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报考资格,我问了个朋友,在村里当公务员的,他给我解释了一下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527106”推荐,来自《胡先煦:报考国家话剧院完全遵守规定,愿意配合一切调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么说吧,针对报考资格来说,我问了一下一个乡村公务员的朋友。他给我解释一下报考资格的问题。

我问他是不是企业家,股东就不能报考编制。他说一般来说企业家和企业主是不会去报考编制的,因为薪水的多寡。

但是如果真的发生的话,企业家和企业主是可以报考编制,但是必须要摘除企业的股东身份。或者说不严格的事业单位先不查前置要求,就可以先考上了然后报道之前,正式入职编制之时,再退掉企业股东身份,断掉先前以个人身份的的金钱关系。毕竟你没考上就要求别人退掉身份,于理不合。

所以说就考试资格而言,是每一个愿意去追求事业单位编制的人都可以获得的。但前提是,不是去靠特权去获得的。

而入职之后的事业单位在职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事业单位会要求在岗。这个在岗也会也可以根据特殊性要求不同。

比如要求人员出去流动到企业单位锻炼能力,要求人员出去为事业单位创收挣钱。而国话院的恰好是这一类特殊单位。像可以创收的人员可以在事业单位的主要管控下演戏创收。当然按照道理来说应该交上大笔的钱给事业单位。因为创收是演员以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做出来的,创收应当有相当一部分给事业单位。个人怀疑如此偏向甚至说是恭维演员的国话院有没有替国家要到这样的巨额的创收。

个人还是比较认可胡同学的发声。这种不是和稀泥,而是直接回应,甩出证据,道明考编就是自己梦想的诚恳的回复。几乎解决了大家所有的困惑。比如回复中他尝试进京了,真的是因为疫情原因才迎合国话院的要求线上面试。咱先不谈线上面试是否公平,这个公平与否在于制定规则者的问题。但考生是会以遵循此次考试规则而考试的。比如是喜爱话剧,不是去无爱就要占有。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的独特经历和热爱的色彩。甚至在建议下,不卑不亢,回应热点,不是用离开争议职位来回应争议。用应该是我的,那就是我的的语气回应。

但另一位四字我就不敢苟同了。先是有中考的入学的种种质疑,再有粉丝无脑争先不看事实的强行维护,再有用“放弃”本就充满“争议”的职位来回应争议。并且没有展示任何想去线下考试的意愿。而被曝有208w的薪金,竟然没有社会保险。那么一个如此高额的薪金,用劳务报酬的方式获得,交的税是否足额。而其父更是陷入老赖的疑云中。而且轻易放弃“编制”,何谈对话剧的热爱,进一步显示了考编就是来镀金的。不爱就是要来抢的特权意识几乎昭然于世。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该有的程序正义,公平理念,在国话院这个国字头的机构几乎是没有的。

比如为何不公告线上线下的面试方式。如何线上,如何线下,怎么保证公平。为什么先有院长说一定会有笔试,然后考试的时候直接改成三面。没有笔试的考试不会有公平的缺失么??

另外编制下对于在编演员的管理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的向外面展露。是否真的让在编的演员交了足额的创收金额。还是只是用国家头衔,用国家的编制给这些金光闪闪的演员低价或者无偿地锦上添花。为什么在问题出来之后不认真地回复人民关注的事实热点,而是熬过公示期企图用高高在上的话语来敷衍过去。

从来都不是这三个编制的问题,而是关于公平正义,关于向潜规则挑战,关于普通人,关于被嘲讽的小镇做题家们的向上的,积极的,生存发展的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