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生活:体制内的大龄未婚女太多了

来源:公众号“秦叨叨在小县城”

大家好,我是叨叨。

我上班不久后,被调到一个科室帮忙。因为我们科室只有我和另一个同事,比较安静,还有几台不常用的电脑,所以有些同事喜欢我们这里办公。

这些同事里有一个姐姐,看起来比我稍大点,已经上班好几年了,我猜她应该有二十七八岁了。

交谈中,她说自己过完年就三十岁了,还没有男朋友,结婚也遥遥无期。

她还说羡慕我这么早就结了婚,她现在每天都被父母催婚,看着身边的同事好友一个个结了婚,自己也很焦虑。

我问她:那你有没有相过亲?

她说:我都相过十几个了。怎么感觉工作之后就遇不到正常的男的了?不是人品不好,就是情商不高。

听了她的话,我留意了一下我们单位的姐姐们,90后里面还有十几个没结婚的,而且都没男朋友,更不用说00后了。

有人要说了,人家可能压根不想结婚呢?

据我了解,我们单位真没有几个不想结婚的。

网络上铺天盖地宣称自己是不婚不育主义,实际生活中不还是结了婚生了孩子?

这些姐姐大龄未婚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因为自己在体制内工作,觉得工作比较稳定,同时喜欢稳定的生活,所以也想找同为体制内的男士做伴侣。

第二种:眼光比较高,想找各方面条件(比如长相、身高、学历、家境)都比较好的男士,但自身条件不算太好,自己能看上的看不上自己,自己看不上的又不想降低标准。

第三种:性格比较独特,致力于寻找灵魂伴侣,不愿意将就,不愿意凑合。

第四种:异地考公上岸,不确定自己最后是留在单位所在地还是考回家乡,不敢盲目恋爱。

我们单位和我玩得比较好的一个姐姐,她就是异地上岸的。

她之前出差认识了隔壁县同样单位的一个男生,俩人很快陷入了热恋。

我问她:你们以后要是结婚了,房子买在哪里?有孩子了怎么办?

她说:我要是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我就不谈恋爱了。先谈着,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个姐姐过完年也30岁了。

很多人认为体制内大龄未婚女太多,就是因为她们眼光高,其实不然。

体制内的工作像一座围城,给了她们安稳,却也圈住了遇见爱情的可能性。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有限的社交圈子,让“遇到对的人”变成了一种奢望。

那天和开头提到的那个姐姐聊天时,她突然感慨: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货架上的商品,被父母、被周围的人催着降价促销。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颤。

她们并非真的不想结婚,而是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不敢轻易妥协。

体制内的“稳定”成了双刃剑,既成为择偶时的筹码,又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