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计划经济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李非
计划经济是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国家经济计划在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日本经济发展,首先要依赖能源。能源是经济的粮食,离开能源,寸步难行。这是日本这个曾经的全球列强国强盛的经验之一,也成为日本二战后最初的产业发展计划。
在战后百废待兴,人们缺衣少食之时,日本政府制订了“重点生产方式”的产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要求,集中国内所有力量达到年产3000万吨煤的指标。要有这些煤炭,就要有挖掘生产这些煤炭的机械设备。为有这些设备,日本政府计划人员不惜向美国占领军当局恳请进口炼钢用原油两万吨。最终,3000万吨煤的生产计划如期完成。日本经济的活力被重新点燃。
1955年,日本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并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产业政策。计划内容提到,为保证日本经济6.5%的增长率,出口增长就要保证达到10.5%。到1958年,日本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5.9%。
从1958年到1963年,与中国大跃进同一时期,日本也在进行以重、化工业的巨大投资和建设大跃进。在这期间,钢铁取代纺织品成为主要出口物资,其它出口产品则主要是汽车、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这一时期,日本实行“国民收入倍增”的五年计划。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8%,人均GDP年均增长达到了9.8%。
在本国强大的重、化工业支持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日本从最简单的人工缝纫机做起,直到出口产品升级到汽车、机床和家用电器,乃至成套设备。在这期间,政府用行业指导、产品补贴、低利率、低汇率、对特定企业减免税、出口补贴等多重措施促进计划的完成。
1961至1968年,日本实施“全国综合开发“的计划,建设新产业城市,避免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均衡发展国土。
1969年至1976年,日本为实现高福利社会,制定了“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进入到对全日本的“列岛改造”。田中角荣首相的竞选纲领,正是《日本列岛改造论》。在此期间,日本的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丰田、马自达、本田和日产公司均成为全球顶级的制造商,“日本制造”在全球成为高品质的象征。1978年,日本GDP达到全球第二,日本经济起飞。
日本成功的计划经济,一度成为改开之初,中国计划人员的学习对像。并邀请若干日本计划专家来华交流。这些专家受到当时中国领导人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