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河北养老院的「快乐」实验
从生意场上意气风发、酒桌上觥筹交错的商场总经理,变成每天的大事是老人有没有换尿布、长没长褥疮的养老院院长,刘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他披上了简陋的戏服,打开快手直播的镜头,专心和一群垂暮老人演起了《芈月传》,唱起了《学猫叫》,挥舞着扇子扭起二人转。
🟧 安养院日常(视频经过加速处理)
他自称“活宝院长”,将自己的养老院比喻为“百岁幼儿园”,用起了“中国快乐养老模式发起者”的标签。镜头里,刘华肢体夸张搞怪,歌声粗犷欢脱,老人们被逗得前仰后合。有人说他“哗众取宠”“作秀”,甚至质疑老人是否真的快乐。
刘华说,“老年人的需求其实是被严重忽视了。有人说我拍快手是在营销,我确实在营销,因为我想告诉全中国的养老院,老人们的快乐很简单,但也真的很重要。”
这是“快乐养老第一人”刘华的故事。
一间采光充足的大厅里,地板、瓷砖擦得能照见人影。中央空调不停歇吹出暖风,外面狂风大作,但过滤进室内的,只有冬季冰冷但灿烂的阳光。
北风撞击玻璃门发出的“哐哐”声,被一个中年男人的吆喝盖住了。他站在写有“怡然安养院”字样的讲台前,拿起麦克风,一遍遍地用浓重的唐山口音大声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咯!小孩子不听话呀,惯的!为什么不打他呀,舍不得!”
没有人大声叫好,银发观众们的反应并不热情。一大半老人坐在轮椅上,佝偻着身体。坐在后排的老人眼神游离,盯着窗外发呆,还有老人悠悠地站起又坐下,脱掉马甲,走过来走过去。
🟧 刘华带着老人们做保健操
刘华似乎对一切习以为常。他顺手接过老人脱下来的马甲递给护理员,保持着洪亮欢快的声调,一边笑眯眯地唱着调子七拐八扭的《小草》:“没有花香啊嗷啊呀,没有树高嗷啊嗷!”一边冲着台下挤眉弄眼。
老人们被他滑稽的调子逗笑了。等到唱起《怡然之歌》时,气氛热烈多了。那是安养院院歌,由老歌《打靶归来》的曲调谱写而成。一位大爷坐在轮椅上,颤巍巍地起了个头,几十位老人熟练地唱了起来。唱到激动处,几位老人忍不住半举起了手,但又伸展不开,慢慢放了下来。
🟧 刘华带着老人们拍视频(视频经过加速处理)
“咱们慢慢地唱啊,动作幅度不要太大,悠着点。”刘华眼尖,注意到老人磕磕绊绊的动作,出声提醒。
等到老人们开了嗓,唱了歌,做了仅限于上半身活动的保健操,已是早上十点半。老人们被护理员推着四散离去,剩下的人扶着助行车,慢慢踱回房间,也有人留在大厅里晒太阳聊天。
站了两个小时的刘华一直没有坐下来。他风风火火地走来走去,夸一位老人理的新发型精神又好看,又跑到电梯旁,和坐轮椅的老人搭话:“轮椅要怎么停啊?”老人指了指扶手旁的闸门。“对,要打闸!行轮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老人扭了扭身子。“对,要系上安全带,真棒!”
转头他又问护理员:“要怎么上坡,怎么下坡?”穿着紫色制服的护理员回答流利:“上坡要正着推轮椅,下坡要倒着推。”刘华点了点头。
🟧 集体活动时,老人们表演歌舞
“院长确实唠叨啊,会一直提醒你各种各样的事情。”护理员张丽霞笑着说。她看了怡然安养院的快手视频,慕名而来,经过实习期的培训和考核,成了安养院的一名正式职工,“但他真的很好,叫我们姐,会记得我们有人感冒了,见到我们就主动打招呼,处理事情也公道。我们其实要的也就是一个公平。”
一句话的时间,大厅里已经不见了刘华的身影。他大步流星到了走廊,指挥一名实习护理员拖干净了地上一块硬币大小的水迹。
这是怡然安养院院长刘华再平常不过的一个上午。
🟧 窗外是温暖的冬日
在快手平台上,@唐山市古冶区怡然安养院(id:97709339) 的简介一栏,写的是“中国快乐养老模式发起者”,安养院的日常直播包括早上和下午的集体活动,以及查房时和老人的谈心。
“吃饭的时候是直播间人数最多的,大家都好奇老人吃什么。”刘华会给老人报报菜名:“中午咱们吃鸡腿,还有菜花炒肉,有五香豆腐丝儿!”
🟧 一周菜单
下午两三点,刘华查完房,关掉了直播。他瘫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咕咚咕咚”大口喝着水,脸上写满疲惫。
“人们总觉我作秀、表演,看我的视频感觉不到快乐,甚至质疑老人是否真的快乐。我觉得,他们所说的快乐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感受。”刘华说,“老年人的需求其实是被严重忽视了。有人说我拍快手是在营销,我确实在营销,因为我想告诉全中国的养老院,老人们的快乐很简单,但也真的很重要。”
2015年4月,刘华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求助信息,一位熟人的孩子因为生病需要换肝,刘华想着捐100元,也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募捐信息。但没想到,朋友们都把钱捐到了刘华这里。他干脆建了个群,把6000多块的善款交到家长手中。
“这个群还解散吗?就别解散了吧,大家都挺乐意做善事的。”刘华想着,公益志愿组织“善行天下”(后更名为“大唐善行”)就这样脱胎于一个匆匆聚集的微信群中。
此后,群里不断有人求助,出了意外的工地民工、奄奄一息的早产儿,都是他们的救助对象。群成员的规模日益壮大,从70多人扩充到了几百人,后来还遭遇了“捐款骗局”。“有一次捐了钱,结果发现人家开的车比你的还好;还有一次为治病我们筹集了40多万,结果病人两口子离婚了,原来是为了转移善款。可气吧?”刘华说。
到后来,群里只做两件事,助学和助残。“之前我们每年资助100多个贫困学生,到现在控制资助人数每年20个学生,没有断过。我们当地有残障学校,我们会每月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
资助贫困学生时,刘华意外发现,孩子们的家里,通常会有一位或几位重病的老人,因为疾病硬生生把家里拖垮了。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照顾老人的重担自然落到孩子身上,对于稚嫩的肩膀而言,这些责任太过沉重。
🟧 怡然安养院外景
“这些爷爷奶奶老了、病了,谁可以帮忙照顾他们?我们的队员也建议过建一个养老院,但是我的薪水负担不起这个。所以我们用了第二个办法,组织起来,走进养老院做义工。”刘华说。
他走访过许多养老院,大多异味冲天,老人们身上沾着屎尿,就这么躺在床上。“整个环境十分压抑沉闷,就好像不是一个养老院,而是一个人生终点站。老人们就像被遗弃在那里、儿女不管的感觉。”
🟧 怡然安养院,老人在房间内养的盆栽
有一次,刘华去看望一个90多岁的卧床老人,给老人剪指甲的时候,刘华的眼泪掉下来了:“脚指甲、手指甲,长得像钩子一样,都已经长到了肉里。”老人颤颤地告诉刘华:“这里没人给我剪过指甲。”还有一家养老院,护工每两小时巡视一次。刘华问,老人如果在床上大小便了呢?护工说,赶上了就收拾,没赶上就俩小时后再说。
这一点,刘华不难理解。给老人洗漱非常麻烦,有时要花一两个小时,才能确保洗干净、不会感染、不长褥疮。尤其是遇上小脑萎缩的老人,不肯配合,甚至殴打护理员。如果没有管理层强制定下的卫生标准,护工当然不会自找麻烦。
这段经历,刘华至今回忆起来都在唏嘘。
🟧 怡然安养院的双人间内景
2019年2月,商场的生意不太好做,刘华下定决心辞职。后来无意中得知,唐山当地青年企业家协会里的一对夫妻想要开一家养老院。刘华找到他们,说自己可以带着“大唐善行”的成员去院里做义工,只要他们愿意优惠接收几个贫困、孤寡老人。夫妻俩答应了。“大唐善行”资助学生的家中老人,就这样成了怡然第一批住户。
“我是看着怡然一点一点建起来的,后面一搭二就,我干脆就辞了职,去做院长了。
🟧 怡然安养院洗手间内景
没辞职之前,刘华每天饭局不断。自从当上了养老院院长,“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完了”,刘华描述,“你身边的那些朋友瞬间就消失了,他们觉得你没用了。”
后来,刘华身边只剩下三个朋友。一个是以前认识的商户,一个是商场的职员,俩人经常来看刘华,陪他聊天。还有一个朋友,给他买来大量养老行业的书籍,只要刘华开直播,就到他直播间问候。
随着怡然一点点建成,刘华的生活开始被鸡毛蒜皮的小事填满。他开始知道,在养老院里安装门帘比安装门更方便,因为开门时受到的惯性,很容易让老人摔跤甚至骨折;他养成了看到轮椅就要叮嘱的习惯,老人常常忘记把脚放在踏板上,护理员推轮椅时不仔细看,老人的脚腕就容易卡进轮椅缝里,造成骨折等伤害。
零食也不能带进养老院,除非是家属带来的,因为颗粒状的食物会让老人噎住,甚至进入气管;刀具、锐器全部没收,以防有老人产生自杀倾向;他还强制规定,傍晚五点半后,家属不得探视,因为有心智不健全的老人,会趁着夜色跑出去。刘华也逐渐理解,小脑萎缩的老人平常可以很正常,发病时就变得不可预料,辱骂殴打护理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前段时间入住了一个老太太,也是看到我们快手的视频来的,来的时候不明显,但是当晚就发现她的小脑萎缩特别严重。她晚上不睡觉,在楼道里游荡,去敲每一个房间的门,把所有人叫醒,还把所有老人的毛巾都偷了出来。”刘华说。
周围的老人不堪其扰,都找刘华诉苦。后来,这位小脑萎缩的老太太,竟在半夜硬生生把房门拆了下来。刘华没办法,最后只能把老人劝退了。
“坚强,你开一家养老院,心志要非常坚强,因为崩溃和挫折随时都会来。”刘华盯着办公桌上的药瓶,里面装着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这是我自己吃的,胸口不舒服了就吃几片。”
🟧 老人直播唱歌
怡然安养院配备有当地三甲医院急救科退休的医护人员,以及在当地卫生院工作几十年、具有主治医师资格证的医生;所有护工,都由唐山市长期照护保险服务中心培训合格,并实名登记后,才可持护理员证上岗服务。“我们医务室的肖淑兰大夫,她的经验极其丰富,好几个老人犯病时都是被她救回来的。”刘华介绍道。
在怡然安养院工作之前,护理员肖淑芬曾辗转过古冶区好几家养老院工作,但怡然似乎是不同的。按照怡然安养院的规定,老人每天洗漱两次,冬季一周洗一次澡,夏季两三天洗一次。要达到这个标准,护工需要在晚上七点半休息,早上四点半起床。
“(那些养老院)给饭的时候,都是控制量的,为了节省成本。护工喂饭的时候,最多问一句‘还吃不吃了?’”肖淑芬说,“你知道,有些老人是不怎么能说话的,那护工也不管他,感觉他吃饱了就行。没人在乎老人喜欢吃什么,讨厌吃什么,都是有什么喂什么。但怡然是老人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从来不会明里暗里给你设限,院长和护理员吃的菜是一样的,顿顿有肉,老人还会加一道专门的肉菜。”
在刘华的镜头里,怡然的食堂是有名有姓的存在。“我家的大师傅,曾经在直播里边揉面边跳舞。”刘华哈哈笑起来,“我跟他们说,你们做饭时各种各样精心设计的小花样,我都会给你们录上,这样做出来的饭都是香喷喷的。”
另一位护理员陈淑娟说起这个,胸都挺直了一些,“我们处得跟亲姐妹一样,虽说每个护工都会专门负责几个老人,但我们都是互相搭把手的,见到事情就做,能帮的就帮。我只要上班就能看见刘院长,陶院长性格也好,大老板(养老院投资人)也常常下来,和我们打招呼聊天,一点架子都没有。”
🟧 刘华到房间去陪老人聊天
陈淑娟靠在走廊上,一边说着话,一边眼睛不停地四周张望。她负责的老人们都在午休,站在走廊上,可以同时看到几个房间的状况。写有她名字的胸牌已经摘下,她怕等下抱老人起床时,胸牌的挂钩会刮伤老人。“等下再挂回来,我叫陈淑娟。”她笑眯眯地说。
据唐山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唐山市共有培育养老服务机构361家,床位35916张,入住老人16990名,入住率大约为47.3%。怡然的220张床位已经住了约150名老人,入住率大约为70%,目前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中。相比其他同行,刘华已经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当初做义工时,养老院的卫生和老人的情绪,是最触动刘华的两个方面。当怡然的洁净已经成为一项硬性规定时,刘华开始琢磨,如何能让老人快乐一点。
在养老院制造快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华喜欢上网,性格豪爽,爱玩爱笑,在商场工作时,就常常带着员工拍一些跳舞唱歌的视频。初到养老院,刘华也带着老人们拍拍手,做做操,开展一些极其简单的活动。
直到有一天,刘华看到一位老人走道很有意思,“像小企鹅一样”,征得老人的同意后,刘华给她录了一段模特步视频,没想到在快手上反响热烈,随后就有第二条、第三条。
🟧 视频经过加速处理
唱歌的、拍二人转的,后来刘华还和老人们翻拍起“热剧”。在《新上海滩》里,拿着台球杆的“许文强”,对着戴墨镜的银发“冯程程”深情告白;《西游记之女儿国》中,戴着酸奶盒冠冕的“女儿国国王”依偎在披床单的“唐僧”怀里撒娇——拍这支视频,是一对结婚几十年的恩爱老夫妻。
乍地看,这些视频形式远大于内容。一支《夜上海》舞蹈,老人们只是拿着扇子简单扭几下,没有队形;几十秒的《芈月传》,老人穿着窗帘布,对不上口型,也没有表情变化。
“大爷大妈连正常话都说不清楚的,我就让他们念一二三四,动嘴就行,然后后期配音上去。”刘华说。老人们记不住手势舞的动作,刘华就教他们:“这个动作是拉窗帘,这个动作是发牌,这个动作是擦玻璃。”老人们被这些比喻逗得哈哈大笑。
刘华开直播时,底下经常有老人走神。可他明白,对于这些老人而言,能坐在这里已经很难得了。“他们的意愿是最重要的,想留在这里就留,坚持不住了就回房间。他们要是激动了我们还会害怕,怕他们心脏承受不了。”
这些“粗制滥造”的视频自然无法切中网友的神经,但刘华不在意这个。“有的老人连走路都不方便,做保健操也仅限于上半身,他们跳的舞真的好看吗?肯定不好看。但是他们就是喜欢看自己出现在镜头里,他的儿女、朋友都能看到他,给他发消息,夸他。”
🟧 刘华和老人翻拍《射雕英雄传》
模仿《芈月传》的视频发布后,演芈月的大姨特意给刘华炫耀,说住在美国的亲戚朋友都看到她演戏了。“对我来说,拍视频的意义在于这个。”刘华说。拍到后来,很多远在齐齐哈尔、辽宁、黑龙江,甚至四川的老人都千里迢迢赶来,在怡然住下,就是为了上镜,“说要做网红老太太”。
🟧 cos上海滩
对刘华而言,找准每个老人的快乐点至关重要。
张玉荣老人出身于评剧世家,却没有机会从事评剧行业。老人爱唱歌,但每次刘华将镜头对准她时,她都推拒再三。慢慢地,刘华发现,只要他主动唱第一句,老人立刻会跟着唱第二句,然后就自己唱起来了。
也有老人不爱出镜,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一位叫苏瑞华的老人跟刘华反映,“你们这些比划着跳舞的动作,我觉得没有质量,你应该带着他们读诗!”
刘华主动找她谈心,她就拉着刘华进房间,给他看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你来了解一下我的人生。”又对着镜头流利地背诵起小说《红岩》的第一段:“抗战胜利纪功碑浓黑,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海里,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这个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一字不差。
🟧 苏瑞华老人展示自己年轻时的照片
之后,刘华去探望她时,开始和她对诗,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不拘范围。老人对不上来时,刘华会悄悄换一首她会的;老人想到一首新的诗词,也会主动找刘华对。
🟧 苏瑞华老人和刘华对诗
一位姓侯的大爷有心脏病,不敢参加活动。他经常邀请刘华去房间“做客”,“特别热情,说‘来我们家坐坐’,给我们倒茶、拿水果,和我们唠嗑,特别郑重。他要的就是这种仪式感,其实这件事每天都在重复,这就是他的快乐。”
有的老人擅长绣花,有的老人擅长书法,刘华都会专门给他们录制视频。院歌《怡然之歌》是员工自己填的词:“每个人其实都有特长,你要给他们舞台,他们就愿意展示。”
🟧 刘华带着老人们做手工花
“这里是真的好,我之前就住附近,看到快手视频就自己溜达着过来了。”家住唐山本地的刘玉佩奶奶性格十分开朗,老人说,“(子女)他们忙,我和他们说我要住养老院,他们都不愿意,怕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我就没搭理他们。我是专门冲着院长来的,他就是招人稀罕。”
🟧 张述姬老人的画作
摸索了一段时间,刘华逐渐意识到在“快乐养老”中“雨露均沾”的重要性。很多慕名而来的老人,视频没有录到自己的时候,会生气,抱怨刘华“不稀罕”自己了。
“老人们的世界很小,我的关心和镜头的分量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刘华笑着说,“他们爱我、在乎我,他们想要我的关心,那可能是老人们的生命支点之一。”
温暖和快乐填满了刘华生活的缝隙,但意外和阴翳如影随形。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将近十点,刘华的手机突然响起,惊慌失措的护理员告诉他,有老人要自杀。“当时我都准备睡觉了,那种精神冲击得有多大。”刘华无奈地说道。
他让护理员迅速打120,再通知家属,然后立刻驱车赶往安养院。老人用刮胡刀割了自己的手腕,房间的脸盆里接了半盆血。奇怪的是,老人被抬上车时面色红润,说话声音响亮,连气儿都没喘。送医后,医院判断没有急救的必要,把老人转到了普通病房。
刘华意识到,老人可能不是真的想自杀,而是想靠自杀博取子女的关注,他猜测,那盆里的血可能兑了水。老人的女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过了几天给刘华打电话道歉,恳求说还是想把老人送来住。刘华婉拒了:“你们还是多陪陪老人吧,等他哪一天发自内心想住养老院了再来。”
这是发生在刘华身上的真实故事,也是同行们的普遍经历。刘华曾收到家属的私信:“如果老人在怡然安养院死了,你们赔偿多少?”他还碰到过老人已经住了好几个月了,家属还会换陌生的手机号打电话来,探听养老院的真实收费情况。“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再做养老院院长了,那可能是因为我被这些事情真正伤透了心,寒心了。”
🟧 刘华
所幸,刘华成为了上百位老人的生命支点,这些老人,也悄悄成为了刘华的生命支点。
在查房时,刘华常常被老人紧紧拉着手不让走;话都说不清的老人,和刘华分享她最近的“恋爱故事”,炫耀她的新发型;瘫在床上无法动弹的老人,会对着刘华的一句“小白兔”,认真地唱一句“白又白”。
67岁的老人刘玉芹老人年轻时雷厉风行,如今因为脑血栓后遗症,连话都说不清楚,唯有“刘华”这两个字,她念得字正腔圆。
老人行动不便,但每天都会从窗口往外望,因为那里正好能看见刘华的车。车不在,说明刘华今天没来,第二天再碰见刘华,她就要问:“昨天你没来啊,你昨天去哪儿了?”
有一次,刘华直播时正值过年,刘玉芹老人要来刘华的手机,要给女儿拨视频。“原来大姨是想要给我发一个红包,但她自己没有钱,就用我的手机打电话给她闺女,让闺女发一个红包。”刘华大笑起来,“用我的微信让她女儿给我发红包,当时场面可好玩了。”
怡然安养院明文规定,不允许职工接受老人和家属的任何礼物和红包,如果老人想要感谢护理员或职工,可以花80块钱做一面锦旗,职工每收到一面锦旗,院方就奖励职工100块钱。如今,大厅的墙上,锦旗已经没地方挂了。
🟧 墙上的锦旗
护理员张丽霞之前没有照护过老人,刚上岗时也觉得脏、臭,心理上无法接受:“我来几天就和我姐说,我受不了了想走,但是后面好像有根绳子拉着你似的,这些老人是真对你好,看着我忙就催我坐下歇歇,有什么好东西也给我吃,把我当女儿看,我就走不了啦。”
这些护理员都是刘华经过仔细考察筛选出来的。他在职工中间埋了“暗哨”,自己也会尽可能观察留心。
“有一次碰见一个老人小解完,忍不住又小解了,护理员抱怨了一句‘怎么不一次解完啊’。当天我们就将这位护理员辞退了。”刘华回忆,“没办法,只要有这种心态,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还有一次,大厅里的老人们正在做操,一名实习护理员轻轻挽着一位不能动弹的老人的胳膊,带着他小幅度活动手臂,刘华举着直播手机,指了指她说,“那样的就是尽职尽责的人,不像其他护理员只站在旁边看热闹。”
🟧 护理员带着老人小幅度活动手臂
怡然对护理员要求高,也会给予相应的物质回报。护理员肖淑芬透露,她工作过的几家当地养老院,薪资差不多是2800-3000元,但在怡然,每月可以拿到4000多。此外,怡然设立了卫生奖、安全奖和全勤奖,在岗满半年,月薪还会再涨300元。
在刘华看来,快乐养老的对象不仅限于老人,还在于员工。“他们要是压力大,对待老人的态度也会变,老人也不会快乐”。
家属也要快乐。“他们把老人放我们这儿,能够安心,不牵肠挂肚的,他们也会快乐。很多家属来看望老人,都会被我们的气氛感染,也会参与到活动中来。”
🟧 图源快手@唐山市古冶区怡然安养院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养老?在刘华看来,这不是每天歌舞相伴就能完成的,“我无数次地想,‘快乐养老’的‘快乐’究竟指什么。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
不能参加活动的老人,要如何让他开心?刘华总结了三点:满足老人陪伴的需求,对一天三顿热乎饭的需求,对洗得干干净净的需求。听起来好像太简单了,但刘华觉得,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老人内心最脆弱的点,“老人快乐的阈值,比你们想象的低得多。我只是摸索着找到了这把钥匙,打开门一看,就全明白了。”
最近,刘华在组织老人们学英语,“80多岁的老人学英语又有什么用呢?我告诉他们,等他们的儿女来看望他们时,他们可以对孩子说一句‘good morning’,孩子们得有多惊喜啊。对于老人们,这一瞬间的惊喜,就是他们的快乐所在。”
会因为累或者不被理解而放弃吗?这个问题如果问一年前的刘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那时,养老院刚开业不到一年,“快乐养老”还是个不成形的概念,无数烦心的事情和压力压得刘华喘不过气来。
“但是现在我可能不会考虑放弃了,我在养老院感受到了普通人根本无法体会的快乐。庸俗一点说,我做总经理时也拍视频,粉丝就一万多人,现在有几十万人是我们养老院的粉丝。不谦虚地说,我觉得我创造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让我产生特别特别大的成就感。”
刘华看着沐浴过枪林弹雨的老兵,在养老院里人生清零,名利、物质和荣誉都变成了如烟往事;他也目睹过物质条件优厚的老人,几个月内失去儿媳儿子,从此在世上形单影只;他听过从青梅竹马到白发苍苍、相濡以沫几十载的老夫妻的爱情故事,也陪伴着一些独自怀念逝去的伴侣,在思念里度过余生的老人。
“每个老人都是一本书,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我没有经历的人生。”刘华说道,“对着老人,多累我都觉得快乐。”
作者:叶承琪
编辑:简晓君
人间后视镜工作室出品,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