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观察,放大看谷歌地图,就能看出世界上哪些国家才是真正的主权国家
上班摸鱼,偶然间想到泰国克拉地峡运河为何迟迟不开挖凿的问题,如果你观察过相关新闻,可以知道泰国人历来多次找出各种理由,例如担心开挖运河后导致国家南北分裂等等,其实细究之下多数其实颇为无厘头。今天闲暇时间打开谷歌地图,发现从谷歌地图的角度观察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有了新的视角去回答。
大家都知道谷歌地图和百度地图一样都提供街景模式,在2019年之前,这个功能曾在国际旅行中给人生地不熟的旅客提供诸多便利,我们开启这个模式后把地图拉远后大概看到的图是这样的。
(图为谷歌地图街景模式的欧亚大陆视角)
一个作为新世纪好青年的常识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过完之后,我们所在的世界处于少数强国集团对抗的局势之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可避免地沦为某个或某几个集团的附庸,为人驱策,也就是常说的主权丧失,并且进一步直接导致经济和民生权益受到剥削。而我们从谷歌地图的角度看,则惊人地发现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主权国家与非主权国家之间,似乎恰好与地图街景模式的染色区域重合。目前国际力量中的强国集团,似乎“刚好”都在谷歌小车被允许扫描的区域之外,而某些国家却又似是而非(比如俄罗斯)。起码在笔者看来,这不得不说是个颇有趣的发现。
在讲解我们能从图中观察到什么信息之前,笔者觉得需要先科普一些常识。我们已知,21世纪一些军事和战略上的常识有以下几点,我们一条一条逐条推导:
1、在国际社会秩序逐渐回归原始,合约和国际组织不能保护权益,手里的枪杆子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导弹对一国军事来说是一种非对等的战略力量。
2、非对等指的是,导弹是一种若被合理运用,效费比非常可观的武器。任你消费弥多,拥有强大的传统军事实力,坦克飞机航母大炮却往往被一发导弹克制,如果一发不行那就两发。现实中的例子就是,在40年前的马岛,任凭你带英帝国再强,还是被只有六枚进口导弹的阿根廷击沉了驱逐舰。
3、导弹这么重要,那么发展导弹技术也就变得重要。而该技术中重要的一环是如何让导弹打得准的问题,也就是制导问题。
4、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卫星导航,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当下主权国家面临的可能的威胁场景中,卫星制导对于导弹是不那么可靠的技术,一旦爆发区域战争(或全面战争)中,太空战会早一步打响,击毁或干扰卫星的成本是远比发射新卫星要低的,所以基本可以认为高烈度战争中卫星制导是不可用的状态。如果不想随着对抗变得激烈,手头的导弹武器反倒无法使用,那就需要卫星导航之外的制导技术。
5、脱离卫星后,导弹想要“感知自己在哪里”,主要依靠的技术有:
A."陀螺仪"导航(也就是我们手机里能检测到手机是竖屏还是躺倒的大家都很常见了玩意),问题在于无论制造精度再高它也一定会积累性产生误差。
B. "六分仪"导航,也就是在几百年前人类已经能全球航行,当时虽然没有卫星但船长们也能准确知道自己在哪里,原理就是通过精确测定和对比太阳和星星的位置,这项技术在今天当然仍是可用且比卫星更加可靠的,问题在于该种观察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无法提供准确结果,例如虽然可以观察到自身所处精度维度,但精度偏差要求低于一公里或几百米时这种观察无法提供可靠结果。
C. "数据库对比"导航,也就是通过在导弹内部安装微型电脑(这在21世纪不是什么困难,毕竟我们买一台不错的手机也只需要消费两千块人民币和200克重量),飞行时通过惯性制导和观测制导确定大致位置范围,然后再用拍摄到的数据对比内置地理信息数据库,就可以得到精确到米级的制导结果。
6、由此可知地理信息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仅考虑战争需求中的导弹一种武器的话,它也是导弹能形成战略威慑的逻辑基础之一。其重要性类似于,你认为16世纪拥有白艘三位大帆船的舰队控制重要航路对于一国有多重要,那么地纹数据对于21世纪现代国家就有多重要。
7、所以地纹数据其实一直是高度保密的(同理还有一国控制海域内的海纹数据)。有的朋友可能会疑惑说现在卫星不是都能看的很详细,但是其实我们平常在百度或谷歌地图中能随手查到的地图信息都经过了微妙的大量细节上的扭曲,使得他们无法被用于军事目的。同时由于现代遥感卫星虽然精度已经很高,但对于具体测量山川河流、地势高低变化方面仍然力有不逮。这种时候所谓“街景地图”的拍拍小车提供的数据,就一下子从便民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了。
说了这么多终于得出结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谷歌地图上为什么有些地区的“街景数据”密密麻麻,但大多数主权国家的地区却是一片空白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谷歌地图查看到哪些国家放弃了“地纹主权”,其中一些观察是颇有意思的,因为放弃地纹主权实际上代表该国是完全放下了手里的“枪杆子”了的(但一些国家偏又维持了庞大的常规军力,其间种种颇为耐人寻味)。
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首先毫无疑问是拥有自主权的国家,没有任何谷歌地图的足迹(香港和台湾地区例外),而中国周边国家之中,北朝鲜显然也不允许谷歌地图车进入,而南韩、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则提供了详细到几乎覆盖了全国的密密麻麻的街景车测绘数据。
视角逐渐向南,我们可以看到印度除新德里中零星少部分区域有数据外几乎全国都是空白,而旁边的斯里兰卡、孟加拉却有着覆盖全国的详尽数据,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印度作为一个年轻的民族国家的野心,以及他在当下国际局势中处于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并不完全意义上沦为西方附庸的现状。
中亚方面,各种土库曼、乌兹别克等斯坦的数据都是空白的,被战火摧残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及永远被邪恶轴心封锁的伊朗的数据也都是空白的,以色列和土耳其则都提供了覆盖全国的数据。考虑到谷歌可以被认为是以美国、英国、以色列为代表的某些势力所有,所以以色列数据自己扫描自己这是很正常的,土耳其的全国数据则为其“反复横跳”的行为提供了逻辑依据,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它奇怪,也许只是因为我们不懂它。
(欧洲地区放大地图)
放大看欧洲,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扫描结果遍布其间。从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这些原属苏联的国家的数据,也体现出近20年来欧洲联盟突破了二战后被人为限制的“小欧洲”,向东欧进发形成大欧洲的战略进展(这同时也是从美国作为民族国家角度的战略失败)。其中完全没有数据的白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仍和俄国站在一起,而相比之下,有数据,但并不致密的乌克兰则成了危机爆发的对象。
波黑没有提供数据,塞尔维亚提供了,但只提供了一点点,在密密麻麻的蓝色欧中中也显得颇为鹤立鸡群,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国近几年的政策和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几乎没有提供数据,相比于全国提供的“五常”法国,似乎我们可以窥视到德国在欧洲联盟战略中的野心。而俄罗斯则提供了还算相当相近的数据,似乎这也可以解释的了,为什么在2022年之前我们了解到的俄国中,年轻阶层似乎都被渗透得颇惨,以至于有些时候导了让人怀疑普京能否稳定统治的程度,同时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庞大的帝国衰落后,普京为什么这次在家门口打一场仗也完全没打出战前大家设想中的风卷残云,而是表现得颇为磕磕绊绊。
最后我们也许可以回答文章中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泰国迟迟不开凿克拉地峡运河了。如果以“谷歌视角”来观察全球的话,那么泰国应当被划分为没有主权的国家一类。那么此时开凿一条经济上收益有限(对本国经济收益巨大,但对全球经济收益有限,通航能缩减传统马六甲航线约1000公里航程,按海船平均15-20节航速计算,大约为每船每航线节省1天时间、几十万人民币综合成本),但战略上风险无限,却只从中国视角来看有巨大战略好处运河,泰国既得利益者集团选择不开凿也是完全理性的决策了。
最后提一句,虽然谷歌不向中国大陆提供服务,但知识本身不带有政治立场,我非常推崇张文木老师提到的,每家都应该给孩子买一张可以看清“帕米尔高原到印度平原海拔落差”的三维地图,有助于孩子们正确理解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的道理。同理,通过合法方式访问谷歌地图,也是孩子们学习和了解世界的好工具。抛开上文的严肃内容不谈,街景还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功能,足不出户即可在全球的街道上漫步,可以好好看看各国的城市、乡镇之间风貌到底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