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搞电网的,我反对放弃重载铁路而大建特建特高压,搞特意的远距离输电
【本文来自《别自以为是认为特高压更经济实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Donald_Trump
这个帖子是观网某些网友常会犯的一个点,明明缺乏专业领域知识,只靠网上个别专家和二手资料,就去评价一个国家级别的战略工程。自以为是这四个字,是要原封不动还给你的。
特高压就是在我国是有一定现实需求的。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和用能需求分布过于不平衡。在能源资源分布上,这不光体现在传统的煤炭、油气集中在西北部,水力集中在西南部,还体现在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上,东南沿海、东北风力资源丰富,光伏等则集中在西北部。而用能需求基本上则与能源资源分布相反,用能需求主要集中在黑河腾冲线东侧,以华东、华南为主。这就是我国过去对于特高压有具体需求的主要原因。
这位网友大谈了半天,主要论点集中在运煤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要低于超、特高压的电力传输,而效率要高。但是却忽略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我简单提几个方面:
1. 煤炭的运输、存储和调度问题。 火电厂烧煤,煤是要运进火电厂的,不是运到火电厂所在的城市就行了;其次,煤炭有存储占地的问题,强行建在人口密集区,这储煤的土地成本可能就够呛了;第三,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煤炭的调度问题。其实第三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假设每个火电厂有无限的煤炭储量,那这个问题不存在,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我们可以考虑一个只有火电厂的电网的情况,肯定是高负荷需求的区域的电厂需要的煤炭多,低负荷需求的区域的电厂需要的煤炭少,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负荷需求突然发生了变化,低负荷需求的区域突然需量猛增,但是当地存储的煤炭又不够支撑的,你能在半天之内调度煤炭过去支撑吗?当然我说的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就是想表明煤炭这种资源的调度要比电力的调度困难很多。
2. 火电厂的规模、污染的问题。显然在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大量兴建大型火电厂是不合适的,不仅土地成本太高,而且还会产生以污染为代表的的负面成本。
3. 对偏远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带动作用。东部地区有产业升级的能力和基础,中西部既缺乏资金、也吸引不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有地有能源资源,为什么不在当地开发能源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呢?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总结的,供大家参考,有专业人士觉得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本来这样重大的战略级别的工程就是有利有弊的,国家层面肯定也是经过大量各行业的专家仔细论证过的,有人不理解具体考量,引起社会讨论是正常的,但是用狭隘的、局部的认识去批评别人“自以为是”,是不能被接受的。
我本身就是搞电网的,如果你看了我其它发言会发现我支持特高压,但我反对放弃重载铁路而对大建特建特高压,搞特意的远距离输电。
我国搞特高压输电,是为了把西南的风光水电输送出来,风光水电也只有这一种方式输。而火电电厂的选址相当自由,运煤不难,损耗不高。可以说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其实并不廉价。
现在用特高压输送火电其实是因为风光水电都不稳定,因此需要火电进行配合,以前因为电网瓶颈,常发生弃光,弃风,弃水的现象,现在多条特高压上马了,弃光风水现象大大减轻,确发生了另一问题,晚上没风时怎么办,枯水期怎么办,电网可能因此崩溃,这时就可以配合风光电站当地的火电厂,在没风时增加出力,以满足特高压的输送平均功率,稳定电网。
一句话,特高压是为了满足风光水电的最高出力设计的,而不是为了远距输送火电而设计的。因为电能必须实时平衡,不能大规模储存(现在的抽蓄电站储能只在天这个级别),而煤炭的储存轻松达到月这个级别。因此特意的大规模传输总会存在很大风险,也不经济。
很多人对此总难以理解,在此不多说,我举个例子,很多电力传输设备均有固定损耗,传输越少的电量,单位损耗越高,而负荷是有峰谷的,风光发电也有,而且他们在现在储能条件下还无法匹配,这将增加其损耗。
电力系统是人类创造的最复杂系统,注意没有之一,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维护费是惊人的。有人说火车需要转运,但特高压一样,也需转运,我们称之为层层变压,才能给到千家万户,每一层变压都要增加两层损耗和投资。因为需要先升压,然后再降压,如果是特高压直流,还需要加上高压交直流变换,简直就是吞金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