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00后找共鸣!3成茶饮品牌,都在用“谐音梗”

500

500

2022年,饮品店最流行的产品元素,不一定是刺梨和芭乐,也许是“谐音梗”。

前两天,奈雪新品“霸气玫瑰草莓覆盆子”,官方宣传就叫“双香奔赴”。

而过去一年,饮品中谐音梗的使用量仅次于原料顶流椰子。

水果、小料、产品,万物皆可谐音梗,怎么追流行?

500

500

令人上头的饮品谐音梗

 

前几天情人节,奈雪上了一款新品“霸气玫瑰草莓覆盆子”。

官方宣传叫“双香奔赴”意思是双花双果,玫瑰花+茉莉花茶底,草莓+覆盆子,“就像双向奔赴的我们”。同步推的还有花瓣杯贴,两杯可以拼成一个心形。

500

——这谐音梗用得,属实有点走心了。

再往前,乐乐茶的年初新品用到了山楂,借由谐音烘托春节气氛,以“楂楂”谐音“喳喳”,推文主题为“叽叽楂楂过新年”。

 

500

发现了吗?如今饮品推新,谐音梗已经成了一个必备的创意。家家都在拼文案,谐音梗在饮品里的曝光度,比想象中还多:

 

1、饮品谐音梗的使用量,仅次于椰子

 

《2022年度产品报告》中,统计了全年50个品牌上新的1753款产品,使用谐音梗传播产品的共有286款,占比约16%。

 

而2021年,椰子作为使用量最多的水果,产品使用占比17.3%。这意味着,谐音梗使用量仅次于椰子。

500

再统计2021所有进行营销、传播的新品,共有1016款,谐音梗的传播方式占比约28%。也就是说,2021年50个连锁品牌上新的产品中,有近3成都用了谐音梗做营销。

 

桃子、草莓、椰子、紫薯、芋泥、板栗等常见水果小料,都是谐音梗的常客。

 

比如:奈雪的“荔荔”用心,沪上阿姨的“芒”着恋爱,书亦烧仙草的“莓有鸭力”,CoCo都可的“橘然橙了”等等。

 

500

要文艺,有奈雪的小确杏;要接地气,有果呀呀的山里莓坨(谐音方言妹陀,常用来称呼女孩子)。

500

2、谐音梗,多次把饮品带上热搜

 

比如今年1月4日,“紫薯芋泥”就上了个热搜:明星袁咏仪在微博晒出张智霖购买的紫薯芋泥奶茶,谐音“只属于你”;

 

500

再早之前的“一杯芋泥啵啵奶茶,不要奶,不要茶,不要芋泥,只要啵啵”流行语,将脆波波小料谐音成“啵啵”,在微博也上了热搜,共有2.6亿阅读量,4.4万讨论度。

500

 

那么,热度高、玩法多的谐音梗,品牌都是怎么操作的?

500

谐音梗做产品,有3个方向

在饮品行业,用谐音梗做产品,主要有3个方向:突显原料、构建场景、链接年轻人

 

1、凸显原料,让产品更有记忆点

 

用谐音梗把原料凸显出来,是使用新水果或增加产品价值感时,增强消费者认知的一种方式。这一思路,在刚刚过去的秋冬季用得特别多,比如:

柿子

很多品牌推柿子都用了谐音梗,如雅克雅思的好柿成霜心想柿橙,伏小桃的柿子系列,将柿子谐音“狮子”,推文主题为“柿子”大开口

 

山楂

去年秋冬,不少品牌都用山楂+草莓做搭配,雅克雅思的蒙面楂蓝,就是将山楂、蓝莓、草莓三种浆果融合,产品名则结合了山楂与蓝莓,以“楂蓝”谐音“渣男”。

 

500

板栗

谐音梗帮助提升产品价值感,如板栗的超能“栗”活“栗”满满等,将五谷原料做出更具年轻化的产品表达。

 

还有乐乐茶的“万圣节神秘栗量”,CoCo都可将“鼓励”谐音“鼓栗”,推出的“鼓鼓栗”产品。

 

2、追热点、玩潮梗,和年轻人共鸣

 

饮品的主要受众者是年轻人,谐音梗主要谐音的是网络热梗,年轻人能立刻get的话题。用谐音梗做营销,也是做和年轻人互动的方式。

“人类高质量男性”

2021年7月,“人类高质量男性”一梗出圈,“油”物等谐音梗随之而来。在3月份,奈雪的茶就用了“油”物这个梗,推文主题“66颗人间‘油’物”,上新油柑饮品。

 

500

 

书亦烧仙草在7月30日的推文中,分别将“人类高质量奶茶点单攻略”、“爆打人间油物,柠可真行啊”,三梗结合(人类高质量男性、油物、宁可真行),要素颇多。

别再内卷,不如躺“瓶”

内卷、躺平,或许是打工人在去年最爱用的两个词。

 

喜茶在12月的车厘子产品中,将打工人抗拒内卷、想要躺平的心态与茶饮加料多的情况结合,以“不再被小料支配,躺‘瓶’有底气”为主题,上新不加小料,只用果肉的满瓶车厘子。

 

500

社畜叛逆三件套

同样玩了波打工人梗的品牌还有S.O.E,12月,品牌结合工作常见情景,上新特饮:苹什么、莓必要

 

用产品名说出无数打工人的“心声”,还能对特调元素一目了然。

 

500

苹什么和莓必要

3、用谐音构建场景,紧跟潮流

 

谐音梗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产品名,把原料构建出场景,烘托节日氛围、产品画面感。

 

比如上文提到奈雪情人节推出的霸气玫瑰草莓覆盆子,双“香”奔赴,既贴合情人节的调性,也能将饮品元素串联起来。

 

乐乐茶在去年4月,也以“时代飞跃,‘杨梅’吐气”为主题上新相关饮品。“杨梅”谐音“扬眉”,让少年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谐音,让产品随时跟上潮流变化,也是抓热度的一种方式。

500

营销升级,还有哪些思路?

饮品店卖产品,一手研发、一手营销,已成为必不可分的2个部分。

但营销中谐音梗常见,成为主流营销趋势时,或许也意味着品牌的创新局限。

那么除了谐音梗,还有哪些做产品的营销新意?

1、把谐音梗做升级

 

谐音梗也在升级,梗中埋梗

 

ARTEASG推出的好事發生,常规理解自然是“好事发生”,以花生谐音发生,ARTEASG则将“发”写作“發”,饮品上放置写着“發”字样的麻将状绿豆糕,意味“發财”;

 

500

果呀呀推出的榴桂香小公主,用榴桂香谐音人名刘桂香,该梗来源奇志大兵的老相声,被小红书用户称为“起名天花板”、“长沙人才懂的梗”,更有内涵。

喜茶的车厘子躺“瓶”,奈雪的双“香”奔赴,S.O.E的社畜叛逆,均属于在老梗中找新创意的思路。

2、营销IP化,吸引顾客二次创作

 

为一款产品设计一个专属形象、IP的做法越来越多。

 

奈雪的茶上新的鸭屎香产品,将鸭屎香这一茶类拟物化,设计出不同形态的卡通鸭。

 

500 

书亦烧仙草的小丑鸭系列,也是将产品IP化设计,通过卡通形象加深消费者记忆点。

 

500

除了原料拟态,还有对于品牌形象的“二次创作”,比如喜茶在2021年,就以“二创”logo的方式成功出圈,不仅上了热搜,还吸引大量消费者参与。

500

总体来说,谐音梗作为营销中的常用方法,逐渐成为像原料中草莓、芒果一样的经典存在,省力、好用。

但要让消费者保持新鲜感,也需要不断用创新思路刺激。

统筹|笑凡  编辑|晓夕  视觉|江飞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