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飞VS宋方金:《人生大事》题材的深入开掘对影视行业有启示作用

■ 本期轮值毒叔 

单口烁金·宋方金

500

500

谭飞:欢迎方金。不知道方金有没有看过或者听说过一部戏,就是上周五上映的《人生大事》,朱一龙演的。

500

宋方金:听很多人说过了,很想去看一看,因为“人生大事”嘛。其实很多时候呢,咱们很多电影拍的都是什么呢?人生小事、人生轶事、人生囧事、人生糗事,其实我们缺乏这种对人生大事正面出击的作品。

谭飞:直面它。

宋方金:直面生死,不要绕弯子,没有太多的创作之外的心思聚焦在一个人生大事上,那么我想生死就是人生最后的大事。咱们有一句俗语谭老师肯定知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儿,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还没看,但我是非常期待的。

谭飞:那么我们谈点这部电影的社会学意义,因为其实好像东方社会比较忌讳谈死,但《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内容讲的是殡葬业,而且里面有好多葬礼,甚至朱一龙演的角色有去给死者化妆的戏,死者遭遇了车祸,就是七零八落,但依然给他化妆,完成了他最后送别的一程。你是怎么看这样一个题材居然票房还可以的现象?因为在我们的想象中好像中国人是比较忌讳的,而且大家会觉得讲殡葬师,好像跟我们主流认为会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的观察是什么样的?这跟现在社会心态是否有关系?

500

宋方金:我觉得疫情之后呢,我相信大家对生死应该会有一番新的思考,虽然说这种新的思考未必能持续30年甚至100年,因为一个民族的思考是有惯性的。但是在疫情这么大的事情之下,包括从武汉到上海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我相信整个社会对生死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至少会有阶段性的一个认识。但是为什么这样题材作品少呢?就是因为咱们有一个忌讳文化,比如说咱们中国的文化里边,很少说谁死了,都是说谁老了、谁走了,魂归道山了,或者说百年之后。

谭飞:皇上叫驾崩了,不说生和死。

宋方金:对,不说生和死,那么我们即便真正谈到它的时候呢,你发现咱们有一个词叫向死而生,说的还是生的事,不谈死的事,所以我觉得它只是把死作为一个比喻,又回到了生的议题里边去。我觉得这一类的作品很少,这是个遗憾,因为我觉得死亡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一定要在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要有所提及。大概七八年前有一个很好的作品,日本的《入殓师》,拍得非常好,应该说非常坦然地对这个话题进行了一些研讨。咱们国内类似的题材非常少,但也不能说一点没有,其实你的好朋友冯小刚导演的《大腕》,原来是叫《大腕的葬礼》。咱们又说到避讳文化了,你知道《大腕的葬礼》为什么改叫《大腕》了吗?

500

谭飞:是不是忌讳,怕影响票房?

宋方金:不是,就是拍摄的过程中大家都觉得不太吉利,确实觉得会影响票房或者影响什么。那么最后就把“葬礼”去掉了,就叫《大腕》,这还是避讳文化,不愿意提葬礼这两个字,那么咱们倒是有很多以“婚礼”为片名的作品。

谭飞:《你的婚礼》。

宋方金:包括《第101场婚礼》,类似于这些的都可以大行其道,但是我们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婚礼可以去讲的话,其实葬礼就更应该讲,因为婚礼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感触,但是葬礼肯定每个人都有更深的感触。所以《人生大事》这个名字起得也非常好,我觉得应该有更多这样题材的作品。国外有一个非常好的剧集叫《六尺之下》,它也是讲殡葬业的。

500

谭飞:因为棺材可能得放在地下六尺。

宋方金:对,这样的作品咱们这儿就没有,我觉得是个题材的空白。

谭飞:明白。而且是不是代表其实中国的人群走向更中产之后,他更关注身边的事儿,而不是关注一下浮夸或者悬浮的内容,关注生死比关注很多所谓的繁华的东西更应该。

宋方金:所以我觉得从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来说,现在在疫情之后《人生大事》的出现我觉得也不是个偶然。那么我相信也会有更多的创作者或者有见识的平台,因为现在很多创作者被平台所控制,他们想进入自由王国得先过一道关,我甚至觉得是道鬼门关。我相信现在的平台是不大会支持影视作品谈殡葬业或者谈生死的概念,所以我还是希望有识之士形成共识,把这一块领域也开发出来。

谭飞:我觉得方金聊得特别好,他聊到了影视题材的深水区,我们可能原来老在浅水区游泳,而且越游还容易溺死,在深水区反而获得了生命更多的力量。所以也希望更多影视从业者就是直面人生的大事、人生的生死。好,今天就聊到这。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