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畊宏现象冷思考:居家健身要不扰民,且适可而止,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

日前,疫情之下,人们出行受阻,全网火了一个“刘畊宏”。据新闻报道,刘畊宏和妻子网络直播燃脂健身操,有超1亿人次的直播观看成绩,创下了抖音直播2022年纪录。与此同时,刘畊宏现象带动了各类运动器材的热销,跳绳、瑜伽垫、泡沫滚轴、划船机在各大网络销量卖场倍增,似乎全中国一夜之间进入到“全民健身时代”。

500

刘畊宏健身直播

不过,笔者也注意到,居家健身带来的邻里纠纷也呈现出有增不减的态势。哪怕刘畊宏本人在做健身直播时,铺了隔音地毯,穿了袜子,但是楼下邻居依然感觉到强烈的噪音。另外,据新浪网报道,深圳一居民在家跳刘畊宏毽子操,将楼下天花板震得开裂脱落,所幸当时楼下没有砸到人,否则这个责任至少应该记一半在刘畊宏身上的!

在百度里检索“居家健身扰民”,竟然检索到924,000个结果!可见,“居家健身”的居民,对邻居造成的困扰,的确是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可见,居家健身对一些人来说是糖果,但是对另外一些人而言,不啻于一剂毒药!值得所有居家健身的人深思!

500

刘畊宏邻居抱怨噪音大

500

刘畊宏邻居也说噪音大

1995年,中国首部《体育法》获得通过,同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布实施。2009年,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广泛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和鼓励全体公民积极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机能和体制,是实现全面小康中全民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下,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因此下班后和节假日,各大健身场所人满为患,公园和公共开放空间跳舞、打拳的人比比皆是,社会公众以不同的形式,在切实将《全民健身计划》落在实处。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不太友好的“健身现象”,例如:高分贝的广场舞、马路上的“暴走团”、公园里的打陀螺、街头广场的甩鞭、夜深人静的吊嗓子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对公共交通、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其噪音之高,已达违法标准,实在不能把它们归于“全民健身”的行列。但如若将类似的活动放在居民楼内,我不敢想象邻居会是怎样的痛苦情形!

500

广场甩鞭

所以,笔者始终认为,无论是什么运动,无论在哪里健身,最基本的的原则都应该是不扰民,在户外场所是这样,居家更应该是这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一般“居民区”,其环境噪声标准值为昼间50分贝、夜间40分贝。第四十六条“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40分贝,仅相当于冰箱的嗡嗡声。居家锻炼,哪怕脚下包的全是海绵,一百多斤的体重,规律性锤击地板,噪音也一定大于40分贝。试想,楼下若住着神经衰弱的病人、待产的孕妇、做作业的孩子,这种“居家健身”的噪音,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刘畊宏本人做过许多防护之后,其邻居依然感受到极大噪音的原因,就在于此!

500

广场打陀螺

这几天,笔者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正说话间,楼上咚咚的敲击声音不绝于耳,朋友说邻居在跳“刘畊宏”。一个近200斤的大胖子,燃脂时的震幅,真不亚于一个“打夯机”,让吊灯都在有节奏地晃动着,真担心会突然掉落砸到人。朋友说,以前家里还很安静,自从迷上了“刘畊宏”,他家就没一天安生过。他找过楼上多次了,一点作用都没有。朋友说邻里邻居的,实在拉不下脸去报警,但是楼上噪音的确太大了,现在他的愿望就是希望“刘畊宏”尽快过气,好让他们一家回归平静的生活。说完,朋友一脸的无辜和无奈。

就居家健身,笔者咨询了从事健身方面的朋友。他说,从健身角度来说,健身房的有氧运动、燃脂能力、健康保护高于户外运动,更高于居家锻炼。而最重要的是,健身行业有个底线,就是不能扰民。笔者深以为然!

所以,站在老弱病残孕和学生学习、以及工薪族希望下班后休息的角度而言,居民楼最好永远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所以真心希望“刘畊宏”现象不要持续,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还普通民众一个静谧的休息空间!(陕西西安张岳琢)

500

静谧的居室,虽然鄙陋,但一定很温馨

(插图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