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的广告为何能精准的预判你的需求
喜欢网上冲浪的你,在抖音和B站一定见过这样的推荐:“赶快来和下载**app,和萌妹子一起玩耍吧。仅限xx地区(你的位置所在)”、“快来学日语!仅限xx地区(你的位置所在)”。大数据的风没刮多久,先在广告上用的很纯熟了。
那么这些广告是如何找到你并且精准的预判你的需求的呢?那是因为app知道你在用哪一部手机,你在上面进行了哪些操作(包括各类搜索、应用使用时长,阅读文章类型等)。而这就牵扯到了手机上的“隐私政策”问题。
那么苹果和安卓用户的体验都相同吗?就日常体验而言,半斤八两。虽然因为苹果的隐私政策明显优于google,但是两家体验其实差别不大。安卓用户可以在网页中看到某宝广告的精准投放,苹果用户同样可以在app中见到机票推荐。
(一)iOS系统的隐私策略
在很多用户心中,设备标识好像就只有IMEI,其实不然。下表中,打钩项即是该系统支持的设备识别码。
你会发现,设备唯一标识才是广告精准找到你的根源。手机号账号等只是第二手段。对于苹果手机而言,IDFV是应用提供者的标识码,拥有此码的开发者可以得到你在应用内的行为数据。但是应用卸载或重新安装后(不含升级)后,它就改变了。IDFA则不同,苹果为了给广告商留一条活路,就留下了这个识别符。它的作用是检测批量推送的广告的效果,此外广告商可以跨应用追踪。它也可以重置,但触发几率太低(可以通过设置—通用—还原—还原位置和隐私来关闭)。显然,IDFA的权限高于IDFV,而且IDFA的变动几率较小。因此,IDFA也成为了苹果手机上最常用的广告识别符。
在苹果的严格隐私政策下,除了一些流氓开发商,绝大部分app都是很好地遵守了相关规定。只是,第三方的设备指纹、账号授权登录体系等等仍然可以成为广告商使用的追踪手段。所以,体验虽比安卓强,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尔尔。
(二)Android的隐私策略
同样结合上表,Device ID、IMEI和Mac地址是安卓所采用的设备标识码。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两种识别码是唯一的,固定的,用户无权更改。除了防止防止应用获取相关权限,你无法改变它们。大部分安卓软件(Android6.0以后)在安装时会要求“IMEI,通讯录”等权限。虽然谷歌加入了应用权限获取弹窗,但如果不是MIUI等深度定制的系统,很可能你拒绝授权某权限后,应用就会告诉你:“不给?你别用了。我下面开始表演闪退。”
TX美其名曰,为了安全起见。但苹果系统为何不用获取IMEI呢?当然因为苹果隐私政策限制也没法获取。
那么我们只能看着广告精准找到你,束手无策吗?并不是,只是各类方法的门槛都太高。苹果越狱Flex应用、安卓root修改权限装xposed框架等都能抹除手机上的广告,但这只适用于一部分人,对大部分人来说,三分隐私换十分便利,似乎已经从怨恨变为无奈的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