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午睡大省:随地入睡,长命百岁

作者 | 鹿

来源 | 视觉志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大家越来越爱聊“养生”了?

动不动就朋友圈晒枸杞拿铁、保温杯泡红枣、夜跑万步,仿佛不搞点健康操作,人生就输了。但有一种养生法,既不用花钱,也不用打卡,更没有技术门槛——午睡。

真·全民养生神器。

500

图源小红书

尤其是夏天来了,全国人民都迎来了“犯困自由”。中午12点过后,太阳烤得马路冒烟,办公室空调成了续命神器,眼皮也开始自带“1kg配重”模式,打哈欠、点头、狂眨眼成为午饭后的标配。

这个时候,全中国的眼皮都在打架。

500

@老板别赞我

然而,当别的省份还在纠结“要不要睡午觉”时,山西人民已经集体“躺平”了。

走进山西农贸市场,你会发现,中午时分摊主一水全躺下,土豆白菜旁边呼噜声此起彼伏;快递站里,包裹堆成“睡眠小堡垒”,快递小哥直接躺进去睡个饱;公园长椅、公交车座位,甚至草坪、路边台阶,哪里都能见到睡姿千奇百怪的“午睡大军”。

难怪网友纷纷调侃:“山西午睡文化,主打一个硬核养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午睡大省”,看看山西人民是如何把“躺平”玩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500

午睡自由,山西限定

如果你以为午睡只是小资白领们午休时用个U型枕打打盹,那你可能还没来过山西。

在这里,午睡不仅是一种习惯,简直是一项“民俗”,几乎融入到了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菜市场到饭店,从快递站到公交车,再到动物园,山西人民和动物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睡才是硬核养生”的真谛。

最具代表性的,非山西菜市场午睡文化莫属。#山西菜市场摊主席地午睡# 的话题曾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中午十二点一到,走进太原柳巷市场、大同南郊市场,仿佛进入了一座大型“静音博物馆”。

摊主们早已默契地放下工作,进入午睡模式。三轮车摇身一变成为“移动午休舱”,白菜堆成了“席梦思床”,电子秤甚至直接用来当枕头。

顾客若此时来买菜,早就心照不宣:“老板在睡觉,您自己挑,放这儿,一会儿他醒了再收钱。”整条市场静悄悄,只有阵阵轻微的鼾声和翻身声交织在菜香中。

不仅是菜市场,山西饭店餐馆的午睡文化同样深入人心。

根据《山西晚报》报道以及多名游客在社交媒体晒出的经历,许多本地饭馆在中午12点至14点30分之间会主动关闭大门,员工集体午休。

餐厅门口常见“午休中,勿扰”字样,卷帘门拉下一半,透过玻璃能看到服务员趴在拼桌上睡觉,后厨大姐席地而卧,枕着面粉袋。

更有甚者,下午三点左右仍有游客碰壁,无奈发帖调侃:“山西饭店老板真把午睡当KPI,想吃饭得错峰。”

饭店老板也坦言:“上午做饭太忙,中午不睡一觉,晚上根本没精神接客。”吃饱睡好,养足精神再迎客,已成山西餐饮行业的“潜规则”。

快递站的午睡画面同样令人发指。

在太原某快递网点,曾有网友拍下中午十二点的场景,视频一度冲上热榜。快递小哥们将包裹垒成“睡眠堡垒”,人就钻进包裹堆里席地而卧,快递单则顺手当作眼罩。

一位快递员在采访中说:“早上五六点就开工,中午不睡一下,下午根本扛不住。”在高强度的物流行业,这样的“快递午觉堡”成了不少山西快递站标配景观。网友纷纷点赞:“卷归卷,命要紧,山西小哥活得明白。”

500

公交车午觉大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午饭后搭乘山西的公交车,你常能见到车厢里东倒西歪的乘客们,有的靠窗睡得嘴巴大张,有的靠在椅背上鼾声大作。司机师傅到站后不得不一个个叫醒:“醒醒,您家到了!”

有网友打趣:“山西公交午觉局,每天免费开放。”甚至有不少网友拍下公交车“午睡合集”,视频点赞破万,评论区一片羡慕:“敢睡公交,才是心态最好的山西人。”

公园更是山西午睡文化的“天然床垫区”。

中午时分,迎泽公园、榆次公园、汾河公园等地,草坪和长椅成了午睡大军的根据地。

老人们铺上凉席,戴上墨镜,插着收音机,旁边立着“勿扰,正在养生”的牌子;年轻人装备更齐全,露营垫、充气枕、眼罩三件套一应俱全,主打一套“都市轻睡眠风”。有游客发视频感慨:“整个公园仿佛变成大型午睡集体现场。”

山西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午觉人人有责。

更妙的是,山西的动物们似乎也被这种午睡氛围“带坏”了。

在太原动物园,游客常在中午时分看到狮虎山里的大猫们懒洋洋地趴着晒太阳,连天鹅馆里的天鹅也进入长时间的休息状态。

园方工作人员表示,中午高温时段动物本身就习惯休息,他们也会主动调整饲养节奏,配合动物们的“午觉作息”。

有网友调侃:“东北来的老虎一天睡18小时,到了山西直接加班午觉,主打一个省籍融合。”

500

500

更有意思的是,太原公园周边的流浪动物也学会了“山西化午睡”:中午趴在凉凉的石板路上,草丛里一狗一窝地睡得正香。游客忍俊不禁发帖感慨:“在山西,不午睡的动物会被开除省籍吧?”

在山西,流浪动物也可以获得高质量午休,因为能打扰他们午休的人类,也都在午休。

500

@运城市广播电视台

全民午睡,动物不例外。这就是山西“午睡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不是单一群体的养生选择,而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摊贩到餐饮业,从快递小哥到公交乘客,再到动物界,“能睡就睡,睡好养生”已成为山西人独特的生活智慧。

网友一句话总结得恰到好处:“山西人午睡不是懒,是懂科学养生。”


500

山西人靠午睡💤,赢麻了

如果说山西午睡文化已经成了“省级名片”,那它背后的成因,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天时、地利、人和,历史积淀、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缺一不可。在别人眼里是“会躺”,在山西人眼里,是睡出了哲学、睡成了艺术。

从地理上看,山西本身就像个“超级大摇篮”: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靠长城,南接中原平原,整体呈盆地状,昼夜温差大,空气相对干燥。

夏天中午,太阳一出来,地表温度迅速攀升。山西老百姓常说:“上午晒得冒汗,中午一睡觉,下午凉快得穿长袖。”

加上整体地势起伏,古人出门劳作本就耗费体力,因此很早就形成了“午时必歇”的民俗。

《山西民俗志》中记载,早在明清时期,山西各地已有“午间闭门小憩”的传统。不少商号、作坊甚至会在中午主动停业,让员工午休,把午睡视作维持体力、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一环。

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山西人几乎是被地理环境“摇着长大”的,自然而然形成了对午睡的高度认可与依赖。

500

500

如果说地理是“物理层面”的原因,文化则是“精神层面”的助推器。

晋商传统:“能躺着赚钱,绝不站着浪费力气。”

晋商,曾是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一,兴盛于明清,生意遍布全国乃至蒙古、俄罗斯。晋商文化崇尚“审时度势、张弛有度”,对体力与精神状态的调养格外讲究。

据《晋商老账房笔记》记载,许多票号(古代银行)都会规定:“午时歇市,员工闭目养神。”不仅老板会午睡,账房、学徒也要强制休息半小时以上,认为休息好,下午算账才不会出错。

500

500

电视剧《乔家大院》剧照

除了晋商精神,还有饮食文化的影响。山西是全国著名的“面食大省”,主食基本靠面,刀削面、剔尖、拨鱼儿、莜面……花样繁多。

而面食消化速度相对快,血糖上升明显。不少山西本地人自己都说,“一碗刀削面下肚,血糖飙升,不睡不行。”

很多游客亲身体验后发帖总结:“在山西旅游,吃完一碗刀削面,我也理解为啥他们中午非得睡觉了,真的扛不住。”

500

此外,山西也是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省份,以应县木塔最具代表性。这座木塔自辽代至今已矗立千年,堪称“世界第一木塔”,靠的是科学的结构设计与张弛有度的建筑理念。

山西民间流传一句玩笑话:“木塔站着千年不倒,咱山西人躺着千年不老。”

别小看这种幽默感,它背后反映的,正是山西文化里顺应自然节律、懂得调养身体的理念。

放眼全国,现代都市人有多缺觉,已经不需要多解释了。熬夜成常态,早起被闹钟强行叫醒,白天靠咖啡续命,下午效率暴跌,晚上又陷入报复性熬夜,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全国有超64%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问题,其中“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白天嗜睡”成为普遍现象。大城市尤其明显,北京、上海、广州的白领中,接近70%每天实际睡眠不足6小时。

“白天不困,晚上不睡,凌晨emo,白天打工魂飞。”成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500

图源小红书

但在这种环境下,山西人却像是“另一个物种”。他们活出了现代都市人羡慕的作息状态:不熬夜,按点睡,按点午休,下午精神百倍。

不少外地人来山西出差后在网上发帖感叹:“我在太原办事,中午1点半去找合作方,结果整个办公室集体趴着睡觉,领导都不例外。大家说:下午四点前千万别约事,先让人家睡完觉。”

这份坦然承认、主动保护午休的态度,正是现代社会最缺乏的“自我照顾”意识。

而正是这种文化,让山西人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反而更有保障。

山西午睡文化一出圈,立刻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讨论热潮。

在#山西人花式午睡#话题下,网友评论区金句频出:

“山西人午睡是基因觉醒,我们这代打工人是强撑打工。”“建议全国推广山西模式,午睡纳入KPI,不睡觉扣绩效分。”“看了山西菜市场睡觉视频,我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订了个午睡神器。”“别卷了,先学会怎么好好睡觉,才有资格谈奋斗。”

甚至有HR提问:“能不能把山西的午睡文化写进公司制度?我们公司下午三点开会全员瞌睡,效率太低。”

500

@小棠视界

到了今天,山西午睡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被山西人玩出了行为艺术的味道。

尤其表现在山西人的午睡场景中,他们从来不拘泥于地点与姿势,讲究因地制宜、灵活睡眠。

佛系平躺派:不管环境如何,摊一块布、找块平地,平躺最舒服。

500

豪放四仰八叉派:公园长椅、公交车座椅、办公室地板,哪里能躺哪里横。

500

500

技术性靠墙睡派:没有地方躺?靠墙也能睡出艺术感,脖子微歪、双手交叠,十分钟入眠。

500

500

更妙的是,山西年轻人把午睡发展出了社交属性。

有网友分享,自己回山西老家后发现朋友圈画风变了:“别人见面打招呼问‘你最近咋样’,山西朋友直接问‘今天睡了吗?’”

“聊投资、聊健康,最后都归结到一句话:‘咱先睡好再说。’”


500

学会“躺平”,人生不慌

看完山西午睡文化,有没有一种“被生活治愈到”的感觉?

在卷生卷死的大环境里,山西人用一种非常纯粹、非常本真的态度提醒我们:人这一辈子,别光想着怎么拼,还得学会什么时候该停。

午睡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高级也高级。它不靠什么高端设备,也不需要复杂教程,只需要你敢于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500

可惜很多人把“暂停”当成了懒散的象征,唯独山西人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告诉大家:懂得休息,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他们没有被焦虑裹挟,没有被节奏驱赶,反而在“躺平”中睡出了专注、效率、长寿,还意外收获了网友的全国羡慕票。

500

所以说,山西午睡文化表面是养生,内核却是最真实的生活智慧。懂得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卷、什么时候该躺,这才是真正的从容。

最后,送大家一句来自网友的金句:“工作诚可贵,睡眠价更高,若为健康故,加班皆可抛!”

那么问题来了——

今天,你山西式午睡了吗?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鹿

视频号: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