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数据,是河南百万学子的寒窗泪!
这是一篇极有可能被举报,甚至收律师函的文章,但是,有些话必须要说,有些问题必须面对和解决。
1
最近我在追踪两会的时候,看到两条引起热议的提议:
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提议,
教育部直属高校应按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无独有偶,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教授钟茂初也提议,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相关专业招生名额,按各省市区考生比例公平分配,钟茂初委员还特别点名了清华北大两大高校。
这不仅仅是河南、山东某几个省的问题,而是整体区域间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本文仅以河南为例分析,
我查来了一些数据(全部来自官方渠道):
2021年,河南省本科一批上线13.97万人,占全省高考报名人数的11.18%,一本上线率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一。
2021年,北京本科一批上线总人数22100,上线率42.75%,接近一半的孩子可以上一本,是河南的4倍。
2021年,北京有中央部门办的高等教育院校39所,河南1所。
2021年,北京有双一流大学34所,河南2所;北京有985院校8所,河南0所;北京有211院校26所,河南1所。
卢克平代表提到的教育部直属大学,由国家财政而非地方出资建设,其中清华大学年拨款达到了317亿,北京大学221亿,位列前三。
但是当我查到最关键的数据——历年计划招生人数时,我竟然无法在学校官网找到。
倒不是说没有公开这个数据吧,
公开了,但又没有完全公开:
某大学的《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中明确有这项内容,但是点击链接,最后给出的数据却是404。
好,那再来看另一家的,就更有意思了,历年各省计划招生人数公示页面倒是能打开,但是2016年之后的所有数据都不翼而飞了。
我寻思,是不是我漏了什么,便去手机上搜索,倒是在官方公众号下指引找到了历年计划招生数据,
不过点开进去,却是一个第三方APP,数据并不全。
最后我在北京和河南的教育考试院找到了某大学的计划招生人数:
2020年,在北京计划招收208人,占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的0.42%;
2020年,在河南计划招收61人,占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的0.005%。
是不是难以置信?
我也是反反复复计算了多次,才敢确定这个数据,
北京4.9万人高考 208个计划招收名额,
河南115.8万人高考 61个计划招收名额,
北京的录取率是河南的84倍。
小明出生在北京,小华出生在河南,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这样的高考,对河南人、对河北人、对山东人、对山西人、对江西人、对广西人、对贵州人......来说,似乎已经是斯通见惯了,
要不是这次两位代表戳破窗户纸,大家也就这么麻木地接受了。
2
在官网停止公开招生计划的2016年的前一年——2015年发生了什么呢?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报道,2015年的两会上:
呼吁教育公平一直是河南代表团长期关注的点。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的董事长李光宇说,
对比录取率,2009年河南学生上北大的难度是北京学生的24倍!
可是他呼吁了多年,到2013年,他看一看,这个难度增加到了31倍!
作为一位多年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李光宇对这个结果表示难以接受。
李光宇带来的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75.8万考生,有85个北大名额,录取率是0.01%,北京7.3万考生,拥有226个名额,录取率为0.31%。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建议,各知名高校制定招生计划时应科学考虑人口、教育质量等综合因素,保证各地考生录取机会均等。
哎?
这是2015还是2022?
怎么历史开始循环了?
哦,不对,我定睛一看,2013年是31倍,2020年是84倍,
果然,历史在进步!
最后,作为一个利益不相关的普通公民,我还是想妄语两句:
可能北京学生和家长素质高,
可能北京孩子付出了河南孩子80倍的努力,
可能这样有利于培养顶尖人才,
可能这样能够稳固河南这个大粮仓,
可能这样能刺激“落后”省份的孩子努力学习......
但是任何功利主义的考虑,无论多么合理(何况不合理),能创造多大利益(除了奶肥教培机构和房地产,也没创造太多利益),
都不能凌驾于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上,而受教育权就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机会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权利的不平等,而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既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多位代表的关注,我们也不用太担心,相信这次两会,卢克平代表和钟茂初委员能收到满意的答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