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我听了他的一首歌

我想和一些老朋友们说说心里话。

第一次参加歌手的发布会

我是从来没有去过什么新专辑发布会啊、演唱会啊之类的场合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人喜静,不喜动。

一个好友喊我去听一个歌手的新专辑发布会,还有现场秀。她之前就给我推荐过这个歌手的歌,我去听了还不错,后来也转过几次。难得周末闲来无事,既然喊我去了,那我就去听听也无妨。感受感受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收拾收拾这两天压抑的心情。

500

路过很多次,第一次进去。

因为是第一次去,按着以前参加各种发布会的经验,我虽然知道这不是正装的发布会,但是还是提前了一个小时过去。然而,到了地方之后,让我感觉到好像自己走错了地方……因为有很多人在排队……是歌迷。大家都在规规矩矩的排队,挺自觉。

与歌迷的尬聊

于是我就顺势排在后面,和另外一个小哥聊了聊。他说他是过来帮忙的,因为今天有他的朋友过来。我问他,是歌迷吗?他说听过他的歌,也不知道算不算歌迷,就是觉得挺好听的。然后,小伙子反问我了一句:叔叔,你这个年龄也听嘻哈啊?

……

说实话,单纯看脸,我没觉得我比他老多少。出于礼貌,我说:我写民谣的,很少听嘻哈。他听完,跟我说:那也没有关系,都是音乐嘛,听歌的人本来就很少了,不用分那么多的。

这个回答,倒是让我对他前面喊我“叔叔”的尴尬减少了不少,很舒服的回答,包容,善良。我顺势又问了一句:你那年的啊?他毫不在意:我80后。

……

我决定用看手机打破这种尴尬,好在朋友这个时候发了微信过来:你可以直接进去,我跟他们说了。进场之后,我没有看见我熟悉的发布会那种布局——我一直以为发布会只有一种形式,没想到这里是个舞台,我忽然反应过来,这是歌手的发布会,不是政府的。关于发布会的布局什么,我拍了几张,不过没有人家媒体记者拍的好,索性就不发了。

作为研究舆论的人,站在第三方观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朋友还没有过来的时候,我先和已经进场的歌迷聊了聊。不得不说这个发布会现场有很多漂亮的姑娘。逆徒姚春一直跟我说北京有漂亮的姑娘,只是我没有去对地方。现在我知道了,新专辑发布会,应该是个有漂亮姑娘的地方。

于是,去和姑娘聊天:你喜欢他的歌啊?姑娘一脸懵逼:不喜欢我来干嘛?我说,主要是我没有听过太多他的歌,第一次来。姑娘一脸恍然大悟:那还是可以听听看看的,他的歌很有中国风的味道,尤其是歌词写得很好。然后开始跟我介绍了一堆他的歌,什么《空城计》、《长河》、《沧海一声笑》之类的。我的概念里,愿意来现场的歌迷,应该是真歌迷了。但是,我更在意的是歌迷的年龄构成,聊了一会儿,我问:姑娘啊,你大几了啊?姑娘笑的一脸灿烂:我都上班两年了。

好吧……一直看到这位兄弟之后,我感觉才稍微好了些。

500

这位兄弟的身材比我好多了

现场的体会

接着就是新专辑发布会,整个新专辑发布会里,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扶贫的部分。他把奖金捐了我知道,说是盖音乐教室。但是,后续怎么样了?是炒作还是真的?一个歌手去写歌,拿奖什么的,都是职业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公益活动是否落实,是我在意的。是否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是我观察的角度。

2018年,他捐的音乐教室,盖好的有二三十间——其实这是个可以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是在他的宣传片里,只是一提而过。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有后续。我问朋友,这个事儿为啥不好好做个片子?朋友跟我说,人家低调呗,听歌了。

接着就是回馈歌迷,做游戏,然后开始现场唱歌。一共唱了六首左右。我只录了两首,都发了微博。一首是《万里长城》,一首是《沧海一声笑》。之所以录着两首的原因很简单:好听。顺便说一句,这个伴奏是现场伴奏,不是背景音乐。

其实搞音乐的都明白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场伴奏唱和背景音乐唱是不一样的,现场伴奏唱,是需要排练的。歌手和乐队的磨合,很重要。这一点对于我而言,又是个加分项。我虽然不怎么写娱乐圈的事情,但是,我还是会偶尔不小心看见一些娱乐圈的新闻,唱歌是歌手的工作,对于工作是否认真的态度,要从细节来看。

第一次现场的体会,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我的视频拍的并不好,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很嗨。由于个人原因,并没有拍那么嗨的场景——嗨是正常的,不需要我去拍。看看歌迷们拍的也就知道了。而看这个发布会嘛,确实让我的心情好了不少。朋友跟我说,有机会也出来转转,不要每天都那么沉重。我说好。出门的时候,我买了两张GAI签名的专辑,拿回来给我的胖友们抽奖。

500

抽奖不在这里

后续的事情

其实这个事情只是个小事情,记录了那么多内容下来,并不是我动笔的原因。动笔的原因,是开篇的第一句:我想和一些老朋友们说说心里话。

我发了抽奖微博之后,有另外一个老朋友很隐晦的提醒我:胖,你要悠着点儿。我看过之后,其实是一脸懵逼的。因为我不知道为啥要悠着点。于是就去搜。花了几个小时看新闻,搜集资料,看他参加综艺活动、比赛、访谈等等的视频。

看完了一圈,也找到了那个所谓的黑历史,也看完了。我想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这一代人,深受一个电影的影响,那个电影叫《古惑仔》。是个系列电影。在那个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是会模仿里面的人物,一时间短短几条街上就有十几个浩南,再隔几个街区,就有十几个山鸡…动辄为兄弟两肋插刀,打群架,抽烟喝酒,纹身搞事情…荒唐的青春么,谁都有过的…我看了一下他,88年的,和我差不多是一代人。

每个时代都有不曾记录过的青春,80后至今也没有人像60后或70后一样去写伤痕文学的人,因为对待命运的态度,我们不太一样。我们青春时代的苦闷和遭遇,虽然也有过艰辛和不堪,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从未放弃过希望。当然,现在也有不少80后当了公知,或者在贩卖概念赚钱。

我在跟学生们讲课的时候,一直讲我是在社会底层待过的人。在看GAI的作品之前,我几乎快把那段时间的日子忘记了。我不想去给那个下架的作品辩解什么,就像《古惑仔》一样,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确实是过于刺激了,是有害的。下架了就下架了,没啥大不了的。干这一行的,哪个没有被下架过?我们写评论的,即便是又红又专如我,被下架的评论也有几百篇了,扯远了,拉回来。

500

谁还没个青春么?

社会底层的人是怎样的?以我现在的状态和三观而言:我个人理解,是很糟糕的。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弱势、穷。因为弱势,所以不得不抱团取暖,搞个老乡会啊、社团啊什么的,当个相互帮扶的组织。穷是因为读书不好,但是从小就在帮家里做工了,甚至会出去打工,过早的参与劳动,体力还不错,所以只能去做些力气活儿——曾经在我们那边街上混的最猛的,打架最狠的,不是我们这些人,而是一个叫凉台村的孩子们。

凉台村是个城中村,现在已经拆除了。凉台村的孩子很团结,如果有人被欺负了,一嗓子就可以喊出来一大群。而另外一些比较猛的群体,例如菜队的,小营盘的,红旗公社的。听听这些名字,各位胖友也大概可以想象的出都是怎样的地方,无一例外都不在城市里。这些地方的群众,在过去并不富裕,每天都辛苦的工作,却挣不了几个钱。教育孩子很专业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事实上是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不要犯法,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父母的话等等这种最基本的层面。至于说其他的,他们没有条件去做。每天都奔波于生计,怎么可能再有时间去教育孩子?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便如此,这样类似的群体,在我国依然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精准扶贫的政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穷到都已经去做力气活儿的程度了,就别要去太高了。而曾经的社会治安,并不是现在这个状态。我记得我在过去的文章里讲过,民风淳朴的地方,往往是怎么解决问题。虽然法治建设已经开展很多年了,提出了很多年,推动了很多年,然而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是这个。

看了上面这段,是不是各位胖友觉得我写的是很久以前的事?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历史。依法治国真正意义的成为基本国策,那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才有的,哪年?2014年。到现在,才几年?感受到国家的变化了吗?虽然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大家感受到变化了吗?年龄越大的人,感受变化越大。对于年轻人而言,看我说我们青春的那段儿,就像是看几十年前的事情对不?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遥远,只是现在年轻人生活的时代,比我们年轻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

放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来看,事实上,嘻哈音乐是只是一个年轻人表达情绪和心境的方式,是一个渠道。现在已经不是在舆论最热点的时候,也不至于说是蹭谁热度的事儿。就是单纯就事论事。

可能有胖友觉得我对于GAI过于温柔、宽容了——因为我翻了翻关于他的报道和他本人的一些言论,简单讲一句:他在造成恶劣影响和舆论关注之前,主动下架了不适合公开发布的作品,而不是在造成恶劣影响之后被迫下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两回事。

在他成名之后,为人低调,并没有做出危害他人或者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的事情,相反,还做了不少符合公共利益、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事情,尤其是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的不错。至于说各种争议——嘻哈音乐本身就是争议,有各种各样的争议太正常了。我不想去参合那些争议,也不想去参与对嘻哈音乐的褒贬。任何形式的音乐只是个外在的形式,重点是这个形式的内容,到底是怎样的,内核是怎样的。

他是个年轻的歌手,将来的路还很长——我并不认为说我一篇评论就可以改变他什么,他是他,我是我,我只是讲了我的观点。如果他一直和现在我看见的那样保持下去,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就挺好。

就我个人对于音乐界的了解,恕我直言:在他之前,嘻哈音乐还没有实现中国化,不是说没有做中国化,而是没有实现中国化——有很多嘻哈歌手都在尝试中国化,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嘻哈音乐人,这是个群体性的工作,每一个为嘻哈中国化付出的嘻哈歌手,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都是值得尊重的艺人,以前光是听个好玩儿,并没有像昨天那样近距离的接触过歌迷和现场,所以在此也仅以个人身份向这些艺人表示感谢。火与不火,是个作品水平和市场接受的问题;地上地下,是个作品传播范围的问题;而中国化,则是历史使命的问题,时代赋予一代人的使命。无论这个人的身份、职业是什么,参与了,努力了,尝试了,就值得尊重。

在他之后,嘻哈的中国化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符号和节点。这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四个自信”在嘻哈音乐领域的体现。GAI的作品,是个风水岭,其他不论,嘻哈歌手都是唱自己的歌的,把中国元素加进去,把自己民族的东西加进去,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外国,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方式,多种多样。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并不排斥好听的音乐——但是,再好的食材,进入到我们的厨房之后,还是要做成中餐之后,大家才会觉得好吃。

这叫对胃口。在思想上,我其实是个比较传统和固执的人,但是我并不排斥外国音乐的表现形式、展现方式,我在意的是内涵。我手机里的国际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唐朝乐队的版本,一个是刘欢战队的版本;而更多的歌,大多是民谣,中国民谣,然后还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民歌。以后可以加个GAI的歌了。

不想给他树敌,也不想给他惹事,自己也不想惹事。这些话,就是单纯的想跟我的老朋友们讲的话。对于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我们还是可以给予一定的空间的。尤其是可以实现中国化的音乐,更是可以留些空间。

大而化之,如果我们的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们,都能做到为国家文化建设出力,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出力,我想,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当把自己与国家发展的大势融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趁势而起。

GAI是个穷鬼,我看了看他的歌词就知道他是个穷鬼。他是穷人出身,给穷人唱歌,唱穷人的歌的嘻哈歌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穷鬼歌手,我真诚的希望穷鬼歌手们在写歌的时候,可以给人以希望,而不是让人绝望。用希望去拓展希望,总比让人绝望强得多。已经在社会底层了,就更要看见希望。GAI成功了吗?现在还不能说成功了,因为现在的他只是一个现象,是嘻哈音乐实现中国化的一个节点现象。一个现象能持续多久?这并不好说。我们都看过了太多的现象,并不是每个现象都可以走很远。

嘻哈音乐的天然基因很强大,一个GAI是令我感到意外的,同时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个人的希望,是看见更多的GAI,或者是叫什么其他名字的歌手;而我更希望的是:中国的嘻哈音乐,能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歌迷,能出现在世界其他国家歌迷的手机里,到那个时候,嘻哈音乐的中国化,就可以说是:完成了。可能有胖友要问我以前的嘻哈歌手,我想说:以前的嘻哈歌手也很好啊,这是个很基本的认知,别忘了,每个年轻的歌手,都是听着老歌手们的歌长大的。

今天在现场的时候,我发了条微博:小众与大众的区别,有的时候只是个时间上的区别。这个时间,并不是说做的久的时间,而是完成中国化,尽快实现与国家命运认知共鸣的时间。

最后,用几段他的歌词,做个结束:

为保长城不倒, 烈马长枪握好。

眼看时间不早, 对得起江东父老。

路上苦头不少, 为求长生不老。

你看我巍巍河山, 中华屹立不倒。

一往无前虎山行, 拨开云雾见光明。

梦里花开牡丹亭, 幻想成真歌舞升平。

P.S.本胖没有收过GAI或者是他的团队的钱,所以觉得本胖收钱的胖友可以把这个想法压下去。本胖是写时评的,GAI对于本胖而言,是个文化现象。本胖不会去写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音乐或者艺人。本胖主动写的第一个歌手是李宇春。GAI还没有达到李宇春的高度,不过有意思的是两个人都是四川人,本胖满共写了俩歌手,都是四川人。

巴蜀人杰地灵,出人才。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