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朝以来,中国的译制家们共同努力,才使得改良后的汉语跟上欧美的步伐

【本文来自《汉语的缺陷是,容易造成歧义,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描述语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SumRTea
  • ”汉字不死、中国不兴”这句话的提出背景是啥,你先弄明白再来叭叭吧。。。引用的话源头是什么,是为了注释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就直接字面引用,各种断章取义,难怪你说汉语难。。。

从你这段话,你根本就没有明白当时汉字的处境,也不明白中国语言学家近代的努力和贡献。

语言,是和社会同步发展的。

自大航海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是落后于世界的,语言发展亦是如此。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吧,你现在习以为常的“直角”、“度”等等数学名词,是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中国学者徐光启合作的产物。

进入近代后,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是远远落后于欧美的。新的名词,概念等等是无法用汉字的描述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是从日语引进;二是翻译家们对文字革新。这两种改良都是在“白话文运动”内进行的。只有经过了改良,汉语才完美的适应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在这过程中,部分激进者对汉语失去希望,才喊出那句话。

最后,在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世上,绝大多数语言都无法适应现代科技社会。或者说,一本现代物理书,能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德语和汉语,但是往往不能翻译成小语种,例如马来语和中国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世界上那些小语种国家,想学习现代科技,往往只能用英语;而在中国,大多数少数民族想学现代科技,只能用汉语。

这是,自明朝以来,中国的译制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他们的努力,改良后的汉语才跟上欧美步伐。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这足以表明,中华文明的顽强、汉语的强大。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