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努尔哈赤的祖先
谈一谈努尔哈赤的祖先
清朝历史,从努尔哈赤就已经开始编造,比如隐瞒自己真实姓名与明朝和朝鲜打交道。到了乾隆更是把历史抹杀篡改的一塌糊涂,关于温都部、鄂模惠、夹谷姓氏的历史基本上抹杀篡改误导。
清王朝灭亡后,日本人稻叶君山在一九一四年出版了《清朝全史》,据说是第一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著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这部书应该还是有历史学贡献的,但是,是不是有别的企图呢?日本想在东北建立傀儡应该是早有打算的。
其中,爱新觉罗氏并不是什么建州卫,并不是猛哥贴木儿的后裔,而且还有许多民间传说,事实真相应该是不难考证的。
———————————————————————————————————————
笔者之前已经有几篇努尔哈赤祖先的考证,经过新的资料对比验证,发现有一些细节不准确,发现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有很多。详细内容整理以后发表。本文只是初步推论努尔哈赤祖先的来历的可能性。
笔者依据比较靠谱的历史资料这样分析:
布库里雍顺建立了温都部。温都部的发展壮大,引起了辽政权的不安,因此受到遏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布库里雍顺的家族更多的存在既得利益阶级社会的各种弊端,结果当然注定是失败的。清朝所以在篡改《金史》中,没有贬低完颜部,是因为从明朝开始人们认为完颜女真与爱新觉罗氏同宗。
鄂多里城失守只有一个范嚓逃出来,这个范嚓最有可能是金史记载的窝谋罕。当时温都部姑里甸已经众叛亲离,很多人投奔完颜部,这些人成了攻打温都部窝谋海的先锋。
金史被乾隆篡改的一塌糊涂,温都部窝谋海姑里甸是什么关系让人莫名其妙,乌春窝谋罕如此同仇敌忾是怎么回事让人莫名其妙。
温都部一些人应该逃到朝鲜半岛。金朝时完颜勖上书皇帝:“我朝多年来所索要的户口,都是前世犯法作乱和叛离逃亡的人,是乌蠢、讹谟罕、阿海、阿合束之流的绪裔······”
元朝灭亡金朝的过程中,不排除这些后代帮助元朝。延边东部的努尔哈赤祖先传说,很可能是这个时期的反映。元朝后来征服朝鲜半岛,还有忽必烈讨伐乃颜叛乱,应该对窝谋罕的后人有影响。爱新觉罗氏的一个祖先叫索尔火的,来到长白山一处名为觉尔察的地方。到了明朝时因为有军功,来到抚顺县境内的社河流域和大伙房水库之间。在这里,几乎重新沿用了温都、鄂模惠、沙儿浒的名称。
明政府于成化三年(1467)、十四年(1481),两次征调朝鲜军队与明军夹击建州三卫,使其遭受严重的挫伤。
1488年努尔哈赤先人率领喜塔拉氏先人来到赫图阿拉抢夺地盘。
孟特木是更早之前的祖先呢还是来赫图阿拉抢地盘的这个祖先?需要考证。俄朵怜的名称源自鄂多里,应该是元朝把鄂模惠的人们迁往依兰的。到这里抢地盘也算是报家族以前的仇。
赫图阿拉的苏子河,吉林省额穆镇也有苏子河这个地名。赫图阿拉附近的觉尔察城,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长兄德世库所建的城寨。这不是索尔火的觉尔察,应该是纪念祖先所在地而沿用的名称。
建州卫第一代首领阿哈出,现在姓啥都莫名其妙,或姓金,或姓古伦,或姓童。猛哥帖木儿,或姓夹温或姓佟。还有所谓的努尔哈赤也姓佟。
为什么姓佟呢?比如努尔哈赤的原配妻子佟佳氏·哈哈纳扎青,冒姓佟 (明代佟姓汉人乃辽东望族,不少佟佳氏女真人冒姓佟,以佟姓汉人自居)。万历五年(1577年)与年仅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结婚。 努尔哈赤是佟氏的赘婿,努尔哈赤本人也并不讳言,当时明朝政府亦称“佟努尔哈赤”,于佟氏去世后才改回姓爱新觉罗。但皇族后代后来受汉俗影响,认为开国皇帝曾经入赘是件不光彩的事,转而加以避讳。
请参考:《福陵觉尔察氏谱书》,《永陵喜塔腊氏谱书》与《谱单》。
长白山是中国名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发源地。因其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1949年以前全部属于中国,后来被割送一半给朝鲜。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鲜革命圣地”的多次恳请下,1962年中朝鲜政府重新划定边界,中国国界线在天池地段后退30千米。
从山海经的记载到元朝,朝鲜半岛的领土历史是很明确的。渤海国时期的疆域,南以浿江(今大同江)和泥河(今龙兴江)与新罗为界,北抵今三江平原一带,与北黑水靺鞨相接,东临日本海。
——————————————————————
布库里雍顺的归属地是十分明确的。
满洲实录开篇:
長白山高約二百里週圍約千里此山之上有一潭名闥門週圍約八十里鴨綠混同愛滹三江俱從此山流出鴨綠江自山南瀉出向西流直入遼東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瀉出向北流直入北海愛滹江向東流直入東海此三江中每出珠寶長白山山高地寒風勁不休夏日環山之獸俱投憩此山中此山盡是浮石乃東北一名山也
————————————————————————————
这是指长白山天池一带。渤海国灭亡后,许多人在鸭绿江图们江避难。因此,布库里雍顺的先人很有可能是渤海国人。
滿洲原起於長白山之東北布庫哩山下一泊名布勒瑚里初天降三仙女浴於泊長名恩古倫次名正古倫三名佛庫倫浴畢上岸有神鵲銜一朱果置佛庫倫衣上色甚鮮妍佛庫倫愛之不忍釋手遂銜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覺腹重不能同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藥諒無死理此乃天意俟爾身輕上昇未晚遂別去佛庫倫後生一男生而能言焂爾長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實令汝以定亂國可往彼處將所生緣由一一詳說乃與一舟順水去即其地也言訖忽不見其子乘舟順流而下至於人居之處登岸折柳條為坐具似椅形獨踞其上彼時長白山東南鄂謨輝【地名】鄂多理【城名】內有三姓爭為雄長終日互相殺傷
——————————————————————————
这里的这个长白山是指张广才岭。张广才岭东北恰恰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张广才岭东南就是鄂模惠之野。很明显,布库里雍顺传说在暗指祖先来源。
布库里雍顺最初的来历:
尔勒在满语是同音,玛尔胡哩—布勒瑚里,布葛山—布库哩山。今宁安市南面的卧龙河水库和榆树沟山。
玛尔瑚哩窝集:在城南(宁古塔新城宁,今宁安市)一百五十里,嘎哈哩河发源于此,岭上有古庙一所曰关帝庙,此涧长十余里,树木稠密。
玛尔胡哩河:在城西南五十里,与下阿布河并源出玛尔瑚哩窝集,北流汇胡尔哈河,注于镜泊。布葛山:在城西南一百十里,在镜泊湖北岸,高五里,周围一百里。很可能是榆树沟山。
宁安市南面的卧龙河水库和榆树沟山。很可能是布库里雍顺出生地,跟随父母曾经在此隐居。布库里雍顺知道胡里改的三仙女传说,借着这个故事也说自己是三仙女后代。后在牡丹岭沿牡丹江漂流来到敦化市黑石乡丹南村,这里是鄂模惠之野的南部。
牡丹江是渤海国的母亲河。布库里雍顺当然对牡丹江做了全面考察。牡丹江源头的江源镇布库哩山应该是布库里雍顺从出发点。
满族包括胡里改,温都部就是胡里改后裔,源自挹娄。胡里改的三仙女传说是在黑河市到逊克县一带,是挹娄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反映。
布库里雍顺虽然不是明确胡里改人,但是与各个觉罗都是依靠胡里改温都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且渤海国时代,各个族群已经互相联系很密切了。
唐·张建章《渤海国记》:“渤海国以粟末靺鞨建国而兼有朝鲜、濊貊、沃沮、夫余、高丽、弁韩、挹娄、铁利、拂涅、越喜、汩咄、安居骨诸国(部)种族”。这里的“诸国”并非国家之国,而是指部族而言,可见渤海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挹娄胡里改的三仙女传说的布勒瑚里池和布库哩山
黑河市黑河到逊克县:夏、商、周时期属肃慎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期属挹娄辖境。
南北朝时期属勿吉辖境。早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中就有同名山湖的记载:“布库哩山,齐齐哈尔城东北九百七十五里”,“布勒呼哩湖,齐齐哈尔城东北一千七十里”。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康熙四十九年满文本《黑龙江流域图》也清晰地标注出这一山一湖的方位:布库哩山绵延于黑龙江东西两岸,满文注记“布库哩山”位于黑龙江西岸、黑龙江城下方;布勒呼哩湖位于黑龙江东岸、旧瑷珲城下方。此后,黑龙江将军衙门在编撰一统志资料、舆地图说资料时也都对“布库哩山”、“布勒瑚哩湖”的方位作过同样的描述。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抗击沙皇俄国的入侵,于黑龙江左岸(今俄罗斯境内的维笑勒依村)筑黑龙江城(瑷珲城),江左岸的城堡称旧瑷珲。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黑龙江江右岸的达呼尔族城堡一托尔加城(今爱珲公社)仍称此地为黑龙江城(瑷珲城)
——————————————————————————————
布勒呼哩湖位于黑龙江东岸、旧瑷珲城下方。搞清楚对岸的维笑勒依村,下游就会找到布勒呼哩湖。“布库哩山”位于黑龙江西岸、黑龙江城下方。布库哩山与布勒呼哩湖应该相距30-40公里,位置在黑河市爱辉区南老城(瑷珲)镇沿黑龙江至逊克县的两岸。这个传说反映了祖先在母系社会的记忆,并且开始发展壮大。
三仙女传说是挹娄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反映。布库哩山是不是三架山二架山一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