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学古代的东西有什么用处,我讲了一个《大唐西域记》里的故事
我教法律制度史方面的课程。因为中国古代的法律距今时间上比较遥远,有很多生僻的名词术语,还有令人生畏的文言文,学生感觉头大。便不时有人问:老师,现在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我不想指责学生功利,他们在意考试成绩理所当然。而学这些费力又不好考的课程,如果没有内在动力的确是难为。于是,我后来每次上第一堂课都会讲一个从《大唐西域记》读到的故事。
这是玄奘游历至僧伽罗国即今天的斯里兰卡听到的一个传说,与该国最早的立国者有关。
僧伽罗国又叫执狮子国,执狮子者是它最早的王。传说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头雄狮看上一个民女,便将她背回去做老婆。过了一段时间,这民女趁狮子外出觅食逃走了。狮子到处寻找不见踪影,怀疑是周围村庄的村民把它老婆藏起来了,很是愤怒,便四处攻击人类。这情况持续了多年。为除掉祸患,不少猎人进山想杀死狮子,结果都是有去无回。
狮子的老婆的确一直藏在某个村庄。她离开雄狮时已经怀有身孕,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孩子渐渐长大。十多年后,男孩成长为一个孔武有力的少年。不过,他的母亲并未告诉他父亲的事。眼见这么多猎人去猎杀狮子反被吃掉,少年下决心自己进山除掉这个祸害。
他没告知母亲就独自进山了。后来找到了狮子居住的洞穴,双方一打照面,父亲立刻猜出来者的身份,它登时丧失了战斗力。儿子趁机猎杀了狮子。事后,他才从母亲那里得知自己和狮子的关系。
百姓们欢呼,感谢英雄少年为民除害,推举他做了他们的王。
我对这个故事做了如下总结。狮子可以被视为过去历史的象征,今天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制度文化便是过去的儿子。虽然我们可以否定过去的东西,但历史的血脉仍在我们身上延续。狮子的儿子之所以成为英雄,恰是因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继承了它的力量和勇气。区别只在于,儿子是否自觉到他与父亲的关系。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回到制度层面,当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制度文化,就会发现,历史就在现实中。虽然看上去古代的具体制度基本已被废除,但是它们当中经历史沉淀存留下的理念仍然活着,在今天的制度或社会观念中时隐时现。还是那句话,你要能认得它。只有认识它,才知道如何扬弃,如何应对当下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