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破败是常态,像是我生活的广西北海农村,房子破的破,旧的旧,要搞拆除行动了

【本文来自《美媒记者冬奥坐中国高铁,“挑刺”本事一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白马菜农
  • 这种旧房子很正常,如果是新房子反而有问题(中心村、小集镇除外),说明一点,中国农民没有在国家发展中收益

    我了解的农村村组,大多是破败、没落的。唯几个的新房基本是本地留守或是回乡养老,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哪怕是农村有房,很多也就是偶尔回来。给孩子婚房,最次也是集镇,县城买房是大多数。甚至有说法无城镇公寓连媒婆都不会说媒。城镇住房跟彩礼是农村男孩及家人的二座大山

            

    能这样,最少说明能买得起房,而不是自建,一般农村自建房,不涵盖宅基地的话,大概千把/平破天了。轻钢龙骨二层洋楼大体也就是30万左右,这笔钱在中等规模县城,够迁户口的60平二手房都很难买到

           

    我知道的县城(安徽滁州市来安县县城,年轻人婚房一般是80万左右,不含装修,120平三房二厅是婚房标配)

农村破败是常态了。就本人生活的广西北海的乡村,除去市区附近的两三个小村子,蹭新农村和旅游建设的热点潮流,大力建设了一波,搞新农村旅游。稍偏远一些的,老旧房子都是危房。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因为青壮年外流,没有活力;另一住方面,老住宅区原本的规划没有考虑过汽车,道路狭窄,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我们村和外婆村算是临近,情况都相去颇大。我们村里稍微年轻点的,有点闯劲的,愿意干活的,都出去了(村里总有几个游手好闲,到处钓鱼摸虾啃老的),村里的房子老旧失修,自然破的破,倒的倒;外婆家的,说客家话的,在乡土方面更重视一些,更团结一些,从而几乎大部分人都有在村里盖房,但也都一致抛弃原本老宅基地,年关倒是很多年轻人,众多新车,也是一年一度的繁荣展示会。听说这边要开始拆除危房行动,具体怎么搞不清楚,前一段时间,拆除某个村子的,主人没有签名,导致掩盖了不少东西,也没有渠道跟进怎么处理的,希望慎重点吧。

其实,外出购房也好,为了童年的回忆选择自建房也罢,农村的秩序、规则也在悄然改变着。新秩序还在处于迷雾中,况又多习惯老规则的人,那就必然会九斤老太念叨:一代不如一代,也会有众多人缅怀。

只是期待能够顺利演变,不会因为某些原因夭折吧。如果形势不好,大批青年再次回乡,才是最大的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