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九次而不死,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作者|   黑蛋儿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明 徐渭 雪竹

  徐渭这个名字,你听着可能有点陌生,说徐文长你可能就知道了。

  徐渭的成就,令人赞叹——明朝三大才子,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但他的一生,实在让人不忍观之......

  01

  1521年,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

  徐渭他爹叫徐鏓,当过夔州(重庆)的同知。

  老徐的原配姓童,后来死了。

  然后娶了苗氏。

  苗氏有个陪嫁丫头,应该是有几分姿色,老徐没控制住自己,然后就有了徐渭。

  嫡母苗氏不能生育,徐渭自幼就由苗氏来抚养。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一辈子吃喝穿戴,还是不用发愁的。

  可是,意外偏偏就发生了——

  徐渭出生百日后,父亲徐鏓就一命呜呼了。

  好在苗氏把徐渭当亲儿子养,从小十分注重这孩子的教育问题。

  徐文长也表现出了十分惊人的天赋。

  【六岁授《大学》,日诵千余言。】

  妥妥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

  徐渭十岁那年,指望着吃老本的徐家很快就山穷水尽。

  没办法,这么多人实在是养不起了,闲散人员都自谋出路吧。

  这其中也包括徐渭的亲妈。

  小小年纪就丧父别母,徐渭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也许只有用他自己能求出来。

  所以徐渭明白要比别人更勤奋。

  就在这年,读了扬雄的《解嘲》之后,居然恶搞了一篇《释悔》向一千多年前的大咖致了个敬。

  你想想,这得引起多大的轰动?

  然而,有才华的人注定是要受磨难的。

  十四岁这年,苗夫人也撒手人寰。

  徐渭只能跟着比他大了许多的同父异母的大哥生活。

  小小年纪,似乎没有尝过什么甜头。

500

  徐渭 榴实图

  02

  幸亏在那个年代,你书读的好,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十里八村认识徐渭的人,包括他大哥都非常看好他。

  徐渭也确实没让大家失望,20岁考上了秀才。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

  然而老天爷再一次捉弄了他,徐渭的科举之路定格在了20岁。

  此后,年复一年的乡试,年复一年的落榜。

  因为他把更多时间是花在了书法,绘画,甚至兵法上。

  一个书生,不研究《四书五经》,看上了兵法。

  【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于是那些考官,要么说他的答案“不合规寸”,要么说他写的“句句鬼话”。

  直到41岁,徐渭还是个秀才。

  四十多岁了,没给家里做一毛钱贡献,大哥反倒搭进去不少,是亲兄弟也受不了。

  徐文长曾在给别人的信里这样形容他跟大哥的关系“骨肉煎逼,萁豆相燃”。

  当然,自尊心很强的徐渭自己也受不了了。

  他终于明白了:

  【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

  徐文长决定离开这个家,去给人家当一个上门女婿。

  岳父潘克敬是一个小吏,很欣赏徐渭的才华,没有收一分钱彩礼。

  14岁的潘氏是个好女孩,她很尊敬也很爱自己的丈夫,两人琴瑟相和相敬如宾。

  徐渭终于是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

  只是,老天爷不知道是嫉妒他,仅仅过了五年,潘氏又因病去世了。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徐文长的两个哥哥也先后离世,徐家家产也被无赖霸占了。

  在那一刻,徐文长一下子觉得天都塌了:老天爷啊!为什么逮住我一个人霍霍?不能换个人吗?

  徐渭像是跌进了一个深渊,一直往下一直往下,眼看就要粉身碎骨......

500

  徐渭 水墨牡丹图


  03

  关键时刻,闽浙总督胡宗宪伸手拉了他一把。

  胡宗宪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后世对他毁誉参半,但无疑是个爱才之人。

  他在自己幕府召集了一大批才俊,虚心请教。

  徐渭曾经写诗骂过胡宗宪的“恩师”严嵩。

  但胡宗宪不在乎,想把这个久负盛名的才子请到自己这里当师爷。

  可是派过去的人被徐渭一句话怼了回来:你从哪里来,赶紧回哪里去。让胡宗宪亲自来。

  手下小跑回去告诉胡宗宪。

  胡宗宪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的说:是我肤浅了,我该亲自去请他。

  这次,徐渭没有再推辞。

  尽管他很讨厌严嵩,但他知道胡宗宪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干大事的人。

  所以他还是进入了胡宗宪的幕府,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纠结也是他最为辉煌的五年幕僚生涯。

  其实徐渭的心里还是很感动的:活了快半辈子了,从来没有被谁如此温柔的对待过。

  04

  来是来了,可是看起来,徐渭只是来领工资的,丝毫没有一点是来给老板分忧的意思。

  甚至公司里都看不到他的身影,总督府有事儿要找他,去街上看到一个穿着破衣烂衫,正跟人喝的晕头转向的,那一定是徐渭。

  一个穷酸书生敢在胡总督面前这么放肆,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留着这种人不是糟蹋粮食吗?

  胡宗宪摆了摆手:有才气的人都有性格,你们不懂。

  事实证明,徐渭绝没辜负胡大总督的盛情款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徐渭明白了胡宗宪是真的把他当成人才的。

  徐渭就跟胡宗宪说了八个字:

  【先定大局,谋而后动。】

  胡宗宪深以为然,然后根据这八个字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把东南沿海的小鬼子打得听到胡宗宪的名字就忍不住尿裤子。

  这是徐渭一生之中最辉煌的时刻。

  除了顺利成为胡宗宪第一高参,他还兼任了总督府的秘书长,负责起了胡宗宪所有的公文往来。

  包括帮胡宗宪给嘉靖皇帝写拍马屁的《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

  (1558年,舟山捕获白鹿,胡宗宪把他呈送给了嘉靖皇帝)

  嘉靖可是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离成仙又进了一步,把胡宗宪好一顿夸。

  胡宗宪知道:那都是徐师爷的功劳。

  胡宗宪甚至花了很多钱给他购置房产,给他续弦娶妻。

  所有人都觉得徐渭幸运,跟对了老板。

  话虽这样说,其实徐渭的心里还是很烦躁的:我是个知识分子,现在却沦落成了一个替人唱赞歌的枪手,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也没有人明白他在深夜里的痛苦——他知道胡宗宪是个好人,是个好官,但他的身后是严嵩。而严嵩迟早是要倒台的。

  他看的很清楚。

  【深以为危】

  果然还没有等他有机会抽身,严嵩就完蛋了,胡宗宪也跟着倒霉了。

  而他徐渭,一个曾经最为痛恨严嵩的人,也就莫名其妙成为了严党。

  这一年,徐渭42岁。

500

  徐渭 徐天池山水真迹图册 局部

  05

  怀着灰暗的心情,他返回了家乡。

  这时候,又一根橄榄枝向他伸了过来。

  胡宗宪下狱的第二年,礼部尚书李春芳听说了徐渭的大名,派人带着60两银子,邀请他进京到自己手下工作。

  李春芳是朝中的清流。

  然而徐渭只干了三个月就干不下去了。

  因为他发现所谓清流的李春芳,还没有所谓“严党”的胡宗宪那样有容人之量。

  规矩严苛不说吧,最让徐文长受不了的是李春芳竟然让他代写青词。

  徐渭决定辞职。

  李春芳不同意:我这礼部尚书又不是菜市场,你想来就来不想来就走了?不行,给我继续上班。

  可徐渭已经够够的了,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去伺候李春芳。

  想来想去,把胡宗宪送给他的房子卖了,凑了60两银子托人退还给李春芳:

  大哥,我真不想玩儿了,银子还你,咱们以后谁也别搭理谁好吗?

  徐文长太天真了。

  咵,李春芳把银子扔了:这特么是钱的事儿吗?我要的是脸,脸,知道吗?

  说啥都不好使,谁说都不好使,就让徐渭乖乖回来上班儿。

  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没办法,徐文长只好回来继续跟着李春芳。

  这种憋屈,这种尴尬,谁能受得了?

  徐渭的两位老乡找到李春芳说情调停,李大人这时候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也就顺着梯子下来。

  徐渭长出一口气,获得了自由。

  可,回家就太平了吗?

  不,噩梦如影随形的跟着徐渭......

500

  徐渭 荷花轴


  06

  就在徐渭回到绍兴的第二年,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

  得到消息的徐渭几近崩溃:世间唯一一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而自己还将永远活在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严嵩案子牵连。

  与其整天活在未知的恐惧里,与其以后被牵连进去受折磨受侮辱,还不如死了干净。

  也许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脱。

  他为自己写下了《自为墓志铭》,开始实施自杀计划:

  先是用斧子劈自己的脑袋,血流满面,没能死;

  再用铁钉贯穿入耳,鲜血狂溅,还不能死;

  又用锤子大力敲击肾囊,疼晕了过去,最后还是醒了过来;

  ......

  前前后后自杀了九次,徐渭都没死成。

  真不知道老天爷是爱他还是恨他?

  但一定很嫉妒他,所以才让他在这世上接受命运的又一次嘲笑。

  49岁那年,徐渭怀疑妻子出轨,手起刀落将她斩首。

  杀人犯法,就算你曾经是“东南第一军师”也不行。

  也没有人管他这时候其实已经差不多是一个精神病人。

  很快,徐渭被抓进了大牢。

  经过好友张元忭的多方奔走,算是免了死罪。

  这对一心求死的徐文长来说,不知道算是不幸还是幸?

  在狱中,徐渭吃尽了苦头,所有人都欺负他,就连朋友们给他送来的饭菜也被人抢走。

  但这时候的他反倒静下了心,在监狱里潜心作画,一不小心成了泼墨写意画的先锋......

500

  徐渭 蕉石牡丹图轴

  07

  1573年,万历皇帝登基,大赦天下。

  牢里呆了七年的徐渭,在走出监狱大门那一刻,什么人生理想,什么政治抱负,都统统消散在风里。

  一个崭新的青藤先生浴火重生。

  出狱后的徐文长已经53岁了,终日里游山玩水,结交朋友。

  58岁那年,他接到了宣大总督吴兑的邀请,出任了吴兑的秘书,依然是有事就做,没事就四处游逛。

  也许只有真正看透了红尘俗世的人才能真正不为稻粱谋,才能真正的如此洒脱吧。

  后来,经过戚继光介绍,绕过居庸关,他来到了辽东,见到了李成梁。

  李成梁并不认识徐渭,问他:你会什么?

  面对如日中天的东北军总司令,徐渭淡淡的说:我不会什么,只是略懂一点兵法。

  所有人都笑了:大帅面前谈兵法,你是个厨子吧?

  李成梁没有笑,又问了一句:先生是从孟储(戚继光)那里来的?

  徐渭微笑着点点头。

  李成梁马上起身,深深给他鞠了一躬。

  李成梁知道,在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先生面前,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学生。

  当年自己还是秀才的时候,这位落拓不羁的老人,已经帮助胡宗宪在谋划东南了。

  徐渭留了下来,把自己一生的心得体会,还有当年在东南抗倭的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

  多年后,李如松在朝鲜大破小日本,延续了许多年前大明在东南沿海的胜利和荣耀。

  而后,徐渭不顾李成梁,吴兑,戚继光等人的再三挽留,再一次飘然而去。

  我一生穷困潦倒,我一生不得志,我一无所有,可是那又怎样,我有这一身傲骨就够了。

  从寒冷的北国返回温润的江南,身边只有年轻时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

  因为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

  但手头稍微宽裕,就不肯再动笔。

  60岁那年,徐渭接到救命恩人张元忭的邀请,启程来到了北京。

  然而,很快,两人就闹掰了。

  原因很简单:张元忭是个恪守礼教之人,偏偏徐文长是个社会秩序的叛逆者。

  张元忭经常劝他遵守礼法,徐文长则异常暴怒:如果我杀了人,那就请法律来制裁我,也只不过是脖子上挨一刀而已,可是你让我接受这些什么狗屁的礼教,我情愿去死。

  说完拂袖而去,从此和张元忭不相往来。

  可是当他知道张元忭去世,却又独自前去凭吊,扶棺痛哭。

  然后孑然离去。

  黄昏夕阳下,那萧索的背影,如同一只孤独的老狗。

  1573年,徐渭去世了。

  陪伴他最后时刻的,也只有一直老黄狗。

  08

  去世五年后。

  “公安三袁”的领袖袁宏道夜宿友人陶望龄家,随手在书房中抽出一本印刷包装都极拙劣的书,那是徐渭生前自编的文集。

  袁宏道惊呆了:和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居然还有这样一位大师,我竟然不知道!

  袁宏道说徐渭“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正是有了袁宏道的发掘,徐渭自此名留青史,再没有人可以抹掉他的名字。

  清代的郑板桥,曾刻印一枚,自称是“青藤门下牛马走”(徐渭自号青藤居士)。

  还有一位画画的齐白石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他研磨理纸,哪怕他看不上我,我饿死在门口也不走”。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生前籍籍无名,狼狈不堪,却在死后成为不朽。

  如果老天稍微眷顾他一点,他又何至于一生悲惨,活的像一条狗?

  终明一朝,才子狂士那么多,似乎都没有徐渭这么倒霉。

  他像金圣叹那样的狂傲,和唐伯虎一样的悲惨,像李贽一样的孤独,像个真正的神经病,在“疯子”的世俗骂声中凄惨的活着。

  但是,我想他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的......

500

  徐渭 自书诗文册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