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GDP论”以及”唯人均GDP论”不再可靠

500

【本文来自《陈经:两个“突发意外”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目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一、国际经济学界中的一些开明人士或学者,早就已经认识到“唯GDP论”或者”唯人均GDP论”不(再)可靠,它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内部,绝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准持续得到改善还是陷入长期停滞不前,尤其在与美元简单挂钩货币政策不自主的情况下。我们国家领导层也早已清醒深刻认识到这一层并作出了一些列追求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与规划,但我们整个社会面(包括学界、媒体、经济统计等)目前对它理解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

二、海外疫情迟迟看不到终点,“外防输入,内防输出”,“防疫抗疫常态化”,我们国家已经实施了不短的时间了,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肯定很明显(毋庸讳言)。所以就此早已形成的形势是,一方面坚持防控疫情大政方针(各种配套政策)不动摇,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将防疫抗疫次生负面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降到最低,(同样毋庸置疑)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各个地方各层各级城乡政府主动出击,不懈怠,

—— 绝不可以高估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的一个时刻 —— 尤其是在我们这么大一个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尚那么明显的发展中国家 —— 普通百姓“常态化”防疫阻疫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会那么容易、低成本。倘若建立在这样的经验认知基础上,并充分务实地考虑到我们不少大中型城市目前基层公共治理综合服务软设施的脆弱和薄弱,地方政府唯一(不得不追加)要做的很可能就是,主动积极地趁此“机会”(无可奈何的机会)补上(城乡基层治理公共综合服务软设施的)短板,补上已经呈现出的弱项。硬件设施建设相对很容易(也很适合)通过调动市场机制去实现,但一些明显不具营利性质的社会(重点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公共事业,市场很少会感兴趣。其实私人市场本身它也没那个愿力能力,只有地方政府通过算大账,算好长期账,主动出击才有可能破题。

三、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地发展,相当大程度受制于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大环境变化,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不可以)将我们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其他国家(包括一些崇信“美式资本主义”的国家)经济衰退上。经济全球化时代,所谓“零和博弈”其实是“负和游戏”,21世纪“金玉其外的”美式资本主义的真面目,已经揭示出了这一点。美式资本主义衰败,才真正是未来美国走向幸福的开始。

四、“许多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远不如中国,民众勤劳和产出也远低于中国劳动者,自然资源也一般,为何却是人均GDP高得多的发达国家?”——这中间的因素除了陈先生已经提到的一些(很重要但又很不充分)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快速(甚至高速)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围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刀刃向内,坚持继续扩大对内对外的开放,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向前进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