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战,必有妖孽

作者|   清歌向暖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配图来自

  zcool.com.cn/work/ZNTA5OTU2MzY=.html

  01

  崇祯三年(1630年),67岁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在收复遵化、永平等四城后,又被崇祯安排到了蓟辽督师的位置上。

  辽东的事情,孙承宗在天启年间办的不错,朝野有目共睹。

  放眼当时的朝廷,也只有老孙头一个人可以镇得住关宁军那帮丘八们。

  不过,孙承宗这次在任仅仅一年之后,就被告老还乡了。

  辽东的局面也越来越坏,不得不从之前的战略进攻变成消极防守。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个人从中作梗。

  谁呢?

  02

  新任辽东巡抚——丘禾嘉。

  丘禾嘉在明末官场中是个异类。

  有明一代,在丘禾嘉之前,以举人身份做到巡抚高位的,还有一位名人——海瑞。

  海瑞以骂皇帝出名,丘禾嘉以刷军功出名。

  丘禾嘉曾经协助贵州巡抚蔡复一,平定西南奢安之乱。

  后来朝廷下诏让各省推荐懂兵法的能人,蔡复一就把丘禾嘉给推了上去。

  丘禾嘉所上的条陈建议,又句句符合崇祯的胃口,于是就地被提拔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此时的兵部尚书,恰好是三个月内被崇祯超擢六级的梁廷栋,也是个刷军功起家的。

  于是两个人就有了天然的亲近感。

  崇祯任命孙承宗全权总理辽务的时候,梁廷栋就推荐丘禾嘉就职辽东巡抚。

  不客气的说,丘禾嘉任辽东巡抚,是带着政zhi任务的。

  因为梁廷栋,是坑死前蓟辽督师袁崇焕的两大黑手之一。

  (另一只是内阁首辅温体仁)

  之前关押袁崇焕的时候,祖大寿曾经率部退回山海关。

  梁廷栋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酿成更大的激变。

  所以就把小弟丘禾嘉派出来盯着关宁军的动向。

  而孙承宗又不是梁廷栋的自己人。

  有了这一层的恩怨,丘禾嘉和辽东诸人的关系能好吗?

  不用想也知道。

  这不,丘禾嘉刚一上任就开始搞事。

  03

  崇祯四年(1631年)年初,皇太极不甘心永平四城的失败,派出两万大军包围锦州城。

  饶是丘禾嘉在贵州已经见惯了大兵压境,但是面对八旗,他的腿肚子还是打颤。

  只有闭城求救。

  最后还是孙承宗调集重兵来援,后金见没什么便宜可占,就撤兵了。

  临走之前,后金拆了上次袁崇焕重修的大凌河城。

  丘禾嘉打仗像缩头乌龟,战后抢功劳却当上了出头鸟:

  “孙承宗可以回家养老啦!辽东这一摊子事儿,我一只手就可以搞定!”

  梁廷栋也在北京给丘禾嘉造势。

  就是要把孙承宗继续弄回老家呆着。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载:

  禾嘉初莅镇,奴兵二万围锦州。禾嘉心匡骇,请救,公分调诸将,援兵四集,诸将请出奇一创之, 禾嘉不敢从,遂堕大凌, 毁双堡而去。锦围既解,益向人鼓掌大言:“阁部老矣,辽事我只手可办。”朝议皆欲听公去,以辽事倚禾嘉。

  04

  不过,要说丘禾嘉在任上啥也没干,那也是不对的。

  对于孙承宗的恢复计划,丘禾嘉还是大体同意的。

  两个人还联名上了奏疏,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复辽时间表,并即时计划收复广宁和右屯。

  具体计划是:

  明军出兵先占据右屯,把后金拆了又拆的大凌河城再次修好。

  这样,锦州、大凌河、右屯之间就形成掎角之势,可以相互依托。

  守住这三个据点之后,再向东北梯次推进,以便收复较远的广宁城。

  但是,谁去大凌河修城,谁在锦州带兵,成了孙承宗和丘禾嘉争论的焦点。

  相比较而言,躺在锦州自然更松快一点。

  修城,可是要随时面对后金的攻击。

  矛盾的集中爆发点在祖大寿身上。

  做为梁廷栋的铁杆小弟,丘禾嘉有意让祖大寿去大凌河。

  为啥呢?

  因为即使皇太极再次派出了拆迁队,那也没什么大不了。

  毕竟,打死敌人平外患,打死队友除内患。

  在梁廷栋的暗中帮忙下,祖大寿最终被委任成大凌河城的城建队长。

  和副将何可刚率领班军(工程兵,没什么战斗力)一万四千余人,连同四千关宁军、一万客兵,开赴大凌河。

  同时,祖大寿宁远总兵的位置,由吴襄(吴三桂他爹)代替。

  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

  丘禾嘉这么做,是想在关宁军不变乱的情况下,利用吴襄给关宁军掺沙子。

  但是,对于丘禾嘉的任命,孙承宗不接受。

  吴襄之前只是一名中军,没什么实际的战功,把锦州城交给他,孙承宗不放心。

  孙承宗直接上了一本,请调丘禾嘉改任南京太仆寺卿。

  一招釜底抽薪,让丘禾嘉回南京吃闲饭去。

  05

  不过最后的结果谁也没想到:

  崇祯一如既往支持孙承宗,调丘禾嘉去南京的任命书也下来了。

  但是继任者孙谷却迟迟不来关外接任。

  (老王怀疑是梁廷栋使了力气,孙谷不敢去了)

  而梁廷栋因为要丁忧也离开了中枢。

  没有了梁廷栋帮忙讲话,朝廷里的言官们又开始叽叽喳喳,认为大凌河城太荒僻,重修是浪费钱粮。

  目前的重点,应该吸取己巳之变的教训,把防御重心放到蓟州一线来。

  明廷上下吵的不亦乐乎......

  最终,孙承宗和丘禾嘉谁也没达成既定目标。

  至于大凌河城,刚修了一小部分。

  丘禾嘉也不打算再修了,把之前拨给祖大寿用于外围防守的一万客军调回了锦州。

  城内守军只剩下关宁军祖大寿本部四千人,外加一万人的施工队。

  《明史·丘禾嘉传》载:

  会禾嘉讦祖大寿,大寿亦发其赃私。承宗不欲以武将去文臣,抑使弗奏,密闻于朝,请改禾嘉他职。四年五月,命调南京太仆卿,以孙谷代。谷未至,部檄促城甚急。大寿以兵四千据其地,发班军万四千人筑之,护以石硅士兵万人。禾嘉往视之,条九议以上。工垂成,廷栋罢去。廷议大凌荒远不当城,撤班军赴蓟,责抚镇矫举,令回奏。禾嘉惧,尽撤防兵,留班军万人,输粮万石济之。

  06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皇太极又来凑热闹了。

  皇太极深知,一旦明军把锦州、右屯、大凌河的三角防线建立完备,不但广宁不保、沈阳危殆,还可以扼制后金大军进入蒙古地区,再想像上次一样从蓟镇突入长城,就不可能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趁明军立足未稳,把大凌河城拆掉!

  没了城池依托,关宁军的战斗力也会大减!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初四,皇太极亲率两万大军,在大凌河城下集结。

  后金军还是老一套,没有立即攻城,而是沿着城墙四周挖出一条巨大的壕沟。

  重兵围困的同时,派兵扼守住大凌河城通往锦州的所有通道,搞围城打援。

  面对后金军的包围,祖大寿几次派兵出击,企图撕开缺口,但都没有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除了兵少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皇太极此次随军的还有六门新式火炮,由佟养性指挥。

  这是后金的大杀器。

  从大凌河之战开始,明军和后金之间的技术代差被慢慢缩小了。

  后金的火炮猛烈轰击着大凌河城外的各个堡垒,包围圈被不断压缩。

  当大凌河城被围的消息传来后,丘禾嘉立刻组织援军,命令吴襄和宋伟合兵,向大凌河开进。

  但援军赶到松山附近时,刚好被阿济格撞见,双方展开大战,互有伤损。

  明军突不进后金的包围圈,只好退回锦州城内。

  九月初,皇太极分兵来攻锦州,吴襄和宋伟战败,只能窝在城里当乌龟了。

  《明史·丘禾嘉传》载:

  八月,大清兵抵城下,掘濠筑墙,四面合围,别遣一军截锦州大道。城外堠台皆下,城中兵出,悉败还。禾嘉闻之,驰入锦州,与总兵官吴襄、宋伟合兵赴救。离松山三十余里,与大清兵遇,大战长山、小凌河间,互有伤损。九月望,大清兵薄锦州,分五队直抵城下。襄、伟出战不胜,乃入城。


  07

  等到九月二十四日,明军最大的一波援军主力终于从山海关开来。

  共有马步军四万余人,由太仆寺少卿张春率领。

  总数是后金的两倍。

  吴襄等人也从锦州城里冲出赶来支援,明军前哨部队距离大凌河城仅剩十五里的距离。

  听闻自己即将被反包围,皇太极亲自带人赶到阵前。

  见明军已经摆好阵型,皇太极急令后金骑兵从两翼包抄上去,但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后金军在第一次发起冲击时,竟然冲不动明军的防线!

  皇太极见状只能重整队伍,并下令佟养性的炮兵对着张春的大营猛轰,明军伤亡开始大增,阵脚动摇。

  孙承宗之前的担心完全正确,丘禾嘉对吴襄的提拔太快了。

  在这关键时刻,吴襄见情况不对,脚底抹油先溜了。

  而张春在重创之下,仍在收拾残军,进行激烈抵抗。

  当时正好刮起了大风,张春便下令纵火攻击佟养性的炮兵阵地。

  没想到明军纵火后不久,风向便发生了逆转,反而扑向了自己的阵地,一番混战,张春被擒。

  张春之后,明军短时间内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援军,去解大凌河之围了。

  《清史稿·太宗本纪》载:

  乙未,明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锺纬等以马步兵四万来援,壁小凌河。戊戌,明援兵趋大凌河,距城十五里。上率两翼骑兵冲击之,不动。右翼兵猝入张春营,敌遂败,吴襄及副将桑阿尔寨先奔。张春等复集溃兵立营,会大风,敌乘风纵火,将及我军,天忽雨,反风,复战,遂大破之,生擒张春及副将三十三人。

  08

  皇太极在击败明廷援军之后,加紧了劝降工作。

  此时关宁军中,资格最老、能力最强的就属祖大寿了。

  皇太极曾经说过:“明国所恃者,惟祖大寿之兵。”

  对于祖大寿,皇太极势在必得。

  劝降书也写的十分漂亮:

  “满洲国皇帝,致书于祖大将军。兵,凶器也;战,危事也。人未有不愿太平,而愿战争者。即战而获胜,岂若安居之乐乎?……今和议既绝,朕故留兵居守,亲率大军深入。幸遇将军于此,似有宿约,深惬我仰慕将军素志。意者天欲我两人相见,以为后图乎?”

  完全不是高高在上的气势,倒好像是老朋友来往的书信。

  皇太极不仅自己写劝降信,还发动23名降清的大明官员一起写。

  皇太极还打出包票,一定不会以对臣下的礼节来对待祖大寿。

  可祖大寿坚持不降。

  大凌河城内的状况越来越不好了。

  粮食越来越不够,每天都会有百姓饿死。

  士兵稍微好一点,可以先杀马吃;

  但不久之后,马匹被分食一空。

  大家开始找草根、树皮、马鞍……

  最后开始吃饿死的人体……

  甚至开始三五成群有计划的杀人充饥……

  09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副将何可刚,大凌河城里的明军守将们都同意投降。

  祖大寿实在没办法,只能派人去皇太极营中接洽,表示愿降。

  于是,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将何可刚推到城门前斩首示众。

  何可刚刚被行刑完,饥饿至极的饥民一拥而上,霎时间全吃干净了!

  随后,祖大寿正式向皇太极献城投降。

  至此,大凌河城在被围八十多天后终于撤围。

  此时城中,官军和百姓加在一块儿,已不足一万人。

  祖大寿投降之后,受到了皇太极超规格的接见。

  首先是诸王贝勒们均出营一里迎接。

  到达中军大帐后,皇太极又免了祖大寿的跪拜礼。

  开宴时,皇太极直接让祖大寿坐在代善的下首,又亲赐黑狐帽、貂裘、白马,和皇太极自己穿的都是一样的款式。

  祖大寿深受感动,趁机献计。

  表示自己愿意去锦州做内应给皇太极开城门。

  祖大寿把儿子和部将基本都留在了后金营中,所以皇太极并没有起疑:

  “就按你说的办!”

  10

  皇太极逐年打雁,这次算是打了眼。

  祖大寿玩的一手好诈降!

  杀何可刚,拿儿子当人质,只是为了脱身。

  回到锦州之后,祖大寿推说人手不够,时机没到,急切间不可下手。

  最痛苦的是,不能把诈降的事情告诉别人,人多嘴杂,大家可能一块儿玩完!

  所以,不知情的崇祯也没有对祖大寿进行处理。

  大概是崇祯也知道,关宁军离开了祖大寿,别人谁也玩不转。

  但大凌河战败的责任还是要追究的——

  孙承宗和丘禾嘉两人被各打五十大板,双双免职回家养老。

500

  11

  为什么大凌河被称为亡国之战?

  战前,明廷还有孙承宗、袁崇焕在立志复辽,锐意进取。

  不管怎么样,关宁军还能在后金手底下走过几个回合,还能赢几场。

  大凌河一结束,明军在后金面前就只剩下被动挨打了。

  最重要的是,关宁军也从此丧失了牵制能力。

  后金得以集中力量把蒙古绑上了自家战车。

  后金的人口很少,归了包堆不过二十万人,之前的出动率,除了己巳之变之外,最多不过三四万人。

  单凭自身的力量去挑战大明是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皇太极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整合蒙古的力量,这是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不过,蒙古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后金,只是希望保持独立。

  但大凌河之战过后形势就变了。

  崇祯五年(1632年)三月,皇太极再次西征林丹汗。

  林丹汗无力抵抗,远逃青海。

  察哈尔蒙古的势力土崩瓦解。

  之后,在强大的威压之下,后金开始给蒙古各部划定牧区,确立宗主与附庸关系。

  后金于崇祯六年大幅编立外藩蒙古旗。

  这时的明朝在干嘛?

  没有任何动作,站在一边干看着皇太极一步步壮大。

  等皇太极把蒙古完全制服之后,明军九边就处处,充分,暴露在了后金铁蹄之下。

  皇太极再也不用考虑只从宁远——山海关一线进兵了。

  而是看心情,随便什么时候打蓟镇都可以……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