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经济学 15:教材

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所以有必要用通用经济学分析如何把这件事做的不亏。

教材和考试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政府控制好这两样就整个教育就不会太差,而且教材和考试实行一版起码有十年,教材有些差错就会耽误至少一代人。

教材是教育的内容和标准,包含两样教学内容,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能,对于政府来说,第一种思想道德更为重要。通用经济学中政府的收入来自信用产品,来自于企业和个人对政府的认同。当发生战争时,现代国家征兵只需要把征召令贴上邮票;当疫情发生时国家发出的禁足令,封控令也能让全城居民居家企业停工配合防疫,这就是政府信用产品的具体变现。虽然企业和个人部分是因为畏惧执法而实施,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政府的命令是正确的遵守,大部分人认可才是法令能正常实施的基础。教育就是国家增加信用产品的最好机会。

思想道德的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课的内容,而是贯穿于整个文科学习中,语文,历史,地理等等都是介绍国家美好的科目。在这些课程中完全可以把自己国家自己政府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且让未成年的学生们认真学习,而且要进行考试,思想不过关则考试要挂科。要知道等他们成年后做同样的事情难度是百倍增加。这些课程中必须要把国家的自豪感讲到,但也不意味必须加深加长。从宗教例子可以知道,让一个人笃信根本不需要让他全面了解。课程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提高国家信用,那可以减少课程内容,让学生们轻轻松松学习也是能提高国家信用。当然教育中更不能欺骗,违背基本的道德底线是对国家信用的更大伤害。

既然义务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是不可避免的,那这样的付出最好有回报,回报就是学生对国家信用的增加。不仅仅通过义务教育本身,还通过义务教育的内容获取,那么这些学生长大成才后自然对国家的信用有了认可,能更加配合政府的政策实施。反面例子就是港独,教育导致这代年轻人对大陆和国家的负面印象越来越多。从通用经济学看,国家信用产品的积累,这是教育中顶顶重要的事情,义务教育阶段提高国民对政府信用产品的增加有三分之二,这件事里教材更是有80%的比重。这笔最大的生意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新中国第一本教材是毛主席亲自指示,从各界找来200位专家做编辑,花了4年时间完成的。这才是把教材当国家产品做的样子。而现在教材成了出版社的产品,企业产品的目的和国家产品的目的当然是不一样的。各出版社自己搞,编辑也是能省则省,目的把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如果有其他方向别有用心地资助一下编辑自然可以把教材带偏。

教育中另一项内容是文化技能是把无知少年教育成适合现代工业社会的人力资源,这件事和工业社会的要求息息相关。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社会,工作以后绝大部分人都需要继续学习继续充电才能保证自己能符合岗位需求,得到升职加薪。要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教材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起码做到学生看着教材能自学,否则连义务教育阶段都要靠老师带教,还怎么到社会上学习。现在启发教育的教材却做不到这点,完全把教育责任寄托在老师身上,一个老师要启发四五十个学生,根本做不到,简直时在教室里给教培招生。

作为义务教育的教材应该有系统有章法的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启发教育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以现在师范生的入学成绩,要每个毕业生都达到这个水准不大容易。如果一直用这样的教材就必须有重点学校和学区房的要求。这对阶级固化是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对国家并不有利,教育是纯花钱的,社会方面在教育上投入越多,其他方面投入越少,如果是高精尖方面的教育咬咬牙就认了,毕竟以后出来的是顶级人才。你在义务教育阶段花了社会那么多钱,出来的是高中生啊。当把教育产业化后,为了引导消费到教育(教培)上就必须出各种歪招怪招,否则义务教育这么简单的内容,大学毕业的父母不能自己教,哪需要上教培。

另一个教育引导关键是考试,考试可以再次调整教材的侧重点。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