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刮骨疗毒”必须有关云长的英雄气概!

“刮骨疗毒”必须有关云长的英雄气概!

 金新

       今日《半月谈》发表评论员文章《根治极端个案背后的现实之痛,必须刮骨疗毒!》,看了颇觉“通气”,可谓金玉良言:“2月23日,江苏省调查组就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发布通报,依法严惩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江苏省调查组的通报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全社会关注的目光,并不仅限于‘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更大的期待是,各级政府以此为契机,以刮骨疗毒的勇气,一扫残留在朗朗乾坤下的‘古老的罪恶’——拐卖人口,尤其是拐卖妇女儿童!”

500

       “刮骨疗毒”,说得多好!

       没有“刮骨疗毒的勇气”,这一“古老的罪恶”实在难以消除。盖因这是公开的秘密,就近而言,34年前《雨花》杂志上的一篇调查报告文学《黑色漩涡》就已揭开丰县拐卖妇女之罪。《雨花》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月刊,创刊于1957年,办刊宗旨是“写实传统,现代精神,文学文化,人本人文”,其“以丰富、活泼、率真、犀利为特色,鼓吹社会良知,反映人民心声”。

500

       江苏省作家协会34年前的自曝家丑,其实便是一种“刮骨疗毒的勇气”,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引起江苏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半月谈》的评论员文章指出:“要让‘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知道,董某民遮蔽不住她的天空,有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还有全社会在乎她、关爱她。正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不会让一个人掉队,更不会让一个人无名无姓!”这委实是人民的心声。

     “江苏省调查组的通报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这一“勇气”绝非寻常勇气,而是“英雄气概”。

      《三国演义》虽为文学作品,但“底色”是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这部纪传体史学巨著。

     《三国演义》里有两个有关“刮骨疗毒”的故事,眼下来看颇有借鉴意义——

       其一,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与庞德相战,庞德使拖刀计,摘弓射中关羽右臂,箭伤日渐加剧。华佗细看关羽伤处,发现箭毒已直透肌骨,需刮骨疗毒,便欲用标柱与铁环架起关羽的臂肘,以便施术。关羽闻之大笑,只让关平备几杯酒,与马良对弈,便请华佗动手,华佗灵巧地运刀施术,发黑的血淅沥有声地滴入盆中,利刃刮骨的沙沙声,声声在耳,关羽竟然饮酒弈棋而谈笑自若。华佗治毕而如释重负之际,由衷叹曰:“将军真乃天神也!”

500

       其二,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刻差人星夜兼程把华佗请来。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脑中风引起,病根在脑袋中,需要先饮“麻肺汤”(即“麻沸散”)麻醉,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为关云长报仇,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严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狱中。

        罗贯中将关羽与曹操放在三回之内对比“刮骨疗毒”,其用心不可不谓良苦。

      宋人周敦颐《周子通书·过》有语:“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而忌医”,何也?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及“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之时高瞻远瞩道:“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一万年都有,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500

      《半月谈》的评论员文章是合情合理的:“虽然,拐卖妇女犯罪行为的发生多数都是在上世纪的少数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胜利后的今天,许多人将之视为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历史并不久远,伤疤远未消除,受害者家庭的创痛还未治愈。对相关地方基层来说,解决这样时间跨度长、牵扯范围广、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说是‘烫手山芋’,但面对民心所望,必须迎难而上。”

       窃以为:“‘刮骨疗毒’必须有关云长的英雄气概!”

                                                                                       匆匆于2022年2月23日18时57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