周遭世界的格格不入。
公司要求员工必须加入一个同好会,在美贞的引导下实在没什么兴趣可言的三人组成了解放同好会,准则是“不假装幸福,也不假装不幸福,诚实以对”,看起来简简单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因为现实是:明明没有什么不幸,但就是幸福不起来。
这种不幸感,大多来自于他人,比如打压员工的上司、不合拍的同事、借钱不还的前男友、压抑的家庭气氛……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对于美贞,“他人”便是这样的存在。
这样的“他人”构成当下的“环境”,当生活出现问题时,我们便常常将问题归咎于此,总是站在一个阶段翘首盼望下一个阶段的蜕变,好像只要换个环境,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然而成功地逃离所处环境之后失望地发现,我还是原来那个我,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美贞不做这样的幻想,而是努力思考本质的突破。
她发现真正让自己如此疲惫的原因似乎在于,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喜欢的人,一个也没有。就算是有点喜欢的人,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她们也有让我不自在的地方。”于是美贞希望找到一个能成为自己动力的人。
渐渐地,这个想象中的人有了具体的形状——具氏,一个神秘而寡言、突然闯进美贞一家生活的人。他看透了美贞自诩平凡之下的不平凡,变成了美贞的精神避风港,让她的情感有了鲜明的颜色。她的坚定和幸福也变得肉眼可见。
“崇拜”是两人爱情的基础,又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你什么都做得到,没什么能难得倒你”,代表着无条件的信任及最真切的爱。美贞在爱情里的成长在这段话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不光是在爱情里,人们在大部分的人际关系中都在暗暗较量。我们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天平两端的重量,巧妙地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尼采告诉我们,最大的幸福永远需要最大的痛苦的承受力。如果我们未曾付出过全部,便不要妄想得到全部。
美贞与具氏的感情是:我爱你,但我不会拿这份感情去捆绑你,你是自由的,就像我一样。两人的解放都是独立完成的,因为他们对彼此的救赎不是谁替谁做什么,而仅仅是彼此的存在,就能给予对方强大的力量。
但是,有些人出现在生命里,好像就是为了教会你一些东西,再悄悄离开。
具氏的神秘面纱慢慢揭下:他叫具子敬,是负责管理牛郎店的黑社会成员,坦白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间接造成抑郁的前女友自杀,巨大的愧疚感以及人身安全的隐患下,想要暂时逃离灯红酒绿的生活,却阴差阳错地逃到美贞家所在的小村庄,并成为了美贞爸爸作坊的帮手。
在他看似无谓而冷酷的坦白里,美贞听到的是自责,是害怕,是空洞。只有美贞理解他的离开:这个害怕幸福而逃跑的家伙。
这个分离是必要的,因为真正的解放必须出自内心,而不是外界的救赎。爱情,也绝不是人生的全部。
“希望你永远不会感冒,希望你永远不会为宿醉所苦”,饱受离别之苦的美贞依然这样为爱人祈祷着。不必权衡他的爱,是一件幸福的事——人们总是太期盼同等的回馈,所以才总是变得疲惫不堪。
美贞的解放,源于爱的渴盼,终于爱的治愈。
大家长制文化下的男性困境:
我不能漫无目的地活着吗?
廉昌熙是家里的二哥,也是唯一的男丁。他的困境我总结为大家长制文化下的男性困境。
作为孩子里唯一的男性,二哥自然被冠以“顶梁柱“的地位,家长对他的成功抱有保守、刻板的期待。但是在父亲眼里,他又是一个负不起责任,对未来没有计划的男孩,总是对他很失望。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早早就找到自己的梦想,再花上几十年追梦,最终华丽地实现梦想,赢得成功。二哥渴望父亲的认可,但是又确实对世俗的成功并没有什么兴趣,也没什么人生目标,在升职路上可谓一波三折,而这,才是许许多多年轻人的现状。
他终于辞去了工作,开始关注真实的自我需求,走上了解放的征途。
而解放途中怎会风平浪静,二哥真正的成长,是在母亲逝世后。这个话痨男孩,一下了失去了温暖的臂弯,暴露在一切的家庭琐碎之中,却强忍着悲伤,及时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独自还清了贷款,成为了家人可以依靠的大山。
最后爸爸的一句“辛苦了“,也是这场解放一个暖心的结点。
他总在承受着一个接一个的事与愿违,并且似乎有着一个“超能力”:总是第一个发现死人。比如自己的爷爷、妈妈和贤雅(发小)前男友尸体,这个能力似乎阴差阳错地替他选择了人生下一个阶段:
去学书画的他,却走错教室,误入了葬礼礼仪的课堂,听到老师这样介绍丧葬礼仪:帮助故人舒适体面的离开,帮助遗属跟故人道别,替一个人的余生好好画下句点。
本想离开的他听到这里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再一次替自己提前找到了下一阶段的位置,并在之后成为了一名殡葬从业者。他的解放,源于自省,终于接受。
恋爱困境:
被动的求爱者,不完美的爱人
廉绮贞是家里的大姐,她的困境我总结为恋爱困境。大姐外向聪明、单纯善良,习惯于向外归因,所以总在抱怨:抱怨通勤时间、抱怨相亲对象、抱怨同事、对家人及其不耐烦,对外人却表现得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典型的外怂里横。
作为38岁的“大龄剩女”,她有着不同于美贞的年龄焦虑、情感焦虑,在一次次的失望之后,她决定要么在这个冬天随便找个人恋爱,要么就剃光头。
不知不觉中,她爱上了离婚育有一女的泰勋,只是她太过透明、毫无保留,以至于她的感情几乎不存在“阶段”,而是从一开始就投入完全的喜欢。
一开始,泰勋并没有接受,但他礼貌而绅士的拒绝反而让绮贞更加喜欢他。
“如果被君子拒绝,也能学到东西啊。有种看到了人的格调的感觉,我学到了和人相处的方法。”这是绮贞在爱情里的成长。
开朗温暖的绮贞打破了泰勋沉闷的生活,他决定顶住亲人的压力与绮贞在一起。然而这份感情却并没有使绮贞变得轻松,反而多了许多的委屈和忍让。
在一次误会后,绮贞剪短了头发,对她来说,头发代表着他者的凝视和自我的期盼,但是编剧却没有安排剪发后的完全解放。
彼此相爱,却都因为这段感情而倍感疲惫。虽然疲惫,但是依然要去寻找可以让这段感情走通,继续在一起的路。
这是两人的共同决定,尽管跟我所理解的解放并不相同,但这或许就是绮贞心中幸福的模样,在心爱的人面前,她选择“接住他的头颅”,而不是个人的自由。
写在最后:哀而不伤,最是动人
每个人要面对的解放主题都不尽相同,作为大学生,我们处在一个略显“尴尬”的人生阶段,不算小孩,又不算真正的大人;我们笨拙地爱着,也惶恐地被爱着;我们努力探索着自我,同时逐渐开始独自面对风浪。
我们也渴望解放,因为解放的尽头,是幸福,而幸福的本质,是爱。我们都是追求幸福的战士,用诚实对抗生命的疲惫便是最好的良方。
看完影片我几乎不自觉地想起国内女演员春夏,一个同样带着反叛丧劲儿的女孩。她有着精灵般纯粹的气质,和一颗诗人的心。
和美贞一样,她说:“我几乎讨厌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但总有一小部分留住你。”同美贞一样追寻着自我以及生命的意义,也像美贞一样,“要这个世界有一个人为我而来”。
莎拉·贝克韦尔说:“那个哄骗自己的借口,就是人生的意义。”而她们活得那样清醒,以致于她们不愿意哄骗自己,她们要知道自己是谁,要活着上天堂。
《我的解放日志》或许不是一部能带给你许多欢笑的故事,却是能让你开始反思自身解放的影片,它并不轻松,却能在碎片化的信息轰炸下带给你真正的价值。
因为哀而不伤,最是动人。
看到这里的你,应该离自己的解放不远啦!
-END-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
版 块:聊撩好书、疆来电台
版 主:祖路比亚、米合热阿依
作 者:麦迪娜
校 对:美日古力
主 播:乌兰
排 版:帕提古丽·艾尔肯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