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低俗流量迫在眉睫

现如今,流量为王几乎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高流量意味着高关注度,高关注度意味着更多的潜在客户,庞大的潜在客户意味着更多变现的可能,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

原本融媒体通过高质量的内容产出、制造商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来获取高流量的方式顺理成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利益的驱使,其中出现了部分人想要走捷径,通过低俗营销或者文案在短时间内收获巨大流量,并实现了快速变现。由于这些“成功案例”的不断涌现,并且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逐渐让部分人员的信念产生了动摇,从而罔顾伦理道德及社会影响,加入到了低俗流量的大军里面。其中不乏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衣着清凉的椰树牌椰汁、充满暗示性词语的卫龙辣条、侮辱女性的茶颜悦色等。这些知名企业的堕落让人痛心疾首,也应注意到社会危害的巨大,毕竟这些知名企业的产品遍布大街小巷,有些产品的受众甚至是青少年。

环顾周围,我们不难发现低俗流量已经慢慢侵蚀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为了降低恶劣的社会影响大刀阔斧的整治已经迫在眉睫。但想要依靠企业的自我约束来减少低俗流量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前段时间的清朗行动已经处理的相当一部分低俗流量制造者,但还是缺乏相对应的长效机制,所以最终还是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来强制约束他们。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填补执法空白,加强事前监管。比如,对于广告包装、营销文案采用事前报备核准,才能在实体和网络上进行大批量的推广。二、制定相应奖励措施,加强对低俗流量进行事中监督。例如对举报低俗流量的个人或者单位认定后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压缩低俗流量的生存空间。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加强事后惩戒、处罚力度,让企业和个人不敢以身试法。比如可以对认定为低俗流量的个人或单位,处以流量期效益一到三倍的处罚,从而让他们不敢触碰红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