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登陆作战的难度
毫不夸张的说,“现代化的两栖登陆作战”无疑是“现代化战争”中最难弄清的一个问题。因为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的两栖突袭作战都不具有足够的典型性。
甚至连各军事强国自己,也很难完全说清“现代战争”中的“两栖登陆作战”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也导致很多时候,当他们需要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身的作战体系完全无法应对多变的战场环境,而不得不取消预定的作战计划。
在冷战时期,为了抗击美军有可能进行的登陆作战,苏联军队发展出了一套后来被美国人成为IA3的反登陆作战体系。
简单来说,IA3作战体系的精髓在于“埋雷”。即在敌军有可能进行两栖登陆的滩头、浅水、纵深水域、直升机登陆场等地区布设大量地雷和水雷用以阻击和迟滞进攻方的进攻。而一旦进攻方被雷场所困,防守方就能够集中兵力和火力对进攻方进行毁灭性的打击。由于这种防守方式简单、便宜且十分难以应对,所以在一些亲苏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这其中就包括当年的中东军事小强——伊拉克。
海湾战争中有一次名为“沙漠军刀”(desert sabre)的战略佯动。当时美军在波斯湾地区集结了约40艘规模的两栖突击船队,并通过两艘战列舰的火力准备和约10架直升机的佯动成功诱骗伊拉克军队,使其认为美军将会实施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为了防备这次“不存在”的两栖登陆作战,伊军不得不将其6个师的兵力摆在了波斯湾沿岸。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联军地面部队实施“左勾拳”攻势的难度。
但在美军的原计划中,这次行动本应是一次常规两栖作战。而美军之所以会取消这次两栖登陆行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军发现自己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栖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及其配属航空兵,却拿小小的地雷、水雷毫无办法。虽然早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时,美国情报部门就发现了伊拉克人“正在布雷”,但美军却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侦知雷场的具体位置,更遑论展开有效的扫雷行动了。当时据美军估计,想要开辟登陆所需的海域和火力支援地区至少需要13天,而开辟包括登陆场和直升机着陆点等其他地区则需要至少24天。
海湾战争结束后,为了应对棘手的IA3,美国海军开始全新的两栖作战探索。发展完善到今天,正式形成了名为“舰到目标机动”(Ship to Objective Maneuver,STOM)的作战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美国海军两栖作战方式也呈现出了与以往显著不同的特点。这是一种放弃了传统“步步为营”打法,强调绕过任何可能迟滞进攻的要素,一步到位的向海岸纵深的战略要点投送兵力的打法。
不过这并非STOM的全部内容。或者说,美军的STOM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一大堆直升机带着马润冲向目标区域就行了——毕竟如果真这么打的话,对面的石勒喀、通古斯卡乃至Igla就都要开荤过年了。事实上STOM并不强求登陆部队的垂直化。其与传统登陆模式最为核心的差别在于其使用多个连排级小型作战集群多点开花的作战样式取代了传统两栖登陆作战中的大兵团、宽正面的作战样式。
在兵力组织上,美军两栖突击的基本作战单元被称为“两栖准备群”(Amphibious Ready Group,ARG)。一个ARG通常由一个海军陆战远征单元(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MEU)和负责运输并支援其作战的两栖特混编队(Amphibious task Force,ATF)组成。其中MEU为两栖作战的主体,通常下辖三个模块:一个海军陆战营(编制大致相当于我军的合成营),一个旋翼机中队和一个后勤作战营。而ATF则通常由一艘两栖攻击舰以及2-3艘船坞登陆舰/船坞运输舰组成。
进攻时,MEU会以连为单位选择滨海渗透点(littoral penetration point,LPP)对敌防御区进行渗透,并迅速向纵深挺进,抵达预定目标区域。这样一来,进攻部队便不需要太宽的战场通路,这极大地降低了扫雷清障作业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避免了因大规模排雷清障作业导致泄露进攻意图的问题(毕竟传统登陆模式需要动辄半个多月的扫雷活动,就算是个傻子也知道你要在这打我了),也降低了进攻部队受阻于雷场工事而被敌方进行火力打击的风险。切实发挥了海上兵力的机动性优势,达到了“兵贵神速”的作战目的。
虽然STOM看起来比传统两栖突击“美丽”了许多,但这种作战模式并非谁都能玩得起的。在硬件上,STOM至少有以下几个刚性需求:第一,进攻方必须有极高的信息化联合作战水平,这决定了一个ARG到底是一个分散的整体还是一群各自为战的乌合之众。第二,进攻方必须有足够强悍的运输载具(如MV-22倾转旋翼机;AAAV两栖运输车等),来帮助进攻部队快速高效的进行大范围机动和转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进攻方必须有强悍到超出常识的战场信息感知能力,能够在行动前较短的时间内侦知敌方的雷区、工事、布防情况等战场信息,来帮助相对脆弱的登陆部队制定进攻方案和进攻路线。
从装备发展的角度上来讲,美军在前两项上虽然尚有欠缺,不过已经较为完善。其联合作战数据链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之高;ATF的旗舰——两栖攻击舰也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整个ARG的指挥工作;虽然AAAV步兵载具尚遥遥无期,不过MV-22已经大量装备,形成了完整的战斗能力。唯一需要解决的,就只有最后一项了。而为了解决战场信息获取的问题,美军将目光投向了体积小、隐蔽性高、安全性强的各种无人作战平台。
在2017年的“舰到目标机动演练和试验高级海军技术演习”(S2ME2)中,美军首次进行了各种无人侦察平台与登陆部队的有机结合。而这次演习中使用的无人平台就包括:无人潜航器、小型无人机、无人地面侦察车和轻型无人战斗车等等。以此次演习的圆满结束为标志,已经基本可以认定美军初步达到了STOM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