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工厂就是笃定了,低价产品你不可能买回去检验的

【本文来自《这个工资,可能让年轻人结婚养家养娃吗?不可能,就不要怪人为什么不进工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扔块砖头试试看
  •   先说工厂。工厂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企图维系低工资,与东南亚甚至非洲拼人工成本,怎么可能玩得下去?招不到人不是很正常吗?除了外迁可能就真没有别的出路了。

      再说学校。职业教育不是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而是满足于吃国家那点培训经费做点管理看护工作完事,那读职业教育的人前途何在?这种情况下没人愿意读职业教育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最后说劳动者。他们通过职业教育甚至部分大专、本科教育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进工厂只能和东南亚非洲比工资,但他们却要承受比东南亚非洲高得多的生活、住房、教育成本,那收支怎么可能平衡?好在现在快递、外卖业发达,这些工作虽然看不到什么发展前景,好歹工作自由,收入也还过得去,怎么说也比进工厂强。

      以上问题不解决,劝他们进工厂、早结婚、多生娃,都是空想,不切实际。

      比较好的状态,应该是工厂、学校、劳动者互相协调配合提升的状态,也就是如下的正反馈循环:

      工厂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全球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大量有较高技能的工人,可以开得出比较高的工资,也愿意承担较多的职业培训费用。职业教育为了满足工厂的这个需求来办学,通过与工厂合作,让学生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有了知识和技能,能够给工厂贡献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

      可以看出,上述正反馈循环的源头和关键是工厂,但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纯粹依靠看不见的手,上述正反馈循环不会自动出现,最大的可能是工厂外迁、消亡,导致本土产业空心化,底层劳动者成为类似红脖子这样的群体,然后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社群分化和阶级矛盾、冲突。

      所以,结论就是,国家必须要尽快出手,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工厂就是维持拼多多平台货源的工厂

不然哪来廉价产品给你上拼多多啊

如果拼多多取消了 下城市场 三线以下城市的人小费就会提高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低开高走的这种产品 基本上没品质可言的

所以想讲品牌定位 市场战略 基本上不存在 也就不存在产生太大的价值

因为本身就赚不了多少钱 利润都是从生产成本 原料成本 加工成本 人力成本上扣下来的

就拿工业品来举例

千斤顶 你在淘宝上搜 可能搜的到30多块钱的 但30多块钱的源头工厂出厂价都不可能做到这么多

他们的玩法是什么呢?

贴3吨的标牌 实际上只能顶起2吨或1.5吨

服装也一样 原料聚酯纤维90%,实际上给你60%或者50%,另外加点其他廉价材料进去,很多人是照样穿得上。

很多工厂这样做就是笃定了,低价产品你也不可能买回去哪去检验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