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在印太围堵中国时,中东成为中美竞争的新战场
当今世界,俄乌战争打得难解难分,欧洲被战火纠缠。美国虽然深深陷入俄乌战争,但拜登政府一刻也没有忘记遏制中国是美国的根本战略。近来美国召开美日印澳四国会谈,邀请东盟领导人前往美国,构建印太经济框架,试图在产业链和芯片供应上孤立中国。
美国深深介入俄乌战争,在印太方向全面遏制中国,但在中东方向上,美国却力有不逮,表现在从阿富汗仓惶撤军,在伊朗核协议上态度有所软化,在要求沙特增加石油产量问题上碰到了软钉子。中东从来都是大国竞争的主战场,为什么美国在中东方向略显疲态?本文将从沙特和美国关系演变这个角度入手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1945 年身患重病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乘坐美国海军巡洋舰前往中东,与沙特阿拉伯的创始人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会面,建立了双方的盟友关系。按照一位美国将军的话说,中东卡在亚欧非三大洲交汇的十字路口,扼守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海上枢纽,分别是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中东占全球石油储量的一半左右,占全球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将维系美元价值的锚从黄金转向石油,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同意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中东对美国利益攸关。
处于中东四战之地的沙特,特别需要找一个强大盟友保证其国家安全和石油交易顺畅,美国自然是首选。美国和沙特可以说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从1945年到现在,77 年过去了,沙特和美国仍然维系紧密的盟友关系;沙特是除了以色列之外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然而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两国关系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美国和沙特矛盾首先是因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1970年代,整个阿拉伯世界强烈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扩张。沙特是阿拉伯联盟的重要成员,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和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沙特向埃及叙利亚联军提供了大量金融支持和少量兵员。1973 年,沙特为了反对美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对以色列的支持,积极支持欧佩克发动石油禁运,将石油价格从3美元一桶推高到12美元一桶,引发了美国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但随着阿拉伯联军的屡战屡败,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国家逐步开始调整对以色列的政策。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和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戴维营和约》,埃以关系逐渐正常化。沙特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积极推进的角色。
从1980年对抗苏联入侵阿富汗,到两次海湾战争,沙特始终跟随美国。但沙特和美国的关系在2000年后一直矛盾不断。
美国和沙特关系僵化的表面起因仍然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但背后的伊朗因素似乎更为重要。
沙特与伊朗分属伊斯兰教两大分支,伊朗大部份人口是什叶派,伊朗是什叶派的带头大哥。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积极向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扩张,1982年在黎巴嫩成立真主党。伊朗试图建立从伊朗经伊拉克、叙利亚到黎巴嫩的什叶派之弧,争取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逊尼派的沙特历来是什叶派伊朗的主要对手,沙特和伊朗的较量很大程度上通过插手也门内战展开,伊朗支持也门什叶派的胡塞武装。而反美的胡塞武装则是沙特的眼中钉,胡塞武装经常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沙特。从2015年起沙特组织逊尼派伊斯兰联军直接和胡塞武装作战。
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东和平问题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诸方面开展斡旋。沙特希望克林顿能够向以色列施压,说服以色列归还在数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沙特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把叙利亚拉出伊朗的势力范围,削弱伊朗支持的真主党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势力,压制伊朗争夺伊斯兰主导地位的势头。
但所谓以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谈由于以色列右翼集团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2001年,巴勒斯坦发生第二次起义。当时的沙特王室认为华盛顿不愿意控制以色列而对克林顿政府极为不满。
2001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接着美国和西方在2003年发起了第二次海湾战争既伊拉克战争。虽然沙特很高兴看到萨达姆下台,但在两点上沙特不满意美国的做法。第一,沙特作为绝对君主制的王国,不支持小布什总统所谓的对伊拉克实行民主重建。第二,沙特希望选一个顺从的逊尼派将军来取代萨达姆作为伊拉克领导人,而不是选出一个有利于伊朗的什叶派政府;对于沙特人来说,这相当于把伊拉克交给了伊朗。
2011年阿拉伯之春,沙特王室的老朋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倒台,这虽然是美式民主的一次胜利,但再一次绷紧了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对沙特而言,美国在埃及鼓动民主革命比在伊拉克建立什叶派政府还要糟糕,埃及穆巴拉克的倒台对海湾地区的所有王朝都是威胁。
显然,民主政治和意识形态在美国和沙特的矛盾中扮演重要作用,这不仅体现在美国曾质问为什么911事件的恐怖分子大都来自沙特,也体现在2018 年发生的卡舒吉被杀的事件上。2018年10月,沙特持不同政见者,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卡舒吉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事馆中被杀,尸体被肢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调查认定沙特王储萨勒曼王子,沙特的实际掌权人,是暗杀事件的幕后主导。当时的特朗普总统为了拉拢沙特压制伊朗,没有公布这个调查报告。当时在野的拜登却公开谴责卡舒吉暗杀事件违背了人权的基本原则,沙特应被民主世界视为贱民。
拜登上台后,美国国家情报办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在2021年2月公布了指称萨勒曼王子批准“活捉或杀害”卡舒吉的报告。 萨勒曼王子否认这些指控,但表示他承担领导责任,沙特的相关人员在沙特被判了刑。因为此事,萨勒曼王子对拜登政府充满怨气和不信任。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萨勒曼王子在2021年9月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一次会谈中,当沙利文提及了卡舒吉遇害一事时,萨勒曼王子朝沙利文大喊大叫,说美国想也不要想让沙特增加石油产量。
拜登上台后准备恢复被特朗普总统撕毁的伊朗核协议的立场也助长了沙特王室对美国的不信任。拜登政府为了缓和与伊朗的关系,不再将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归类为恐怖组织,并宣布减少对沙特领导的针对胡塞武装的伊斯兰联军的军事支持。美国在2021年6月以维护设备为名从沙特阿拉伯撤走了几个反导弹系统,并冻结了对沙特的精确制导导弹销售。沙特受到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导弹袭击的风险陡然增加。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更是让沙特怀疑美国对中东的军事承诺。2021年夏,沙特取消了前往华盛顿的高级军事代表团,接着分别取消了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和国务卿布林肯的访问沙特计划。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关系降到几十年来的最低点。
沙特和美国的分歧和不信任因为俄乌战争而进一步加深。 白宫希望沙特生产更多原油,以抑制油价并削弱莫斯科的战争财政。但沙特并不打算配合美国的立场,在俄乌战争爆发的三周后,美国代表团前往利雅得,但受到了沙特的冷遇,沙特王子萨勒曼甚至拒绝接听拜登的电话。相反沙特似乎更倾向支持俄罗斯。沙特老国王穆罕默德亲王接听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电话,确认沙特致力于维持与莫斯科的石油产量协议。
美国与沙特关系持续僵化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沙特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美沙关系的前提是美国军队保卫沙特免受敌对势力的侵害,确保沙特的石油不间断地流向世界市场。但美国页岩油革命后沙特不再向美国出售石油,而沙特成为中国的最大供应商。第二,中国成为中东国家新的武器供应国。阿联酋、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埃及和阿尔及利亚都购买了中国的无人机。沙特在购买中国武器方面更是走在前头,根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沙特购买了多型号的中国弹道导弹,甚至有卫星图片显示沙特在一处先前由中国协助建造的地点制造导弹。
近来阿联酋放弃购买美国F-35隐形战机转而购买法国阵风战机。《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官员的话说,交易搁浅是因为阿联酋认为美国在军购中附加了太多条件,其中包括禁止使用中国华为的5G设备。近来,有外媒报道,沙特正在考虑对中国的石油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欧盟日前通过决议禁三分之二的俄罗斯石油,欧盟和美国亟需为欧洲寻找石油资源,美国必定会明里暗里向沙特施压,沙特会买美国面子吗?
近来中东和沙特形势出现了一系列变化,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 4 月到访利雅得拜访了萨勒曼王子。白宫同意在 11 月向沙特出售 6.5 亿美元的空对空导弹。拜登总统最近向沙特派遣了新大使,结束了15个月的空窗期。4月也门冲突各方达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停火协议,如果能就此维持和平,沙特将卸下一个巨大的包袱。沙特和伊朗的关系也有缓和的迹象。
总之,在美国将外交重心转向印太地区之际,中国正在通过 “一带一路”和进一步开放实行突围。中东国家在全球势力范围重组的关头也在寻找新的市场和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但同时也不会轻易的放弃美国的保护。中东地区已经成为美中两国政治和经济较量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