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海的访客

在法国布雷斯特海洋馆,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看到来自海洋深处的活物。但这些生物究竟是如何打捞上来的呢?

500

为了重现海底深处的巨大压强,研究人员特制了两个水族箱,图为其中之一。

上图的装置实在其貌不扬,看上去像是一台开着袖珍窗口的巨型洗衣机 。透过小窗可以看到一小群白化的虾在一圈苔 藓周围上窜下跳;隔壁的水族箱里,几只洁白如雪的螃蟹打着小盹儿。这景象看似平常,却不啻一项世所罕见的科技壮举:映入眼帘的深海热泉虾Mirocaris fortunata和深海热泉蟹Segonzacia mesatlantica可不会出现在你常去的超市里,它们都来自地球上最险恶且最不为人知的地方——深海热泉,即由海底火山供能的热泉。了不起的科学家首次将那里的生物完好无恙地打捞上来,养在布雷斯特海洋馆里,方便研究的同时,也作展示之用。这项史诗般的科学工程起源于13年前在日本举行的一次海洋学大会。当时,来自巴黎第六大学、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和布雷斯特海洋馆的科学家聚集一堂,讨论间,大家不由想到,如果能把潜水机器人拍下的某些深海生物活体展现给大众观赏,那该有多好啊!粗看起来这也最多就是一个梦想而已。因为将深海中的动物打捞上岸,对其尸体进行研究,这很容易办到;然而,想要维持它们的生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虽然研究所用的增压箱可在几小时甚至几天内确保那些海底生物无虞,但这些生物最终还是劫数难逃。

500

深海虾类的眼睛退化得很厉害,而外壳上的一些小硬片很有可能是它们的热量探测器。

小小虾米背负四人的重量

问题在于压力差。生活在海平面下1800米的生物,其每平方厘米体表要承受 重达180千克的重量!对于一只虾来说,这就如同有四个强壮的成年男子一直站在它背上……但如同所有其他深海物种一样,“此类生物已适应了巨大的压强”,巴黎第六大学极限环境适应研究团队(Amex)负责人布鲁斯·希利托(Bruce Shillito)解释说,“如果把它们捞出海面,在压强仅为1千克/平方厘米的环境下,它们的身体就变得不堪一击,如蛋白质将变形而无法维持正常的机能,细胞膜也会千疮百孔……”简而言之,将深海物种捞上海面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它们抽搐痉挛,最终死路一条。有些鱼类甚至会由内而外被生生撕裂!

故此,海洋馆组织的捕捞行动并不轻松。首先,要设计出一款可制造180个大气压的水族箱,这样才能让虾兵蟹将们宾至如归。研究人员因此将工作所用的增压水箱改造成重达600千克的不锈钢增压缸!其次,由于房客将在那里逗留好一段时间,还需要给它们喂食,所以水缸里配备了一根垂直管道,其间安有两个阀门,形成一个过渡舱,这样,无需降低内部压强,就可以完成喂食工作。水缸的边窗采用能承受几百吨重压力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材质制造,也就是常见的高透明度有机玻璃,透过它,参观者便可欣赏到里面的生物。

在工程师设计水族箱的同时,研究人员也没闲着,他们负责寻找水族箱未来的房客。2011年7月,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最大的海洋科考船“有何不可?”号驶抵葡萄牙外海亚速群岛某海域,大西洋洋中脊上方。海面30℃的水温还是很宜人的,然而越往下,越接近地狱,因为海底是一座不断喷射有毒气体的火山……那里终年暗无天日,压力巨大,几厘米的距离就能让温度从2℃拔高到350℃!研究人员就是要在这种末日般的恶劣环境中,借助遥控机器人,让猎物浮上水面。

500

Victor 6000是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的潜水机器人。它能在6000米深的海底作业,并配有用于采集深海动物的“吸嘴”。

意外的钓蟹诱饵

鉴于此次行动没有陈例可循,整个团队都格外谨慎,仅把目标锁定在较为强壮的甲壳类物种上,因为这类动物的抗减压能力通常要比鱼类强。然而,用机器人的机械手抓一只虾或螃蟹的难度就好比用筷子抓住一只在空中乱飞的苍蝇!研究人员只能另想办法。他们发明了一款“吸虾器”(见下方照片):一根水管,一个水泵,还有一个小桶用于收容吸进来的小虾小蟹。而捕捉螃蟹就要用到蟹篓了,那是一个搁在水底,用诱饵吸引猎物的陷阱装置。但是到底用什么诱饵吸引螃蟹呢?深海螃蟹到底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把船上的厨房翻了个底朝天!只要是能找到的食物,不论是鱼还是肉,甚至罐头肉酱都逐一被用来尝试!”团队成员朱丽叶·拉沃(Juliette Ravaux)介绍道,“知道最理想的诱饵是什么吗?居然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生牛肉!我把生牛肉放在太阳底下晒了几小时,因为味道难闻,大家都讨厌死我了,但是深海螃蟹却对此情有独钟!”

捕捞行动收获颇丰——12只螃蟹、300只虾,但必须立马把它们放入高压舱,这样,它们才能尽快从压力差造成的苦痛中恢复过来。然而,在返回布雷斯特海洋馆那长达3个月的旅程中,每周至少要打开高压舱一次(高压舱在此期间被短暂降压),以对它们进行喂食。所以最后只有3只螃蟹和100只虾通过了严峻的考验,存活了下来。而这些幸存者一踏入水族馆,就被请入为它们度身定做的“深海宝盒”中享清福去了。

500

500

研 究人员在水下1800米大西洋中脊深海热泉附近(左图)捕获了一批虾蟹。为了抓虾,他们用了右图的“吸虾器”。

下一个目标:鱼类?

布雷斯特海洋馆的塞丽娜·利雷(Celine Liret)兴奋地表示:“有了这个装置,研究人员就可以对此类动物进行长期研究。如观察它们的行为方式,了解它们一次会产多少卵、生命周期有多长,从而记录下许多以前不可能得到的数据。”布鲁斯·希利托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已经发现维持‘深海宝盒’里的温度梯度至关重要。如果整个水体都是一个温度,虾类就会死亡。因为它们存活所需的水是极冷的,但是又需要有几处‘热点’。很正常,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就是这样的!”

研究团队已经想好了下一步计划,那就是捕捞其他深海动物上岸,如奇形怪状的鱼、大型软体动物、发光生物等。由于这些动物身体更脆弱,因此要研发一种新材料,以维持它们从深海到陈列室这段漫长旅程中的“压力链”。但愿有一天,人人都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鲜活的巨乌贼。 

500

在黑暗的海底,某些动物体内完全没有色素,就像这只惨白的螃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